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基地深处,一间由厚重混凝土加固、配备了从“钢铁之心”贸易中获得的基础过滤系统和独立电源的密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这里是新建的、安全等级最高的“技术分析室”,也是整个基地目前最核心的大脑。桌上,那台从腐蚀峡谷带回来的便携电脑通过粗重的线缆连接着几台经过马可(泽克)精心改装和修复的服务器终端,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滚动。旁边,密封容器中那取自储酸巨蟾体内的诡异样本,在低温装置下静静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马可(泽克)的眼球布满血丝,他已经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残影,与陈旧服务器缓慢的运算速度进行着搏斗。薇拉坐在一旁,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和手绘的生物学图谱,她的脸色同样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不时与马可交流着晦涩的专业术语。秦烈和陈末站在他们身后,沉默地注视着屏幕,空气中弥漫着混合了机油、臭氧和一种无形压力的味道。
数据的修复与初步震惊
破解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学院的数据加密技术如同坚不可摧的堡垒,加之存储介质在强酸环境和漫长岁月中受损严重,恢复工作进展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马可不得不像考古学家清理脆弱文物般,小心翼翼地剥离一层层损坏的代码和冗余信息,试图拼凑出历史的真相。
“日志的完整性不到15%,大部分是关于环境参数记录和低级实验体观察报告……核心协议和‘播种者’的具体技术细节……缺失严重。”马可的声音沙哑,带着挫败感,“就像找到了一本被火烧过的日记,只能看到零星的字句。”
然而,即使是这些碎片,也足以让人心惊肉跳。
“……测试场Gamma(腐蚀峡谷)环境稳定性达到预期阈值,‘吞噬者’菌株v7.3表现出对标准生态模型的……绝对统治力。开始注入‘播种者’原型机初始单元……”薇拉念出的一段残缺日志,让所有人背后升起一股寒意。人为制造地狱,然后投放“种子”,学院的冷酷堪称极致。
另一段更令人不安的记录浮现:“……原型机单位‘饕餮-阿尔法’与本地菌群出现异常共生……能量吸收效率超标400%……开始表现出……自主狩猎与吞噬进化行为……偏离预设路径……警报等级提升……” 这几乎证实了“饕餮”与学院“播种者”计划的直接关联,它是一个失控的、进化方向诡异的产物。
地图的发现:更大的噩梦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一段看似无关的、关于能源调配的数据包被部分修复之后。当马可尝试重构数据包内的地理坐标索引时,屏幕上的地图界面突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只标注了“家园”基地和腐蚀峡谷的简陋地图上,瞬间亮起了数个新的、散发着微弱红光的标记点!这些标记点分布在整个大陆的各个角落,旁边用极简的学院代码标注着名称:
北极冰冠深处: 标记为“测试场-Alpha”,备注信息残片:“极端低温、永夜环境适应性……”
西大陆死亡沙海中心: 标记为“测试场-beta”,备注:“超高温、干旱、辐射峰值环境压力测试……”
无尽海沟边缘(深海): 标记为“测试场-delta”,备注:“超高水压、无光、剧毒化学环境……”
东部腐烂丛林(高辐射沼泽): 标记为“测试场-Epsilon”,备注:“超高湿度、强辐射、生物毒性竞争环境……”
还有几个坐标模糊,标记为“备用场”或“已废弃”。
整个密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不止一个……学院……他们到底开了多少个这样的‘地狱’?”薇拉的声音带着颤抖,作为一名科学家,她为这种疯狂的行径感到恐惧。
秦烈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脸色铁青。一个腐蚀峡谷就已经让他们损失惨重,差点全军覆没。如果这些标记点都是类似的人间地狱,并且每个里面都可能存在着类似“饕餮”的、甚至更可怕的失控实验体……
“方舟协议……生态模组……”陈末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观测站日志的碎片,“他们不是在模拟外星环境……他们是在把整个星球,当作一个巨大的、筛选‘方舟’载体的试验场!” 这个猜测比之前的任何想法都更加骇人听闻。学院的终极目的,或许不仅仅是离开,而是在离开前,榨干这个世界最后的价值,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冷酷到极致的生物筛选实验!
样本分析的佐证与更深层的恐惧
与此同时,薇拉对那份诡异样本的初步分析,带来了更具体的佐证。样本并非单纯的生物组织,而是一种高度融合的、介于真菌、植物和某种微观机械结构之间的诡异复合体。
“细胞壁含有非天然存在的硅基结构,类似某种……生物陶瓷?dNA序列混乱不堪,充满了强行拼接的痕迹,但核心片段……与‘饕餮’身上采集到的残留物有高度同源性。”薇拉指着显微镜下的图像和基因序列对比图,脸色苍白,“这像是……‘播种者’原型机与‘吞噬者’菌株融合后的……早期样本或者……副产物。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信息接收’活性,虽然非常微弱。”
这意味着,“饕餮”的进化,可能并非完全随机,而是受到某种深层指令的影响,或者……仍在与学院的某些残留系统保持着极其微弱的联系?
“我们必须假设,”马可的声音沉重无比,“‘饕餮’可能不是孤例。在其他测试场,很可能存在着其他适应了极端环境、并同样失控的‘播种者’变异体。学院的这个‘方舟协议’,可能是一系列连锁的、覆盖全球的生态灾难!”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谷底。他们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威胁,而是一场席卷整个星球的、由前代文明遗留下来的、慢性的末世瘟疫。
应对与迷茫
数据解析带来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庞大、更令人绝望的谜团和危机感。
“这些地点……太远了,环境也太极端了。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触及。”秦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着现实,“当务之急,是消化这些情报,加强自身,应对眼前的‘饕餮’威胁。至于其他测试场……只能希望它们处于彻底的封闭状态。”
陈末凝视着地图上那些猩红的标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冲动。这些极端环境,是否也孕育着独一无二的、蕴含着强大能量的“食材”?他的“系统”对秩序和净化的追求,与学院这种强制进化、毁灭式的筛选,是否注定是死敌?前往这些地方,或许是疯狂的,但也许是解开“系统”之谜、乃至找到对抗“饕餮”及其同类方法的唯一途径?
“我们需要更多信息,关于‘方舟协议’的最终目的,关于‘播种者’的控制核心,关于学院的撤离点……”马可总结道,“也许……在更接近学院核心遗迹的地方,或者与知道更多内情的势力(比如‘绿色诺亚’的高层)接触,才能找到答案。”
数据解析告一段落,带来的不是轻松,而是如山般的压力。家园基地的未来,乃至整个废土的命运,似乎都与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学院留下的“生态定时炸弹”紧密相连。他们是应该固守家园,抵御即将到来的风暴,还是应该冒险出击,主动去探索这些危险的真相?这个艰难的选择,摆在了每一位核心成员的面前。而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注定充满荆棘与未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