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 06:00
总工程师张建军的手指在最后一颗螺栓上停留了三秒。这把扭矩扳手曾用于他祖父参与建造的东风号万吨轮,现在它正完成家族第三代造船人的使命——将福建号航母的最后一个舰载机升降机固定到位。
可以喷字了。他抹去眼皮上的机油,对身旁的海军代表点头。
喷漆工人小心翼翼地在舰岛侧面描上这个数字。晨光中,鲜红的舷号像道刚结痂的伤口。七天前这里还挂着试航中的标牌,直到东海战云密布,中央军委一纸令下,三千工人与官兵开始了这场不眠不休的冲刺。
电磁弹射器第108次测试...广播里的女声带着疲惫的雀跃,成功!
甲板上爆发的欢呼声震得张建军耳膜生疼。他看见穿着不同制服的男人们抱在一起——海军蓝的军官,橘红色工装的焊工,甚至还有几个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在这片钢铁森林里,阶级与身份都被电磁轨道熨平了。
______
舰岛指挥室 08:30
舰长周毅的目光扫过全息海图。代表福建号的3d模型正在突破第一岛链,周围环绕着055型驱逐舰组成的保护圈。这个本该再训练三个月的航母编队,此刻正以战斗姿态劈波斩浪。
报告舰长,电磁弹射器控制系统改装完毕。
周毅转身时,看见电子战官林小雨正举着个xbox手柄。这个扎马尾的00后姑娘把游戏手柄焊进了控制台,五颜六色的导线像彩虹般从接口垂落。
《皇牌空战》全球排名前100的经验。小雨晃了晃手柄,比原装控制板反应快0.3秒。
周毅想训斥这种儿戏行为,却想起自己年轻时用《红色警戒》研究战术的往事。他刚要开口,声呐官突然报告:接收到特殊频率...像是...莫尔斯电码?
扬声器里传出的哒哒声让所有人屏息。老通讯兵在纸上写下解码结果:致远...靖远...来远...——1894年甲午海战沉没的北洋水师舰名。
方位?周毅的声音突然沙哑。
黄海海域...恰好在我们的航线下。声呐官吞了口唾沫,信号来自海底沉积层,理论上那些残骸早就...
左舵五,绕开那片海域。周毅打断他,鸣笛三声。
当汽笛声在海面回荡时,周毅仿佛看见祖父——那位研究甲午海战的老教授,正站在浪花里向他敬礼。
______
轮机舱 10:17
王大川用听音棒敲打着蒸汽管道,像老中医把脉般诊断着这艘八万吨巨兽的健康状况。数字化监控屏上一切正常,但他坚持保留着这套1970年代学来的手艺。
师父,都什么年代了...徒弟指着全自动控制系统嘟囔。
大川没答话。他刚从舱壁夹层里发现个锈迹斑斑的铆钉——这艘2018年开工的航母不该有这种老物件。更怪的是铆钉头上模糊的江南制造局字样,像是穿越了百年时光。
把应急机械仪表再检查一遍。他拍拍徒弟的肩,相信我,真打起来还是这些老家伙靠谱。
头顶突然传来震动。歼-15战机正从电磁弹射器上呼啸升空,震得工具架上的扳手叮当作响。大川望向舷窗外,看见护航的052d驱逐舰正释放干扰弹,在碧海蓝天炸开一朵朵银花。
要打仗了...他喃喃道,顺手把那个古怪铆钉藏进了工具箱。
______
渔民船队 11:40
陈阿福的渔船在航母编队前方两海里破浪前行。老人枯瘦的手掌摩挲着柚木舵轮,这艘1972年下水的木壳船像片树叶般在钢铁巨兽面前颤抖。
爷爷,方向没错!孙子陈星捧着个黄铜罗盘。这是陈家传了三代的宝贝,1934年曾为北上抗日的红军带过路。
雷达屏上,水雷标记像撒落的芝麻。三十七艘渔船自发组成的扫雷队,正用最原始的方式为航母开路——每艘船拖着条三百米长的钢索,上面绑着磁铁和声波发生器。
左舷有东西!陈星突然指向罗盘。指针疯狂旋转后停在东北方,完全违背地磁规律。
声呐屏上浮现出模糊轮廓——艘沉船残骸,识别系统跳出松岛号,1894年沉没的字样。但更诡异的是电磁读数,那堆锈铁正散发着与福建号电磁装甲相同的频率。
告诉舰队绕开这儿。陈阿福用闽南语嘀咕,海底有东西醒了...
______
电磁装甲控制室 14:05
林小雨的AR眼镜闪过警报。航母的主动防御系统突然自行启动,能量读数飙升到理论最大值的180%。她刚要手动干预,屏幕上却闪现张老式蓝图——1945年纳粹死亡射线计划的德文图纸。
系统被黑了?技术员惊恐地问。
小雨摇头。这些图纸明显是扫描件,边缘还有咖啡渍和烟头烫痕。更奇怪的是系统日志——电磁波束自动瞄准了海底某个坐标,正是渔民报告的松岛号位置。
它在...报仇?小雨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
舰体突然剧烈震动。监控屏切换成外部视角时,所有人都倒吸冷气——道蓝白色光束从航母侧舷射出,直贯海底。海面沸腾的瞬间,声呐捕捉到金属解体的高频噪音,像是百年前的冤魂终于安息。
能量来源不明!技术员尖叫,我们的电容根本没放电!
小雨突然发现自己的游戏手柄在发烫。按键上的符号正泛着诡异的红光,就像被血浸透的...旭日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