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终章。
刚到秦地,一切从头开始,冯相如有些着急。
红玉安慰他说:“你就专心读书,家里的事儿别操心,我有办法。”
秦地百亩农田,红玉雇人来种。
邻居们见红玉这么能干又贤惠,都乐意帮忙,有的送钱粮,有的来帮忙干活。
不到半年,冯家就大变样了,人也多了,日子也富起来了,看着就像个有钱人家。
他没忘记,当初出狱后,隔邻王妈的一碗饭。
现在,王妈及他家人,已接来府中。
有一天,冯相如对红玉说:
“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可马上要科举考试了,我的秀才功名还没恢复呢,这可咋办?”
红玉笑着说:“这事儿我早就办好啦。
之前我花了四两银子,托人把你的名字重新登记上了。
要是等你说,那就耽误事儿了。”
冯相如对红玉,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夸她聪明,本事大。
这一年,冯相如去参加乡试,凭借多年的苦学,一下子就中举了。
这时候他才三十六岁,家里良田千亩,房子又大又漂亮。
而红玉虽然天天干活,可还是那么漂亮,身材苗条得像杨柳,皮肤白得像雪,一点都不像干活的人。
她自己说已经三十八岁了,可别人看她,就像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漂亮得很。
冯相如中举以后,名声一下子传开,来道贺的人都快把他家门槛踏破了。
人们听说了他的事儿,都感叹不已,对红玉的侠义行为更是赞不绝口。
冯相如没因为中举就飘飘然,反而更加努力。
他心里清楚,这一切多亏了红玉的帮忙。
有一天,冯相如跟红玉商量:“咱在这儿开个学堂咋样?
请些好老师,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
红玉一听,高兴地说:“公子这主意太棒了!
一来能培养人才,二来还能给冯家积福呢。”
冯相如拿出一部分家产,选了块好地方,盖起了学堂,又买了好多书和桌椅。
学堂盖好后,取名叫“育英堂”,还放出话去,不收学费,只要是想读书的孩子,都能来。
这事儿一传出去,附近村子的老百姓都把孩子送来了。
冯相如亲自挑选那些品行好、学问高的先生来教书。
自己也经常去上课,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做人的道理都教给孩子们。
他用心教导,育英堂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
多人参加科举考试,都取得了好成绩,给广平府争了不少光。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冯相如的名声越来越大,都传到京城去了。
朝廷里的一位大臣听说了冯相如的事儿,对他的才学和品德很欣赏。
他写了封信,邀请冯相如进京,举荐他入朝当官。
冯相如收到信后,跟红玉商量。
红玉说:“公子你一直想报国,这可是个好机会,千万别错过。
不过官场复杂得很,你可得小心点,别忘记自己的初心。”
冯相如点头说:“我知道了。”
收拾包袱,准备进京。
临走前,冯相如把家里的事儿都托付给红玉,还叮嘱福儿要听妈妈的话,好好读书。
福儿虽然年纪小,可聪明懂事,一个劲儿点头。
红玉安慰冯相如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冯相如到了京城,那位大臣热情地招待了他。
大臣详细讲了讲朝廷里的情况,和当官的门道。
还把他介绍给了几个朝廷重臣。
大家见冯相如长得帅气,说话又有水平,都对他很看好。
没过多久,冯相如参加了朝廷的选拔考试。
凭借自己的本事,顺利通过,被任命为某县的知县。
冯相如到了任上,知道老百姓日子苦,就下定决心要做个好官。
他经常跑到民间,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还推出了不少对老百姓有好处的政策。
他严惩那些贪污的官员,和欺负老百姓的恶霸,把当地的风气一下子就扭转。
在他的治理下,原本乱糟糟的县城变得井井有条,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对他那是感恩戴德。
可冯相如这么正直,就得罪了一些当地的权贵。
这些人偷偷勾结起来,想陷害冯相如。
他们编造了一些罪名,向朝廷告状,说冯相如贪污受贿,欺负老百姓。
朝廷接到状子后,就派了钦差来调查。
冯相如知道这事儿后,心里一点都不慌,身正,就不怕影子斜么。
红玉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她深知官场黑暗,担心冯相如遭遇不测。
她前往京城,寻找当年那位赏识冯相如的大臣,希望他能从中斡旋。
人生地不熟的京城,要找到那位大臣谈何容易。
她四处打听,问了无数路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辗转找到了大臣的府邸。
到了府邸前,却又被家丁拦住,不让她进去。
红玉好说歹说,家丁才答应帮她通传一声。
等了许久,红玉终于见到了那位大臣。
她赶忙上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讲述,言辞恳切,请大臣出手相助。
“大人,我家公子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绝无他们所诬陷之事。
还望大人看在他一片赤诚之心的份上,帮帮他呀!”
大臣被红玉的情义打动,心想这女子为了丈夫,千里迢迢赶来,实在难得。
“夫人且放宽心,老夫定会尽力而为。
冯公子的为人,老夫也有所耳闻,相信定能还他清白。”
有大臣的努力,钦差在调查中,仔细查阅各种账目。
走访众多百姓,终于发现,那些权贵在搞阴谋诡计。
原来,他们为了陷害冯相如,伪造账目,还买通几个地痞流氓作伪证。
真相大白后,冯相如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因治理有方,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陷害他的权贵,被革职查办,还被关进大牢。
经历此次风波,冯相如坚定了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
他在任期间,兴修水利,让农田得到灌溉,粮食丰收。
创办义仓,在灾年时救济百姓,使得百姓免受饥饿之苦。
大力兴教,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
这些举措,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多次得到朝廷的提拔,官职越来越高。
红玉默默付出,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照顾福儿的生活起居,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红玉的悉心教导,福儿成长为一个五好青年。
福儿参加科考,凭借自己的才学,顺利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官场上,他清正廉洁,为百姓办实事,深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