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计划”如同在黑暗中划亮的一根火柴,虽微弱,却清晰地照亮了乔琳前行的方向,也点燃了她近乎熄灭的行动力。她不再是那个被动承受、在责任与理想间疲于奔命的困兽,而是开始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效率,着手拆解眼前的困局。
第一步,提升咨询层级。她不再被动等待平台分配或熟人介绍,开始主动出击。她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简历,突出顶刊发表和解决复杂理论问题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投向几家以承接高端、前沿工业研发项目着称的咨询公司,以及一些知名科技公司的前沿研究部门。她甚至在专业的学术社交网络上,更新了自己的状态,明确表示“开放有限的高难度理论物理问题咨询档期”。
回应比她预想的要快。几天后,一家专注于量子材料研发的初创公司找到了她。他们正在设计一种新型拓扑量子比特,但在理解某种特定界面缺陷对量子相干时间的影响时遇到了理论瓶颈,现有的商业软件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个问题恰好触及了乔琳之前研究的强关联边界态物理,与她自身的学术兴趣有微妙的重合。
对方开出的报酬相当丰厚,几乎是之前项目的三倍,但要求也在两周内提交初步分析报告。时间紧迫,难度极高。
乔琳几乎没有犹豫,接下了这个项目。这意味着她需要在原本就紧绷的日程中,再挤压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她看中的不仅是报酬,更是这个问题本身的价值,以及通过解决它可能为自己带来的、在工业界更响亮的名声和更广阔的机会。
第二步,优化照护方案。她利用照顾父亲的间隙,开始系统地搜索本地护工信息,对比价格、资质和服务评价。她不再仅仅依赖母亲模糊的描述和推荐,而是亲自打电话沟通,甚至约见了两位看起来靠谱的护工进行初步面试。她详细询问他们的康复护理经验,特别是对脑梗后遗症患者的护理要点。同时,她也开始研究本市政府对重度残疾人的补贴政策,整理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这个过程繁琐而耗神,但每完成一项,她都感觉套在身上的枷锁似乎松动了一分。
第三步,扞卫学术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艰难。咨询项目的压力巨大,她需要快速学习新的知识,进行大量的计算模拟。而父亲的照护和家庭琐事依旧占据了她白天绝大部分时间。她只能将睡眠时间进一步压缩,在深夜和凌晨,强行将自己从极度的疲惫中拔出来,投入到复杂的数据和公式中。
青莲本源在这种极限压榨下,仿佛也被逼出了潜力。它运转时带来的不再是温和的滋养,而更像是一种高效的、近乎燃烧般的能量转换,支撑着她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她能感觉到,那缕本源在这种持续的高负荷下,似乎变得更加凝练,与她的身体结合得也更加紧密,但代价是她对食物的需求和质量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她开始像准备战略物资一样准备食物,高蛋白的肉类、鸡蛋、牛奶和慢碳水的燕麦、糙米成了主食,烹饪方式也尽量选择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的蒸煮。
深夜,出租屋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她偶尔因疲惫而发出的轻微叹息。屏幕上同时开着咨询项目的模拟程序、与马可讨论弗罗斯特数据的邮件界面,以及护工信息的对比表格。她的眼神因为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但目光却异常专注和锐利,像一把重新磨砺的刀,在重重阻碍中,试图劈开一条生路。
王亚珍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变化。她不再只是沉默地承受,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很多事情,打电话,见陌生人,深夜对着电脑时眼神里有一种让她感到陌生又隐隐安心的坚决。她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将家务打理得更好,尽量不去打扰乔琳。
改变是痛苦的,尤其是这种近乎自虐般的、主动选择的负重前行。但乔琳甘之如饴。因为这一次,方向盘握在她自己手里。每一次成功的计算,每一次护工信息的确认,每一次深夜学术思考的深入,都是她对命运的一次微小反击。
锋刃初试,虽前路依旧漫漫,荆棘遍布,但她已不再是那个只能随波逐流、最终选择沉没的绝望灵魂。她是手握利刃的战士,纵然每一步都踩在泥泞与尖刺上,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杀出一条通向光明的血路。青荷于污浊中,根茎奋力下扎,叶脉悄然调整,那破水而出的信念,从未如此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