2079年10月1日凌晨四点。
城市还在沉睡,但长安街已开始苏醒。不是寻常的车流,而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忙碌。自动化清洁车辆悄无声息地驶过,纳米清漆让每一块地砖光洁如新。空中,无人机群如同迁徙的候鸟,按照精确的轨道飞行,它们携带的不是武器,而是庆典用的全息投影仪和能量感应器。
在联邦议会大厦后方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内,庆典总指挥李振国眼中布满血丝,却毫无倦意。他面前是整个城市的三维模型,数千个光点代表不同的设备单元。
“东海方向的天气控制系统确认启动,”通讯频道里传来冷静的报告,“确保日出时分云层散开,第一缕阳光能精准照射在国旗台上。”
“全城‘灵境’节点负载测试完成,虚拟参与通道畅通率99.999%。”
李振国微微点头,目光落在模型上一个不起眼的区域——联邦议会大厦下方的深层掩体。那里,联邦最高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同步运行。庆典的华美与防御的冷硬,在这个清晨形成了奇特的共生。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如约穿透薄雾,洒在修葺一新的地球联邦广场。金色的光芒掠过英雄纪念碑,照亮了整齐列队的仪仗兵。他们的制服不再是传统的样式,而是贴合身体的智能纤维,能根据环境光线折射出庄重的深蓝。
“升旗仪式,开始!”
没有军乐队现场演奏,但整个广场的空气仿佛在震动。通过定向声波技术,《联邦进行曲》在每个观礼者耳边响起,声音仿佛来自内心深处。国旗班战士的步伐精准如机械,他们踏出的每一步,地面的感应器都会亮起微光,形成一道流动的光之路。
在火星,“新长安”基地的穹顶大厅,数万殖民者通过量子实时传输,与地球同步参与仪式。当红旗在屏幕上升起时,许多白发苍苍的第一代殖民者热泪盈眶——他们中有人年轻时参与过基地建设,如今已儿孙满堂。
与此同时,在柯伊伯带外围的“定海神针”空间站,值班的工程师们暂停手中的工作,面向太阳系内圈方向肃立。舷窗外是永恒的黑暗,但他们胸前的全息徽章正实时投射着地球的庆典画面。
上午九点,盛大的阅兵和科技巡游开始。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检阅,而是文明成果的展示。首先通过广场的不是坦克导弹,而是一个漂浮的透明球体——里面悬浮着第一个被完全治愈的艾滋病病毒的晶体结构模型。紧随其后的是“息壤”系统的微缩展示:一个沙漠沙盘在众人注视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出绿草鲜花。
当“应龙”机甲方阵低空掠过时,引发的不是恐惧而是惊叹。十八米高的钢铁巨人在空中做出灵巧的翻转动作,背后的等离子引擎在蓝天上画出绚丽的轨迹。每台机甲都搭载着微型聚变核心,但其武器系统被特意隐藏——今天是展示和平与发展的日子。
最震撼的当属星际舰队展示。
通过全息投影,整个天空变成了深邃的太空背景。一艘艘星际战舰的影像从云层中缓缓驶出:“轩辕”空天母舰如同移动的钢铁山脉,“利剑级”驱逐舰组成攻击编队,“远航级”科考船展开巨大的太阳能帆板……
在观礼台上,张诚的视线越过这些华丽的展示,注意到一个细节:所有战舰的投影都刻意模糊了其武器配置和最新的维度通讯阵列。他知道,真实的舰队此刻正部署在太阳系外围的关键节点,保持最高戒备。
在上海的外滩,庆祝方式更加亲民。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体验着各种科技互动设施。
一个小女孩将手放在基因检测仪上,屏幕立刻显示出她优化后的基因序列,标注出所有遗传性疾病已被修复的位点。“这意味着你可以活到两百岁以上哦,”志愿者温柔地解释,女孩睁大眼睛,似懂非懂。
然而在这些欢声笑语中,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细节:所有公共机器人的待机画面都显示着“文明守望日”的徽标;地铁站的广告屏在循环播放应急避难指引的简化版;甚至儿童游乐场的设施都暗含了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
中午时分,联邦大会堂内正在举行地球联邦大会。
“……我们治愈了疾病,改造了环境,统一了星球,走向了星空,”地球联邦主席王文渊站在讲台上,声音通过实时传遍世界,“但是朋友们,我们真的准备好面对星空深处的一切了吗?”
在全息投影中,火星殖民地总督、木星能源矩阵总工、柯伊伯带科研站长等人依次发言。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成就,但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带着某种克制。
与此同时,在地下三百米的应急指挥中心,另一场会议正在同步进行。
“面壁计划能耗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00%,”能源部长指着全息图表,“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戴森云一期完成,也只能再支撑三十年。”
联邦防御部长接话:“‘远望号’最新传回的数据分析显示,那些死寂文明的科技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的程度。”
张诚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某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当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需要在二十年内,完成技术代际的跨越。”
傍晚,庆典进入高潮。整个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无人机群在各大城市上空组成动态图案:从万里长城到金字塔,从自由女神像到火星基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夜空中依次展现。最后,所有无人机排列成一个简单的数字:50。
民众以为这代表着建国130周年减去80年历史,纷纷为此创意鼓掌。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个数字的真正含义——那是倒计时。
在上海中心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一群年轻人正在举办派对。他们中有的刚在月球完成地质勘探,有的在“望舒”研究所参与维度通讯研发,有的是星际舰队最年轻的舰长。
“为下一个五十年干杯!”有人举杯高呼。
在欢乐的气氛中,负责“黯光”计划的工程师唐明月悄悄走到露台边缘。她看着脚下璀璨的城市,手中不自觉地把玩着一个微型戴森云模型。
“我们能在那之前完成‘黯光’吗?”不知何时,苏星河也来到她身边,手里端着未曾动过的酒杯。
唐明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的维度通讯,能确保在‘那个时刻’来临前,把警报传遍整个太阳系吗?”
两人沉默地看着远方,那里的无人机正变换成地球被一道透明护盾包裹的图案——那是“面壁计划”的象征。民众在欢呼,而他们知道,那护盾之外是何等冰冷的黑暗。
夜深了,庆典的烟花表演达到顶点。
张诚拒了 晚宴 ,独自登上中央电视塔的观景台。从这里望去,北京城是一片光的海洋,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出绚丽的图案。
他打开个人终端,调出一个极其简洁的界面。上面只有两个数字:一个是“50:00:00:00”正在缓慢跳动减少;另一个是“98.73%”,这是“伏羲”系统根据现有数据推算的人类文明生存概率。
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组成“和平发展”的字样。但在张诚眼中,每一朵烟花都像是某个遥远星系临终前的闪光。他想起了“远望号”报告中的描述:“……所有活动在同一时刻戛然而止……”
手中的终端突然轻微震动,一条来自深空监测网的最高优先级信息弹出:“检测到引力波异常,坐标猎户座方向,特征与‘远望号’报告的死寂星系相似度92%。距离:1500光年。”
张诚平静地关闭提示。1500光年,以引力波的速度,这意味着事件发生在1500年前。既是历史,也可能是未来。
他俯视着脚下欢庆的人群,那些无忧无虑的笑脸,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睛。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需要知道,照亮庆典的光芒可能随时熄灭。
子夜时分,大多数民众已进入梦乡,但太阳系的防御体系正全功率运行。
在月球背面的“广寒宫”基地,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新一代维度干涉仪;在木星轨道,“盘古”矩阵的聚变反应堆发出低沉的轰鸣;在柯伊伯带外,隐匿力场发生器的工作指示灯在黑暗中规律闪烁……
在“祝融之心”空间站,阿米尔·汗刚刚完成又一次矩阵全面检测。他站在观测窗前,看着木星巨大的身影占据整个视野。在这个角度,看不见地球的庆典,也听不见人类的欢呼。只有永恒的宇宙和沉默的群星。
他打开通讯录,给在地球的女儿发送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庆典很精彩,替我多吃块蛋糕。”
几乎同时,他收到了女儿的回复:“爸爸,守护好我们的‘蛋糕’哦!”附带一个笑脸。
阿米尔笑了笑,关掉通讯。面前的监控屏幕上,能量输出曲线的某个参数出现了0.01%的微小波动。他立即投入工作,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
在这个文明守望日,有些人注定无眠。
清晨再次降临地球。
庆典的痕迹正在被高效清理,城市恢复日常运转。但在每个联邦公民的个人终端上,都收到了一条新信息:
“文明守望日虽已结束,守望永不停止。感谢您为文明延续做出的每一份贡献。——地球联邦政府”
在炎黄研究院顶层,张诚看着东方新一轮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他脸上,也照亮了终端屏幕上那个鲜红的倒计时:
“49:364:23:59”
他轻轻触摸屏幕,将生存概率的显示从“98.73%”调整到“99.00%”。
这是一个谎言,但他选择相信。
因为下一个五十年,要么成为永恒,要么连这个谎言都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