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二十分,航天大学的校园仍沉浸在靛蓝色的薄雾中。
苏寒的生物钟精准地将她从睡梦中唤醒,她睁开眼,宿舍的窗帘缝隙透出一线微光,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开黑暗。
她起身,动作轻而利落,仿佛不愿惊扰这个仍在沉睡的世界。
军绿色的制服整齐地挂在床头,她伸手取过一套运动服穿上。
五点半,她准时出现在操场。
初秋的风带着微微的寒意,吹动她的马尾,发梢在晨光中划出利落的弧线。
她的跑步节奏极稳,九年来的跑步早已形成肌肉记忆,每一步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呼吸均匀,目光始终望向前方,仿佛那里有什么必须抵达的目标。
七点整,她回到宿舍,冲澡,换衣,吃早餐。
早餐永远是固定的搭配:一杯黑咖啡,两片全麦面包,一颗水煮蛋外加一些蔬菜。
她不需要变化,也不需要惊喜,稳定的节奏能让她最大限度地节省精力……
上午就一节课,要到十点半才上课。
八点一刻,苏寒推开航天大学图书馆的玻璃门。
冷气扑面而来,带着纸张和油墨的气息。
她的脚步很轻,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像一道影子滑向那个固定的角落——靠窗的最后一张桌子,左侧有插座,光线充足,且远离人流。
她放下书包,取出笔记本电脑、编程教材、笔记本和钢笔。
她的动作一丝不苟,像是某种仪式。
电脑开机,屏幕亮起,蓝光映在她的脸上,勾勒出她清晰的轮廓——高挺的鼻梁,微抿的唇,以及那双永远冷静的眼睛。
她开始写代码。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节奏稳定而迅速,偶尔停顿,思考,再继续。
她的眉头微微蹙起,但眼神始终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屏幕上的字符。
偶尔有同学经过,好奇地瞥她一眼——这个永远独来独往的女生,似乎从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有人低声议论:那是计算机系的吗?怎么没见过?另一个人摇头:不,听说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但编程比计算机系的还厉害。
苏寒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懒得理会。
到十点钟时图书馆的人流渐渐增多。
苏寒合上电脑,从书包里取出保温杯,喝了一口水。收拾整理完桌面,把书还回书架后离开图书馆。
直到下午三点下课后,苏寒又一次来到图书馆,换了一本书——《高级面料结构与纺织工程》。
翻开,指尖轻轻划过纸张,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个关键词。
她的字迹极小,工整得近乎刻板,像是怕浪费一丝一毫的空间。
三点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图书馆,落在她的桌角。
她微微眯眼,调整了一下坐姿,但视线始终没有离开书本。
偶尔,她会抬头望向窗外,目光穿过玻璃,落在远处的火箭模型上——那是航天大学的标志,也是她偶尔会恍惚的瞬间。
前世,她从未不曾设想过自己能坐在这样的地方,安静地读书,学习,甚至拥有未来。
而现在,她不仅坐在这里,还可以不用担心学费和生活问题……
既然老天给自己这么安排了,那就充分享受这大学四年的岁月静好吧!
傍晚六点,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响起。
苏寒合上书,收拾好背包,动作依然精准而迅速。
她走出图书馆,微凉的风迎面吹来,她下意识地拢了拢制服领口,脚步未停。
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橘黄色的光晕染在她的背影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她慢慢的走向食堂,这个时间段食堂基本没什么人了,也是苏寒刻意挑在这个时候来吃饭,避免人多排队。
回到宿舍,她洗漱,整理明天的学习计划,最后,关灯,躺下。
黑暗中,她闭上眼睛,但脑海中的代码、公式、设计图仍在运转,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苏寒不知道的是,在她日复一日的独行轨迹中,早已有人注意到了她。
计算机系的林教授曾在图书馆的二楼俯瞰她整整三个小时,最后对助教说:那个女生,如果能挖来我们系,绝对是顶尖的程序员。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姐在食堂远远地望见她独自吃饭的背影,低声感叹:她设计的衣服图纸明明那么有温度,可她自己却像块冰。
甚至航天工商管理系的一个男生,名叫徐天宇,每天故意绕远路从图书馆经过,只为了多看她一眼。
但苏寒从未察觉,也从未在意。
她的世界里,只有目标、效率和未来。
人情债太难还,所以她选择不欠。
社交太耗费精力,所以她选择独行。
前世的讨好型人格早已被今生的理智碾碎,剩下的,只有一道坚不可摧的心墙。
而墙内,是她唯一允许自己拥有的东西——
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