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盘庚?”
李枕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微微一愣。
熟知历史的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当然,商周距离后世太远,发掘的史料本来就有限。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在后世被考古发掘出来。
李枕听到‘甘盘庚’这个名字,在脑海中快速搜索了一遍,确定自己对此人毫无印象。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身旁的妲己:“甘盘庚?这是何人?你认识吗?”
妲己闻言,嗤笑一声:“我还以为你真的无所不知呢。”
她放下手中的陶碗,缓缓开口解释道:“甘盘庚,此人乃殷商子姓王室旁支,其祖上世代在朝为官,于帝辛时期官至卿士,位高权重。”
“他执掌民事、赋税,以及各方诸侯、外服方国的联络事宜,是名副其实的前商旧族重臣!”
妲己顿了顿,继续道:“此人熟知殷商典章制度,跟东夷、淮夷那些方国的首领多有交情。”
“当年帝辛在位时,许多诸侯朝贡、方国往来,乃至与东夷、淮夷各部族的交涉,多是由他出面斡旋打理。”
“可以说,他是连接商王都与四方诸侯的重要人物之一。”
李枕听着妲己的介绍,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前商的卿士,他不在朝歌安分待着,突然跑到六国这等小方国来做什么?”
忽然,他脑海中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四个字,脸色骤然一变。
“三监之乱?”
历史上,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商故地。
同时设立管叔、蔡叔、霍叔三位周室亲王进行监视,史称‘三监’。
然而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这便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
三监之乱的直接发起者是周武王之弟管叔鲜。
他联合了蔡叔度、霍叔处两位同母弟,即‘三监’,并拉拢商纣王之子武庚共同发动叛乱。
核心诱因,正是对周公旦的摄政不满。
三监之乱波及范围极广,淮夷、东夷的不少方国都涉及其中。
记忆中,淮夷和东夷主要涉及的方国有淮夷第一强国徐国、东夷第一强国奄国、东夷强国薄姑国、东夷部落联盟熊盈族、丰国等等。
倒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六国等淮夷方国也参与了三监之乱。
可历史上记载的都是当时的强国,很多波及到的小方国根本没有记载。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六国,也就差不多时间被周公旦所灭。
这总不能是巧合吧。
如今这个时间点,一位前商重臣突然造访位于淮夷之地的六国,其意图不得不让人深思。
六国虽小,但地处要冲,若被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李枕的心不由得沉了下去。
妲己听到‘三监之乱’这四个字,凤眸中闪过一丝惊疑:“三监之乱?”
“你是说......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他们......要发动叛乱?”
李枕此刻心念急转,并未直接回答妲己的问题,反问道:
“你方才说,甘盘庚是殷商子姓王室旁支......如此说来,他是微子启一系的旧贵族?”
妲己看了他一眼,语气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如今还能在朝歌立足,甚至保有身份的殷商旧族,十有八九都是旧贵族。”
“毕竟,我这一系曾被帝辛倚重的新贵,可全都是需要被清算的‘奸佞’。”
李枕闻言,沉默了半晌。
“我去六邑一趟!”
他霍然起身,脚步匆匆地便向院外走去。
妲己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这么急?”
“对,就是这么急!”
李枕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身影很快消失在篱笆门外。
李枕出家门,找到桑仲吩咐道:“备车,去六邑!”
桑仲见邑尹神色凝重,不敢怠慢,连忙应喏,迅速安排护卫和牛车。
不多时,一辆牛车便载着李枕,在几名护卫的簇拥下,离开了青藤村。
沿着土路,向着六邑的方向疾驰而去。
牛车一路疾行,抵达六邑时,已是翌日下午。
李枕按照礼制,先让桑仲前往公室通报,请求觐见国君。
不久,桑仲带回消息:“君上已知邑尹到来,明日上午于宫中召见。”
李枕点了点头,在六邑的府邸中休息了一夜。
次日清晨,他整理好衣冠,在桑仲与几名护卫的簇拥下,再次踏入六国的宫室。
李枕被引至一处较为安静的偏殿。
踏入殿门,目光一扫,只见殿内除了国君偃林端坐主位。
其心腹重臣如宰臣孟涂、师氏偃疆等人陪坐一侧外,还有两位客人。
其中一位是老熟人微子启。
另一位是一个身着玄端深衣、须发斑白、面容清癯却目光炯炯的老者。
李枕此前从未见过,不过想想也知道是谁。
李枕不动声色,上前几步,向偃林躬身行礼:
“臣李枕,拜见君上。”
偃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虚抬右手:“免了,此乃偏殿私晤,非是朝会,不必如此拘礼,快快入座吧。”
“谢君上。”李枕道谢后,在孟涂下首的席垫上跪坐下来。
他刚坐定,偃林便笑着开口道:“我正打算遣人去桐安召你过来,没想到你便来了,倒是巧了。”
他随即侧身,伸手指向那位坐在微子启身旁、气度不凡的老者,向李枕介绍道:
“先生,来,为你引见一位贵人。”
“这位便是来自朝歌的贵客,甘盘庚,甘公。”
“甘公乃前朝卿士,殷商王室旁支,德高望重,熟知天下事务。”
那名为甘盘庚的老者,见偃林亲自引见,便从容起身行礼。
他并未因李枕的年轻而显露丝毫怠慢,亦无过分热络,举止间透着久居上位者的沉稳与历经世事的通透。
甘盘庚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带着一种久经官场的圆融:
“老夫甘盘庚,见过李邑尹。”
“久闻邑尹虽年少,却胸怀韬略,实乃难得之俊杰。”
“今日得见,风姿果然不凡。”
甘盘庚主动起身行礼,算是给足了李枕面子。
李枕见甘盘庚起身行礼,亦从容离席还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甘公谬赞,愧不敢当。”
“枕不过一介山野之人,偶得君上赏识,方能于此立足。”
“甘公乃前朝柱石,名动天下,今日得见尊颜,方知何为国之重器,方晓何为气度恢弘,实乃枕之幸事。”
他这番话既回应了对方的称赞,将功劳归于国君偃林,又顺势抬高了甘盘庚的身份,言辞恳切,令人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