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再次洒满小院,驱散了昨夜惊心动魄带来的最后一丝阴霾。予安退烧后睡得格外沉静,小脸恢复了正常的红润,呼吸均匀。陆云瑶几乎是一夜未合眼,此刻终于放下心来,靠在床头,疲惫却安心地浅眠着。
顾辰翊轻手轻脚地给予安量了最后一次体温——36.8c,正常。他仔细地将这个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紧绷了一夜的神经才彻底松弛下来,感到一阵深重的疲惫袭来。但他没有休息,而是去厨房熬上了小米粥,又将医生开的药分门别类放好,贴上了手写的服用时间和剂量标签。
孟淑兰年纪大了,熬了这一夜,脸色也有些憔悴,但依旧强打着精神,想把予乐抱开,让女儿多睡会儿。
“妈,您再躺会儿,”顾辰翊拦住她,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这里我来。您不能累倒了。”他语气里的坚决,让孟淑兰叹了口气,终于没有再坚持,回到沙发上合衣小憩。
家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粥在锅里咕嘟冒泡的细微声响。
快到晌午时,周红梅的大嗓门又在院外响起,不过这次她刻意压低了声音:“云瑶?顾团长?没事了吧?昨晚上看你们急匆匆去医院,可担心死我们了!”
顾辰翊去开了门,周红梅和孙晴拎着一篮子鸡蛋和一把嫩青菜站在门口,脸上满是关切。
“没事了,虚惊一场,孩子有点发烧,已经退了。”顾辰翊侧身让她们进来,语气平和,但眼底的青色泄露了他的疲惫。
“哎哟喂,可吓人了!孩子小,发烧可不是闹着玩的!”周红梅拍着胸口,凑到床边看了看安睡的予安和疲惫的陆云瑶,压低声音,“退了就好,退了就好。这有我们刚攒的鸡蛋,给云瑶补补身子,她这奶着俩呢,最耗元气了。”
孙晴则细心地看着炉子上的粥和药:“顾团长,你一夜没睡吧?快去歇会儿,这儿我和周姐看着。”
正说着,陆云瑶醒了,看到周红梅和孙晴,勉强笑了笑:“周姐,孙姐,又让你们担心了。”
“说的啥话!邻里邻居的,可不就该这样!”周红梅豪爽地摆手,随即又压低声音,“你好好躺着,啥心也别操。我看顾团长可是顶事儿的,你看这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
确实,尽管经历了一场突发状况,但家里并没有变得混乱。脏了的衣物和尿布已经被顾辰翊清洗晾晒,厨房干净整洁,药和水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顾辰翊没有去休息,他谢过周红梅和孙晴的好意,却依旧坚持守在屋里,时不时查看一下予安的情况,或是给陆云瑶倒水递药。他的存在,像一根定海神针,让所有人感到安心。
下午,团里的张卫国和几个骨干也抽空来了趟,代表大家表示慰问。看到孩子没事,顾辰翊虽然疲惫但一切尽在掌握的状态,也都放下心来。
“团长,您就安心在家待着,团里有我们呢!”张卫国拍着胸脯保证。
顾辰翊点点头,这次没有再说“很快回去”,只是道:“辛苦你们了。”
送走了战友,家里再次恢复宁静。予乐醒了,哼哼唧唧地要找吃的。顾辰翊这次没有冲奶粉,而是看向陆云瑶。陆云瑶点点头,精神稍好一些的她,想亲自喂喂女儿。
哺乳的过程依旧伴随着疼痛和宫缩,但看着女儿满足吮吸的样子,陆云瑶觉得一切都值得。顾辰翊就坐在床边,默默地陪着她,在她需要时递上温水,或是帮她调整一下靠垫的位置。
夕阳西下时,予安也醒了,精神看起来好了很多,眼睛乌溜溜地转着。顾辰翊小心翼翼地把他抱起来,试了试额头的温度,彻底放心。他抱着儿子,在屋里慢慢踱步,低声和他“说话”:“小子,昨天吓坏爸爸妈妈和外婆了,知道吗?以后要健健康康的。”
予安似乎听懂了,挥舞了一下小拳头。
孟淑兰睡了一觉起来,精神好了许多,开始张罗晚饭。她看到女婿抱着外孙那小心翼翼又充满温情的模样,眼底满是欣慰。这个家,在经过最初的忙乱和一场小小的风波后,似乎找到了它独有的、平稳而温暖的节奏。
夜里,顾辰翊依旧坚持守夜。他让陆云瑶和孟淑兰都去睡,自己定好闹钟,按时给予安喂药、测量体温。后半夜,陆云瑶醒来,看到顾辰翊靠在椅子上,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但手里还虚虚地握着予安的小床栏杆,仿佛即使在睡梦中,也保持着守护的姿态。
她的心像是被温水泡过一样,又软又涨。她轻轻起身,拿过一条薄毯,盖在他身上。
顾辰翊立刻惊醒,眼神瞬间恢复清明:“怎么了?予安又烧了?”他的手已经下意识地探向儿子的额头。
“没有,很好。”陆云瑶按住他的手,声音温柔,“你睡会儿吧,我看着。”
顾辰翊摇摇头,反握住她的手:“我不困。你再去睡会儿,天亮还早。”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一起守着。他们并肩坐在床边,看着两个熟睡的孩子,听着他们细弱的呼吸声,偶尔低声交流一句关于孩子的话。
夜色深沉,却不再令人害怕。因为有人共同分担,守望相助。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平稳中有琐碎,忙碌里藏着温馨。
顾辰翊的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予安体温连续三日正常,停药。】
【予乐体重增长0.2kg,达标。】
【瑶瑶可自行下床缓行十分钟。】
【妈教授摇篮曲《月光光》已学会。】
【补充家庭药箱:小儿退烧药、感冒冲剂、腹泻药、碘伏、棉签。(已完成)】
他不仅学会了所有护理技能,甚至开始研究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表和营养搭配,虽然那还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情。
陆云瑶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已经能在屋里慢慢走动,甚至尝试着抱孩子喂奶。孟淑兰也开始着手准备回去的工作,但看着小两口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她也放心了不少。
周红梅、孙晴她们几乎天天都来,有时送点吃的,有时就是过来搭把手,聊聊天。小院里总是充满了人气和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