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疏言的手指停在导出键上。屏幕上的波形图还在跳动,那是《夜曲·国风重构版》副歌前最精彩的一段。钟声响起,琵琶弹奏,二胡拉响,整个旋律非常震撼。
他没有上传完整版。
他打开微博,发了一条没人关注的内容:“深夜试音小样,这版《夜曲》加了点传统元素,你们觉得能火吗?”
配图是一张黑底水墨图,只写了“钟破寒潭”四个字,别的什么都没写。更奇怪的是,他把这条微博设成“仅粉丝可见前三分钟”,然后就把链接发到几个音乐人私聊群里,还说:“刚和岑知韫老师聊完灵感,做了个融合版本,求前辈指点。”
他知道,苏棠最近一直在盯着他。
上次发布会上,他说“国风不该被锁进博物馆”,结果上了热搜,也惹了一些人不高兴。
两小时后,助理小安端着咖啡进来,压低声音说:“哥,出事了。”
“什么事?”程疏言笑了笑。
“#程疏言抄袭国风音乐人# 上热搜了,第18位,阅读量已经三亿多了,评论全是骂你的。”
“哦。”他点点头,“正常。”
小安愣住了:“你还笑得出来?”
程疏言摘下一边耳机,打开后台监控系统。屏幕上不断闪红光:
【“程疏言 抄袭”】——每分钟新增4.2万条讨论
【“夜曲 盗用传统曲调”】——话题已经被绑定
【“某民乐大师遗作被偷”】——新词条正在上升
Ip追踪显示,主要推手来自“星澜文化公关部”的服务器。这家公司一直是苏棠的幕后团队。
“来了。”他轻声说。
小安皱眉:“网上都说这段旋律像一位已故民乐大师的手稿,连专业博主都说‘一听就是抄的’。”
“手稿?”程疏言冷笑,“那位大师十年前根本没写过这种结构的曲子。他们连假都懒得做真一点。”
他打开编曲软件,调出项目的历史记录。系统每小时自动保存一次,时间戳清楚明白。最早的草稿是三年前创建的,文件名是《夜曲·初构》。而所谓“被抄”的那首传统曲目,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一年半后。
证据很充分。
但他不动。
他让小安去论坛冒充路人发帖:“有人听过那个小样吗?我朋友搞民乐的,说这旋律像他老师没发表的作品……但又不太一样,有点迷。”
没多久,原热搜下面就开始出现“知情网友”:
“我认识那位大师的弟子,老师临终前确实写过一段类似的,从没发布……现在被人拿去商业化,太伤心了。”
“程疏言之前就说要‘重构国风’,其实就是换个名字抄!”
“建议他出来对质,敢不敢晒创作时间线?”
程疏言看着这些评论,手指敲着桌子,节奏正好是他那段《夜曲》的鼓点。
接着,一个认证为“传统音乐研究者”的大V发视频,标题很吓人:《震惊!程疏言新作涉嫌盗用非遗传承人遗稿》。
视频里放了两段音频对比:
左边是民间艺人演奏的传统曲《寒江引》,右边是《夜曲》片段。
听起来确实有点像。
程疏言只听三秒就笑了。
“小安,拉波形图。”
小安打开分析软件,把两段音频放在一起比对。结果很清楚——对方把《寒江引》提速15%,剪掉部分节拍,硬塞进《夜曲》的节奏里,转调也是强行拼接的。
“这是造假!”小安生气地差点砸鼠标。
程疏言却拦住他:“别急。”
“啊?”
“让他们继续。”
他戴上耳机,坐回电脑前,看着直播软件界面。“回声坊vlog·今日创作实录”已经准备好了,只差点击开始。
他知道,这场风波一旦起来,就不会轻易停下。
他不想灭火。
他想借这把火,把躲在背后的人逼出来。
与此同时,城东一家高端工作室里。
苏棠摔了手机。
“谁让他发小样的?!”
她盯着热搜榜,脸色很难看。她本来只想悄悄观察,可不知哪个群泄露了消息,加上程疏言那句“和岑知韫聊完灵感”,立刻引起圈内人注意。
“他是故意的!”她咬牙。
助理小心地说:“但我们已经按计划上了热搜,水军也在带节奏,还有三个‘家属代表’明天准备发声……应该能压下去。”
“压?”苏棠冷笑,“你知道现在多少人在查他的创作记录吗?万一他真有备案……”
“不可能。”技术员插话,“我们查过资料,他去年才开始碰国风,之前都是电子流行。这种临时做的东西,怎么可能有三年前的记录?肯定是后来包装的。”
苏棠松了口气:“继续推。找五家媒体写稿,标题往‘文化盗窃’‘流量绑架传统’上靠。再联系两个民乐协会的人,暗示我们可以帮他们上节目。”
她看着屏幕上程疏言的照片,眼里满是嫉妒。
“你说你要重构国风?好啊,我就让你毁在这四个字上。”
她不知道,在千里之外的数据中心,一台叫“回声之眼”的系统正在运行。
它记录每一次热搜推送、每一条水军发言、每一个伪造音频的上传路径。
就连她说的话,也被隔壁录音室的设备录下,打上时间戳,存进一个加密文件夹,名字是“反制证据包_V3”。
程疏言依旧坐着,轻轻点键盘,把原始工程文件备份到云端,同时开启实时同步。只要直播一开,所有创作过程都会公开。
他在备忘录写下一行字:
【计划阶段一完成:诱敌现身。
假证据已拿到,舆论热度够了。
下一步:直播改歌,当场打脸。】
外面天黑了,城市灯火通明。
他的世界很安静,只有节拍器的声音。
滴、滴、滴。
像倒计时。
也像战鼓。
这时,手机响了。
一个百万粉乐评人发文:“听了那个30秒小样,说实话,如果是抄的,那真是抄得很高级。但如果是原创……那就太厉害了。”
底下热评第一:“+1,这融合感,不像随便拼的。”
程疏言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风向开始变了。
但还不够乱。
他拿起手机,给自己的粉丝群发消息:
“明天下午三点,直播改歌。这次,我要把一首‘被抄袭’的曲子,当着全网的面,从头再做一遍。”
群里立刻炸了。
“卧槽?正面刚?”
“是要回应抄袭吗?”
“求录屏!这波要是能自证,直接封神!”
程疏言关掉手机,回头看着屏幕上的《夜曲·国风重构版》。
文件还在运行,轨道清晰,层次分明。
钟声未落,琵琶待拨。
他轻声说:“等你很久了,苏老师。”
然后,按下录音键。
“咔。”
红灯亮起。
这一刻没人知道他在录什么。
但所有人都会在明天知道——
什么叫真正的国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