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市发改委那间角落办公室的灯光,近来总是亮到很晚。
江河像一头蛰伏的猎豹,在无人问津的领域默默耕耘。他不再理会马卫国等人的刻意冷落,也不再试图融入那个排斥他的圈子。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这两个冷门领域的深度挖掘中。
白天,他通过有限的权限,调阅了冀南市近十年来的能源消耗数据、重点排污企业名单、环保处罚记录,以及所有关于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规划文件,无论其是否被束之高阁。晚上,他则深入研究国家层面的“双碳”战略、产业政策,以及兄弟省市在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分析、思考和初步构想。他发现,冀南市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一直居高不下,是全省节能减排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但现有的工作基本停留在“报数据、开会、喊口号”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能真正撬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同时,他也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和省级层面近年来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仅有政策倾斜,更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而冀南市下辖的几个工业园,尤其是历史最久、问题最多的北郊工业园,产业关联度低,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环保隐患突出,正是一个潜在的、符合政策导向的改造对象。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推动“北郊工业园循环化改造项目”。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开着自己那辆迈腾,多次深入北郊工业园实地调研。他绕过管委会,直接与一些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老师傅交谈,了解生产流程、能源使用、废弃物产生和处置情况。他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渣,闻到了刺鼻的废气,也听到了企业对于降低成本、应对环保压力的迫切需求。
调研越深入,他的思路越清晰。回到办公室,他伏案疾书,开始撰写一份详尽的 《关于冀南市北郊工业园开展循环化改造试点的初步构想与建议》 。这份报告,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扎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他分析了园区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三大体系的具体路径,甚至初步估算了投资规模、节能减排效益,以及可能申请的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额度。
报告完成后,他按照程序,首先呈报给了主任马卫国。
马卫国接过厚厚一叠报告,随手翻了翻,看到“循环化改造”、“节能减排”这些字眼,眉头就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他习惯性地打着官腔:
“江河同志啊,工作积极性是好的嘛!不过,这个北郊工业园,情况很复杂,牵涉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搞循环化改造?想法是好的,但谈何容易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要协调那么多企业,一个弄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影响稳定。我看啊,这个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先放一放,等条件更成熟一些再说。”
说着,便将报告随手放在了文件堆的一角,那位置,显然意味着它将被无限期“冷藏”。
江河看着马卫国的动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平静地说:“马主任,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切中我们市的痛点。是否可以先在委内讨论一下,或者让我带人去省里汇报一下思路,探探口风?”
“省里?”马卫国嗤笑一声,摆了摆手,“江河同志,省里领导日理万机,哪有空听我们讲这些不着边际的设想?我们还是先把自己的基础工作做好吧。你这个报告,我先看看,有消息再通知你。”
江河知道,这“看看”,大概率就是石沉大海。他没有再争辩,默默地退出了主任办公室。
他并没有就此放弃。马卫国这边走不通,他决定另辟蹊径。他将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形成了一份更精炼的 《关于申请将冀南市北郊工业园纳入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备选园区的请示》 ,然后通过机要渠道,直接报送给了省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他没有署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冀南市发改委”的名义上报,但在联系方式一栏,留下了自己办公室的座机号码。
做完这一切,他继续回到那间阴暗的办公室,如同往常一样,看文件,写分析,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时间过去了大半个月。就在马卫国几乎已经忘了那份报告,江河也按部就班地继续他的“冷板凳”生涯时,一场让整个冀南市发改委措手不及的风波,悄然而至。
这天上午,马卫国正在办公室里听取关于某个重点项目进展的汇报,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他示意汇报的人暂停,接起电话。
“喂,我是马卫国。”
电话那头传来省发改委一位分管副主任严肃的声音:“老马啊,你们冀南报上来的那个北郊工业园循环化改造的方案,是怎么回事?”
马卫国心里“咯噔”一下,北郊工业园?循环化改造?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对不上号。
“领……领领导,您说的是哪个方案?我这边……”
“还哪个方案?”省发改委副主任的语气带着不满,“就是你们以市发改委名义报来的,申请列入省级试点的那个!材料很扎实,思路很清晰,数据和案例都很详实!环资处的同志看了,觉得非常有价值,已经列为重点备选项目了!你们自己报上来的,你这个当主任的还不知道?”
马卫国额头瞬间冒出了冷汗,他一边用手帕擦汗,一边支支吾吾:“啊……这个,这个项目我知道,知道,只是没想到省里这么重视……我们一定好好准备,好好准备!”
挂了电话,马卫国脸色铁青,立刻把相关科室的人叫来一顿臭骂,询问是谁擅自往省里报了材料。众人面面相觑,都说不知情。最后,还是一个机要室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提醒:“马主任,大概……大概是二十多天前,江副主任通过机要渠道往省发改委报过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