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岛的晨光裹着首里城的朱红气息与珊瑚礁的咸鲜,漫过那霸港的码头。“探源号”刚抛锚,卢卡抱着升级的“跨域工艺比对仪”就往船舷冲,装置顶端的全息镜头映着湛蓝海面,投射出久米村窑址的三维模型——正是怀表光晕拼出的轮廓。“那棵大榕树旁的老者在等我们!”陆沉的望远镜里出现一位穿琉球传统服饰的老妪,手里举着块泛着橘红光晕的瓷片,“是久米村窑址守护者金城雅子,祖辈是明清时期闽台工匠的传人!”话音刚落,老妪已踩着木屐走来,举着瓷片喊:“张守业公的后人!我祖上口传:青花映珊瑚,秘谱藏窑枢!”
张斌掏出铜壳怀表,又展开台南漳窑瓷片,三者同时贴近的瞬间,怀表的青白光晕、漳窑瓷的青黄光晕与珊瑚釉瓷片的橘红光晕交织,在地面投出“闽琉同窑”的纹样。“这是琉球‘珊瑚青花瓷’,”金城雅子轻抚瓷片上的“松竹梅纹”,“当年你先祖张守业带闽台工匠来久米村建窑,用澎湖贝壳粉混琉球珊瑚砂制釉,烧出这种‘双色釉瓷’,秘谱就藏在窑底的‘珊瑚锁’后!”她展开一卷《久米村窑记》,泛黄的纸页上画着窑址剖面图,标注着“珊瑚锁需三料合璧开启”——三料即闽台釉料、琉球珊瑚砂、澎湖贝壳粉。阿扎姆扛着新编的“闽琉合璧防护箱”跑过来,箱子用泉州刺桐藤、台南桂竹与琉球黄藤混编,内壁铺着闽绣、台绣与琉球红型染衬布:“这是‘秘谱防护箱’,三藤混编防腐蚀,三绣衬布吸潮,还刻了松竹梅护青花纹样!”拉吉凑过去敲了敲箱壁,突然指着箱盖笑:“你这编的是‘珊瑚釉纹’还是‘冲绳黑糖糕’?怎么看都像结了糖霜的团子!”阿扎姆刚要反驳,卢卡的比对仪突然被一只偷啄的麻雀撞歪,镜头砸在装黑糖的纸包里,全息模型都染成了焦糖色,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临时协作会议在久米村的榕树荫下召开,矮桌上摆着冲绳黑糖糕与泡盛酒,香气混着榕树的清香漫开。全息投影将计划分成三步:“启锁阶段”张斌持怀表、陈敬鸿握漳窑瓷、金城雅子捧珊瑚釉瓷,按“釉料融合顺序”嵌入窑址的三料锁;“取谱阶段”林晓星、拉吉配合琉球工匠拓印窑壁的传艺壁画,苏婉清与金城雅子的孙女美咲检测秘谱材质;“防御阶段”卢卡、阿扎姆守住窑口,陆沉的特勤队员监控周边海岸,防范垄断集团残余——据情报,他们偷换了当地渔民的身份,藏在附近渔村里。“我要进窑记录数据!”卢卡举着擦干净的比对仪喊,嘴角还沾着黑糖渍,“我的设备能实时比对闽琉台瓷艺差异,比肉眼辨得准!”金城雅子笑着递给他一副防火手套:“窑内有‘釉料流痕机关’,误碰会触发落石,你这小迷糊得跟紧我!”
久米村窑址藏在榕树后的山坳里,窑门刻着“久米村窑”四个篆字,正是张守业的笔迹。窑内通道壁上嵌满了珊瑚青花瓷片,从入口到窑底,依次刻着“闽工授艺”“琉工实践”“闽琉合烧”的壁画,每幅画旁都有双语注解。张斌三人捧着信物走在前面,三道光晕在窑壁投出光带,照亮地面的釉料流痕;林晓星背着青铜刻刀与拓印纸,腰间挂着金城雅子给的“石敢当符”——久米村特有的祈福符,刻着青花纹样;拉吉攥着特制的“三料启锁器”,顶端嵌着三枚微型瓷片;卢卡的比对仪终于恢复正常,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瓷片的成分数据,闽琉台工艺的重合度高达八成。
“小心釉料流痕!”金城雅子突然停步,指着地面一道泛着银光的纹路,“这是‘子母锁机关’,流痕是母锁,对应三料锁的子锁,走错一步就会锁死窑底!”张斌用怀表光晕照射流痕,纹路瞬间浮现出“闽在前、台在中、琉在后”的箭头。三人按顺序踩过流痕,窑底的石壁突然浮现出三道凹槽,正好契合三枚信物。“注入三料!”金城雅子将珊瑚砂倒入凹槽,陈敬鸿添入闽台釉料,张斌撒进澎湖贝壳粉,三物混合的瞬间,凹槽内燃起橘红色火焰,石壁“轰隆”一声向侧面滑动,露出一个嵌满珊瑚的暗格——里面的锦盒上缠着三股绳,分别是泉州棉绳、台南麻绳、琉球蕉绳。
就在张斌伸手去取锦盒时,卢卡的比对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屏幕上出现三个快速靠近的光点:“是垄断集团的人!他们带着炸药!”窑口传来“砰”的一声巨响,烟尘中冲进三个穿渔民服饰的人,为首的正是之前被擒的小头目,手里举着炸药包:“把秘谱交出来!否则炸了这千年窑址!”林晓星立刻掏出青铜刻刀,顺着窑壁的瓷片缝隙绕到对方身后,刀鞘顶住其手腕;拉吉则用启锁器勾住炸药包的引信,用力一扯将引信拽断;金城雅子突然吹响海螺,山坳外冲来一群持传统工具的琉球工匠,有的举着烧窑用的火钳,有的握着修坯刀,美咲抱着个珊瑚釉瓷罐喊:“这是‘釉料雾弹’,遇火会凝固!”她将瓷罐砸在地上,橘红色釉雾瞬间弥漫,垄断集团成员的鞋子被凝固的釉料粘住,动弹不得。
一场热血对决在窑内爆发。拉吉率先出手,用启锁器精准挑开小头目手里的空炸药包,顺势将其按在石壁上;林晓星用青铜刻刀割断另外两人的腰带,让他们的工具包掉在地上;张斌将怀表的光晕调至最强,照亮窑壁的“工匠家训”壁画——“工艺无界,协作共生”八个字在光晕中流转;阿扎姆扛着藤编盾守在窑口,盾面的三藤纹路正好挡住冲进来的最后一人;卢卡则用比对仪将壁画投射在垄断集团成员眼前,闽琉台工匠共同制瓷的画面让他们愣住,手里的工具纷纷掉落。
小头目望着壁画上的工匠群像,突然蹲下身哭了:“我爷爷也是久米村工匠,当年被垄断集团胁迫才入伙……”金城雅子走过去,将一块祖传的珊瑚青花瓷片递给她:“工艺的根在协作不在垄断,回来吧,传承需要每一个人。”小头目接过瓷片,看着上面的“祖孙传艺纹”,默默点了点头,主动交代了垄断集团在日本平户的藏匿点——那里有当年郑和船队访问日本时留下的“平户窑址”。
打开锦盒的瞬间,一道双色光晕涌出——里面的《琉球青花秘谱》用桐油宣纸装订,首页画着“闽琉台三窑合烧图”,记载着珊瑚青花瓷的完整工艺:“澎湖贝壳粉增白,琉球珊瑚砂添色,闽台釉料固形,窑温需‘三起三落’——初燃用闽楠木,中燃用台相思木,终燃用琉黄杨木。”苏婉清用光谱仪检测页面,发现墨迹中混着刺桐花汁与珊瑚粉,遇光会浮现隐藏文字:“平户窑藏‘中日合璧瓷’秘要,乃丝路东传终极见证。”
当晚,久米村的广场燃起了篝火,金城雅子带来了刚烤的琉球炒面与海葡萄,香气混着窑火的烟火气漫满夜空。闽台琉三地工匠围坐在一起,张斌教大家按秘谱烧制珊瑚青花瓷,陈敬鸿演示漳窑上釉手法,金城雅子传授珊瑚砂筛选技巧;林晓星与美咲合作,用青铜刻刀在瓷坯上刻“闽琉台同心纹”;拉吉用金陵刻刀将三地工匠的签名刻在樟木上,做成“协作纪念碑”;阿扎姆用三藤混编了个“丝路东传宝船”模型,船上嵌着三地瓷片;卢卡则用比对仪将秘谱数据导入联盟数据库,全息投影在夜空展开,闽琉台工艺图谱流转交织。
张斌打开祖父的铜壳怀表,最新的合影里,闽台琉工匠站在久米村窑前,张斌、陈敬鸿、金城雅子举着《琉球青花秘谱》,少年们捧着刚烧制的珊瑚青花瓷,背景是首里城的剪影。表盖内侧,光晕又新增了珊瑚釉的橘红色,“丝路同心,薪火永传”与“闽台同源,工艺共承”的字迹旁,多了“闽琉合璧,世代相守”八个小字,被三色光晕映得愈发璀璨。卢卡突然指着怀表喊:“你们看!光晕拼出了平户港的轮廓!”众人凑过去看,果然,五色光晕流转间,拼成了日本平户港的街景,中心标注着“平户窑址”——那里有郑和与日本工匠签订的“中日工艺盟约”。
“平户是郑和船队访问日本的第一站,”陆沉拿着新的探测报告走来,报告上印着平户窑址的卫星图,“据秘谱记载,窑内藏着‘中日合璧瓷’——用闽台青花釉料混日本伊万里瓷土烧制,瓷身刻着‘中日通好’纹样,还有郑和与德川家康时期工匠的联合签名!”苏婉清展开附件,上面是窑址入口的照片,门楣的“日月纹”与珊瑚青花瓷的纹样完全契合,“垄断集团的核心成员逃到了平户,想夺取合璧瓷与盟约,篡改后冒充‘日本本土工艺’!”
美咲抱着刚烧制的珊瑚青花瓷瓶,眼睛里满是期待:“平户有很多明清时期的贸易瓷,我们可以用珊瑚青花工艺修复!比如平户博物馆的‘青花龙纹瓷盘’,说不定能补全缺失的龙鳞纹!”陈敬鸿晃着手里的漳窑瓷片:“我要去看看平户窑的釉料配方,找找与台南漳窑的关联!”阿扎姆拍着防护箱:“我编个‘中日合璧防护箱’,用刺桐藤与日本紫藤混编,适配合璧瓷存放!”卢卡则掏出比对仪:“我要升级设备,做个‘跨国工艺溯源仪’,追溯中日瓷艺的传承脉络!”
金城雅子端来刚温好的泡盛酒,递给每个人一杯:“这是‘传承之酒’,用琉球米酒曲与闽台糯米酿造,喝了能平安渡海!”她指着夜空中的“丝路星”:“我祖母说,当年闽台工匠离开久米村去平户传艺时,就对着这颗星祈福,张守业公还送了一窑珊瑚青花瓷当信物!”张斌喝了一口酒,酒香混着瓷土与珊瑚的气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泉州到平户,从闽台到琉球,丝路东传的脉络从未断裂,工匠的协作与传承,早已跨越了山海与国界。
月光洒在久米村窑的窑口,三枚信物的光芒与怀表的光晕交织,在地面投出一道跨越海峡的光带。张斌攥着《琉球青花秘谱》,望着眼前的三地少年与工匠,仿佛看到了明清时期闽台工匠与琉球工匠共建窑址的场景,看到了先祖张守业赴平户传艺的身影;而现在,他们带着秘谱与协作的信念,即将航向平户——那里是丝路东传的终点,是中日工艺交融的见证,更是新的守护战场。
“明天出发去平户!”陆沉的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带着无比的坚定。少年们与三地工匠欢呼着举起手里的瓷杯,卢卡不小心把酒洒在比对仪上,却正好在屏幕上映出平户窑址的剪影;阿扎姆的“丝路东传宝船”模型被海风刮倒,却正好落在张斌的怀表旁,模型的船帆与怀表的光晕完美重合。那霸港的海浪拍打着码头,夜空中的星星与篝火的光芒交相辉映,照亮了航向平户的航线——那里有平户窑的烈火,有中日合璧的秘宝,更有属于丝路联盟的、全新的传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