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某试验场上空,黎明前的黑暗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闪光撕裂。一枚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拖着耀眼的尾焰直冲云霄,弹头部位的特殊整流罩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这枚导弹携带的不是常规战斗部,而是经过特殊设计的电磁脉冲弹头,它的目标不是摧毁实体,而是要验证一种全新的非致命性战略威慑手段。
导弹升空后不久,位于陕西某处的综合测控中心内,数十名技术人员正紧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总工程师张明远教授站在指挥台前,声音沉稳地发出各项指令:一级分离正常,弹道参数正常,整流罩抛离倒计时开始。当导弹飞行至预定高度时,弹头部的特殊整流罩准时分离,露出了内部的电磁脉冲发生器。
此时,在目标区域——新疆某无人戈壁滩上,早已布置好了各种测试设备。这里搭建了一个模拟现代化军事基地的试验场,包括雷达站、通信中心、车辆装备和模拟指挥所等各种设施,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距离试验场50公里外的观测站里,来自全军各兵种的观察员们正通过高倍望远镜和远程监控系统关注着试验进程。
弹头再入大气层,电磁脉冲发生器启动倒计时10秒!广播里传来冷静的报时声。观测站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只见高空中的弹头突然迸发出一个耀眼的光球,随即一道无形的电磁脉冲以光速向四周扩散。虽然听不到任何声响,但监测设备显示,电磁脉冲的强度足以在瞬间瘫痪数十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电子设备。
脉冲过后,观测人员立即乘坐防电磁加固的检测车赶往试验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模拟雷达站的天线停止转动,通信中心的显示屏全部熄灭,停放的车辆电子系统全部失灵,就连埋在沙地里的模拟地雷的电子引信也都失去了作用。更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装备的外观都完好无损,没有爆炸痕迹,没有弹片破坏,只有电子设备永久性损坏这种软杀伤效果。
这次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数据显示,电磁脉冲弹头的有效作用半径达到预期指标,脉冲强度可控可调,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破坏效果。特别重要的是,试验验证了这种武器对人员不会造成直接伤害,实现了毁器不伤人的战略目的。
在随后召开的总结会上,张明远教授指出:电磁脉冲武器代表着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它既能有效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通信网络和信息化装备,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和民用设施破坏,符合现代战争的人道主义要求。
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新型战略威慑力量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东风-16搭载Emp弹头的能力,为我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对称作战手段,能够在必要时有效遏制外部军事挑衅,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当旭日东升时,试验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这次试验带来的战略影响,必将深远地改变未来的战争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