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由检陷入了深深的郁闷之中。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明明是一心为民,命锦衣卫接诉状、惩豪强、拿胥吏,做的桩桩件件都是打击恶势力、为民伸张正义的好事,为何锦衣卫的名声不见好转,反而在朝野上下变得愈发臭名昭着?

在这南方,锦衣卫的名声怎么没有好转呢?“朕让他们去做好事,为何反倒招来更多骂名?明明北方就很好啊。”

其实,这位穿越而来的皇帝犯了一个关键的认知错误——他误以为名声来自于普罗大众的口碑。然而,在大明王朝,真正掌握着舆论笔杆和话语权的,从来都不是沉默的大多数百姓,而是“士林”清议,是那些读书人、官僚和乡绅集团。

锦衣卫近来这系列举动,在朱由检看来是“为民除害”,但在士大夫眼中,却无一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接诉状、审“妻告夫”?这是在动摇“夫为妻纲”的伦理根基!

抓胥吏、惩豪强?这是在挑战地方乡绅体系和胥吏网络的固有利益!

越权办案、直拿监生?这是在破坏“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践踏士人的体面!

每一桩每一件,刀刀都砍在了“士林”最看重的特权和社会秩序之上。他们怎能不恨?怎能不骂?于是,弹劾的奏疏飞向通政司,私下的抨击汇聚成汹涌的暗流,通过各级官员、书院讲学、诗文唱和等方式,将锦衣卫和李若琏、李国禄等人描绘成“祸乱朝纲、败坏伦常”的国之巨蠹。这种来自统治阶层内部的强大声浪,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底层微弱的好感。

而真正的百姓之声,却很难穿透重重宫墙,到达皇帝的耳边。朱由检不会知道,在南京的某些街巷里,开始有胆大的菜农对着巡逻的锦衣卫队伍讨好地笑笑;不会知道有老妇因为拿回了被侵占的几亩薄田,在家中立了长生牌位的同时,也会感念一句“锦衣卫的老爷们办了实事”;更不会知道,市井间流传着“遇冤屈,寻锦衣”的悄悄话——这是大明开国二百余年来都未曾有过的景象。

这些细微的改变,如同涓涓细流,无法改变舆论的汪洋大海,也无法上达天听。坐在乾清宫中的朱由检,每日批阅的奏章、听到的禀报,依然充斥着士大夫们义正词严的抨击与警告。

于是,他只能继续郁闷着,困惑于自己明明种下了善因,为何结出的却是恶果。他并不知道,自己领导的这场改革,其真正的斗争对象,从来都不是几个具体的坏人,而是整个盘根错节的旧秩序与利益集团。在这场斗争中,被他用作武器的锦衣卫,注定要承受所有的火力,成为士林口中十恶不赦的“坏名声”代表。

就在朱由检对着那堆弹劾奏疏,百思不得其解、满脸郁闷之际,殿外宦官通传,海关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请求晋见。

这位被朱由检一手破格提拔、几乎一步登天的宠臣快步走入殿内,一眼便瞧见了自家陛下那愁眉不展的模样。他略一思索近来朝野风波,心下便已了然。

“陛下,”杨嗣昌行礼毕,带着一丝了然的微笑,温和开口:“臣观陛下眉宇不展,可是仍在为那锦衣卫名声之事烦忧?”

朱由检闻言,抬起眼,叹了口气:“文弱来了。正是此事,朕实在想不通,明明是为民做主的善政,为何却招致如此多的口诛笔伐?难道朕真的做错了?”

杨嗣昌从容一笑,宽慰道:“陛下所虑,在臣看来,实不足为意。陛下岂不闻‘林中木秀,风必摧之’?如今这汹汹之言,看似猛烈,实则皆出自江南士林之口,无非是些陈词滥调、泛泛空谈,于国计民生并无半分益处,徒增喧嚣罢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肯定:“陛下可知,李若琏、李国禄所为,在民间市井之中,却是另一番光景?臣听闻,南京城内,寻常百姓如今见了飞鱼服,虽仍有畏惧,却亦有人敢主动上前指路,甚至道一声‘军爷辛苦’。此等景象,在我朝二百余年里,何曾有过?”

“那些士大夫奏疏里,自然不会告诉陛下,有多少被胥吏豪强欺压的升斗小民,因北镇抚司雷厉风行而拿回田产、申了冤屈;他们更不会提及,陛下特许妇人申冤之政,虽施行艰难,却终究给了那些身处绝境之人一线生机。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心向背,又岂是几篇纸上空论所能抹杀的?”

杨嗣昌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点明了舆论与民心的区别,也道破了士林清议的实质。朱由检听罢,紧锁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若有所思。

朱由检沉吟片刻,继续问道:“文弱所言,朕稍得宽慰。然朕仍有一惑:“为何北方情形却大不相同?朕命锦衣卫常驻重要驿站,为往来商旅、赶考士子提供护卫,清剿沿途盗匪,保一方百姓平安。他们同样稽查不法,拿问贪墨的胥吏乃至地方豪强,为何北地的弹劾奏疏却远少于江南?反应何以如此迥异?”

杨嗣昌似乎早已料到皇帝会有此问,他从容应答:“陛下明鉴,此间差异,正在于南北地情民心截然不同。”

“北方诸省,久经战乱,烽火频仍,民生凋敝。百姓所求,首在‘安’字。能有强有力之机构肃清盗匪,护佑道路,稽查蠹吏,使其能稍得喘息,耕种贩运,便是莫大的德政。且九边重镇,军伍气息浓厚,行事更重实效,而非空谈。锦衣卫在此等地方行此等实事,正如雪中送炭,自然深得民心,阻力亦小。”

“而江南则不然。”杨嗣昌话锋一转,“江南承平已久,士绅势力盘根错节,最重‘规矩’与‘体统’。其地繁华,所争者已非生存之资,而是门户之见、清议之名、科举之途与地方话语之权。陛下令锦衣卫所为之事——接民讼、查豪强、乃至介入家务——在彼辈看来,无不是在挑战其数百年来赖以安身立命的秩序与特权。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破人‘体统’,更是毁其根基。故而其反应自然激烈百倍。”

“简而言之,”杨嗣昌总结道,“于北方,锦衣卫是做加法,于乱世中增添了一份秩序,故受欢迎;于江南,锦衣卫却似在做减法,试图从那已固化的利益格局中剥离出不公,故招致反弹。其所遇阻力之大小,正反映了其地旧势力之强弱深浅啊。”

接着,杨嗣昌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清晰的账册,恭敬地呈递给朱由检:“陛下,此乃去年新建天津卫、金山卫两大海关之岁入总览。经臣与户部堂官反复核验,剔除各项开支,岁末净得税银…约计二百万两。”

朱由检接过那本沉甸甸的账册,刚一翻开,看到那赫然在目的数字,内心“蹭”地一下便窜起一团无名火。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怒意:“二百万两?!岂有此理!那宁波、广州、泉州三处老市舶司,加起来一年才给朕解来五十万两!还年年跟朕哭穷,说什么海寇猖獗、番商不至!这…这差的也太多了!”

这巨大的数字反差,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那些经营已久、却成效不彰的旧口岸管理衙门脸上,也更印证了朱由检心中早已有之的猜疑——不是海上没银子,而是有太多的银子,在旧的体系里,不知流入了谁的私囊!

杨嗣昌见皇帝震怒,并未立即劝慰,反而冷静地补充道:“陛下息怒。此二百万事关重大,正说明陛下力排众议,于天津、金山另设新关、推行新制之举,实乃英明!新关由陛下钦定章程,臣等委派专员管理,税吏皆由北镇抚司背景之人充任,贪墨之路几近断绝,税银方能涓滴归公。反观那三处老市舶司…” 他话语适时一顿,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嗯!爱卿所言,切中要害,深得朕心!” 他猛地站起身,决然道:“既如此,旧制顽疾已深,不必再留颜面。着朕口谕:即日起,宁波、广州、泉州三处旧港市舶司,一律停罢裁撤!所有对外贸易及船舶管理之权,尽数移交由海关部统一接管!原三司官吏,一律接受新衙门的核查甄别,再行叙用!”

“臣,领旨!” 杨嗣昌毫不迟疑,当即躬身应命。他深知这道口谕意味着什么——这绝非简单的衙门合并,而是陛下以这两百万两实打实的税收为基点,要对把持东南海贸近百年的旧利益集团动一次彻底的大手术。

他略一沉吟,便清晰无误地复述要点,以示郑重:“陛下圣断!臣即刻拟旨,明发天下:裁撤浙、闽、粤三地旧市舶司,其一切职掌、文书、档册及现存税银,即刻封存,等候海关总署派员接收点验。所有原属官吏,暂留原职听候审查,不得延误公务,不得销毁文书,不得私自调动款项。新设之三港海关部主事官员,将由臣从天津、金山二卫得力干员中择优调派,务必使新政畅通无阻。”

“嗯!此事务必办得稳妥。朕再下一道旨意:着令何可纲、郑芝龙,暂时调任至你海关部麾下听用,协理此番口岸改制之事,暂听你调遣。”

他语气沉稳:“何可纲麾下五千精锐,可弹压地方,以防宵小作乱;郑芝龙人现在扬州,告诉他漕运的事情先放放,有他二人助你,一则可借其力迅速掌控局面,二则…也将他们置于新体制之下,免得在旧港故吏的牵扯下,另生出什么不必要的乱子。”

“臣,遵旨!”杨嗣昌闻言,心中不由一震,随即深深俯首领命。他立刻领会了陛下此举更深层的用意——这已不仅仅是行政上的改制,更是精妙的权力制衡与布局。

陛下这是要将两位手握重兵的实力将领,暂时纳入新的海关体系内。一方面是利用何可纲的陆上威慑力与郑芝龙的海上影响力,为海关改制提供强有力的武力后盾,确保新政推行无人敢阻;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将这两股重要的军事-海上力量更直接地置于中央的管辖视野之下,防止他们在地方与旧势力纠缠过深,甚至被拉拢利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可能产生的割据隐患。

“陛下深谋远虑,臣叹服。”杨嗣昌由衷说道,“有此二位将军鼎力相助,臣必能尽快肃清积弊,将三港海关事务纳入正轨,使陛下新政畅行无阻!”

朱由检沉吟片刻,补充道:“此事关系重大,牵扯东南沿海命脉,更关乎每年数百万两的税银。文弱,若有空闲…便亲自跑一趟宁波、广州、泉州,替朕坐镇督办。有你亲临,朕方能安心,免得底下人阳奉阴违,或出了什么意想不到的岔子。”

杨嗣昌闻言,立刻深深躬身:“陛下所虑极是!臣遵旨!三港改制,非比寻常,其间利益盘根错节,必有宵小之辈不甘失势,暗中作梗。臣必当亲赴东南,持陛下钦赐节符,总理三港海关交接事宜。定当厘清账目、肃清积弊、选拔干员,将新制稳稳落地,绝不使陛下心血付诸东流,亦绝不令税银再有分毫流失!”

这惊人的差距从何而来?根源正在于管理体制的截然不同。

天津港乃三年前彻底建成,金山卫港亦是在同期完成了大规模扩建。这两座新兴港口,从未经历过旧市舶司的盘剥,从诞生之初便由朱由检力排众议新成立的海关部直接统辖,施行一套全新的、高效而透明的管理制度。

其优势显而易见:港口规模更大,设施更新,能同时停靠容纳更多的海船;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旧式吏胥层层盘剥、官员上下其手的空间。 海关部的税吏多为新招募或从北镇抚司系统调来的背景清白的干员,监管体系相对健全,税银征收后几乎能全额解送京师。

并且,新政规定,船主只需买海关签发的勘合文书,便可合法出海贸易,手续简便透明。这勘合文书之前规定至北京购买,但如今朱由检已将首都迁至南京,对于东南沿海的商贾而言,前往南京办理反而比远赴北京更为便利。

而恰恰是这“便利”,几乎将朱由检的海关税收拦腰截断。 商人们纷纷涌入南京,从海关部购买廉价的勘合文书,随后却并未选择北方的天津、金山新港,而是转头就驶向了更近、更熟悉的传统三港——宁波、广州、泉州。然而,朱由检此前秉持着“两条腿走路”、循序渐进的改革方针,并未同步裁撤这三处的旧市舶司。

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荒诞的局面:商人手持朝廷新发的合法证件,进入的却仍是那个腐朽不堪的旧系统。三港市舶司的官员胥吏岂会放过到嘴的肥肉?他们照样层层勾结,巧立名目,对过往商船课以重税、强收杂费,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中饱私囊已成常态。巨大的贸易利润,绝大部分并未流入国库,而是肥了无数蛀虫的私囊。

此前因迁都事大,百事缠身,朱由检未能第一时间对三港动刀。如今,听着杨嗣昌的报告,眼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巨额税收就这样白白流失,皇帝的心头都在滴血。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