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定位,相生相克
玄光宫的符文中,五种气流愈发鲜明。东皇太一手中的混沌玉如意悬于半空,如同一枚定盘星,引着青、赤、黄、白、黑五道光华在殿内流转,彼此既独立成章,又隐隐相连,构成一幅流动的天地生息图。
“此乃五行:木、火、土、金、水。”东皇太一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金石相击般的质感,“木曰曲直,像草木般能屈能伸,主生发、条达,是万物破土而出的生机;火曰炎上,如火焰般向上燃烧,主温热、升腾,是推动万物生长的动力;土曰稼穑,似大地般承载万物,主化育、包容,是滋养生命的根基;金曰从革,若金属般可铸可锻,主肃杀、收敛,是万物成熟后的归藏;水曰润下,同江河般向下流淌,主寒凉、滋润,是孕育新生的源泉。”
随着他的话语,空中的五种气流应声幻化:
青色的木气化作成片的嫩芽,从地砖的缝隙中钻出来,转眼间便长成郁郁苍苍的森林,枝丫舒展,绿叶婆娑,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仿佛能听见拔节生长的脆响;
红色的火气聚成一团烈焰,在森林上空跳跃,火焰呈心形,并不灼人,反而带着春日暖阳般的温热,所过之处,枝头竟冒出点点花苞,似要催其绽放;
黄色的土气沉落地面,化作广袤的田野,田垄整齐,泥土湿润,刚长出的禾苗在土中扎根,汲取着养分,呈现出勃勃生机;
白色的金气凝结成一把镰刀,银光闪闪,悬在田野上空,却不落下,仿佛在等待收割的时节,带着沉稳的收敛之力;
黑色的水气化作溪流,在田野间蜿蜒流淌,溪水清澈,浸润着土壤,流过之处,禾苗的叶片更显翠绿,连空气都变得湿润起来。
众首领看得凝神,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四季画卷——木气生春,火气燃夏,土气育秋,金气敛冬,水气润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五行分布于天地之间,各有其位,各主其责。”东皇太一的玉如意在空中划出一个圆圈,五种气流便随着他的指引,分别落向殿内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如五颗星辰各守其位。
“东方属木,其色青,对应春生。”玉如意指向东方,那里的木气愈发浓郁,嫩芽长成了垂柳,枝条如丝,随风摇曳,“东方为日出之地,阳气初升,草木在此萌发,故木居东方,司万物初生。”
“南方属火,其色红,对应夏长。”玉如意转向南方,火气化作一团烈日,悬于南方上空,温暖而不炽烈,“南方为日中之所,阳气鼎盛,万物在此繁茂,故火居南方,司生长壮大。”
“中央属土,其色黄,对应化育。”玉如意落向中央,土气汇聚成一座小丘,丘上长满五谷,“中央为天地之中,承载四方,万物在此成熟,故土居中央,司化育包容。”
“西方属金,其色白,对应秋收。”玉如意指向西方,金气化作一片雪原,却不寒冷,反而透着清朗,“西方为日落之处,阴气渐生,万物在此收敛,故金居西方,司肃杀归藏。”
“北方属水,其色黑,对应冬藏。”玉如意转向北方,水气化作一汪深潭,潭水沉静,倒映着星光,“北方为极寒之所,阴气最盛,万物在此蛰伏,故水居北方,司滋润孕育。”
五种气流在各自的方位上稳定下来,形成一个完美的圆圈,圈中央的土气最为厚重,如枢纽般连接着四方。此时,奇妙的景象发生了:东方的木气延伸出一缕青芒,融入南方的火气之中,火气便愈发旺盛;南方的火气蒸腾起一缕红焰,落入中央的土气里,土气便更加肥沃;中央的土气渗出一丝黄韵,飘向西方的金气,金气便更显锐利;西方的金气凝结出一缕白光,汇入北方的水气,水气便愈发充盈;北方的水气溢出一滴墨色,流回东方的木气,木气便更添生机。
如此循环往复,五种气流相生相养,如同一条首尾相接的锁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此乃五行相生之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东皇太一的声音带着赞叹,“相生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也。就像草木燃烧产生火焰(木生火),火焰燃尽化为灰烬(火生土),大地中蕴藏着金属(土生金),金属熔化成为液体(金生水),水流滋养草木生长(水生木)。若无木之生发,火便失去源头;若无火之温热,土便难以化育;若无土之承载,金便无处藏身;若无金之肃杀,水便失却收敛;若无水之滋润,木便无法生长。”
伏羲氏看着这相生的景象,手中的蓍草不自觉地排列成五行的方位,他喃喃道:“难怪八卦之中,震巽属木,离属火,坤艮属土,乾兑属金,坎属水,原来八卦的流转,也暗合五行相生之理。”
就在众人感叹相生之妙时,东皇太一挥动玉如意,五种气流的运转方向陡然改变。只见西方的金气射出一道锐芒,直刺东方的木气,木气的生长顿时放缓,仿佛被利刃修剪;东方的木气延伸出根须,扎入中央的土气,土气的厚实便减去几分,似被草木汲取养分;中央的土气隆起一道堤坝,挡住北方的水气,水气的流动便受到阻碍,如遇土墙阻隔;北方的水气化作寒冰,覆向南方的火气,火气的炽烈便减弱许多,似被冷水浇熄;南方的火气燃起一团烈焰,熔向西方的金气,金气的锐利便有所收敛,如同被烈火软化。
这相克的景象虽看似激烈,却并未让任何一种气流消亡,反而让彼此的势头得到制约,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
“此乃五行相克之道: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东皇太一的声音变得凝重,“相克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也。就像金属刀具可砍伐草木(金克木),草木根系能疏松土壤(木克土),土壤堤坝可阻挡水流(土克水),水流能浇灭火焰(水克火),火焰能熔化金属(火克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首领:“若五行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则某一行会无限制地过盛,必生灾祸。譬如木气过盛,草木便会疯长,遮蔽日月,抢夺养分,反而让其他生灵难以生存;火气过盛,烈焰便会燎原,焚尽山林,让大地化为焦土;土气过盛,便会形成洪涝后的淤塞,阻碍水流;金气过盛,肃杀之气便会过浓,让万物提前凋零;水气过盛,洪水便会泛滥,淹没家园。唯有相克,方能制约各行,使其在平衡中发展。”
龙族首领敖广听到此处,眉头紧锁。他想起共工引发的洪水,那滔天巨浪正是水气失控的景象。他上前一步,龙鳞在灯光下闪烁着幽光:“东皇陛下,我龙族居于四海,掌管水域,属水行。此前共工作乱,引四海之水倒灌洪荒,致使洪水泛滥,生灵涂炭,是否是水气过盛,而土气不足,无法制约所致?”
东皇太一点头:“正是。共工属水神,性情暴烈,不顾五行平衡,强行引动北方水气,致使水气过盛;而不周山崩塌,天柱断裂,大地东南塌陷,中央土气受损严重,无力承载、制约水气,这才酿成洪水之灾。此外,火神祝融与共工相争,南方火气亦有所损耗,无法制衡金气,金气便趁机助长水气的肃杀,五行失衡,阴阳失序,洪荒之乱由此而生。”
巫族的后土祖巫一直沉默不语,她掌管大地,对土气的损耗感受最为深切。此刻听到此处,她那双蕴含着大地纹理的眼眸中满是痛惜,起身道:“东皇陛下,我巫族世代生活于大地之上,与土气相连。若我等发动族人,搬运土石填补塌陷之地,助大地恢复生机,增强中央土气,是否能制约过盛的水气,为调和五行尽一份力?”
“后土祖巫有此善念,实乃洪荒之福。”东皇太一赞许道,“但五行失衡,非一行之过,需五行共同调和,方能恢复秩序。木、火、土、金、水,如同人之五指,相生相克,缺一不可。若要平息洪荒之乱,需分三步走:先补全天柱,让天地结构恢复稳固,为五行定位打下根基;再调和阴阳二气,让日月运行回归常态,为五行流转提供动力;最后平衡五行之力,让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时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相生而不过盛,相克而不消亡。”
他看向敖广:“龙族可疏导水流,引过盛的水气回归四海,此为水生木之预备;”又转向祝融氏的首领:“火神一族可收敛火气,积蓄力量,待土气恢复后,再以火生土,助大地肥沃;”最后目光落在各族首领身上:“妖族可引木气滋养万物,巫族可固土气安定大地,人族可借金气锻造工具,助各族修补天地。”
殿内的五种气流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语,再次流转起来,这一次,相生与相克交织,既有相互滋养的温和,又有相互制约的锐利,却始终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如同一首和谐的乐章。
众首领心中豁然开朗。他们终于明白,洪荒的乱象并非偶然,而是五行失衡的必然结果;而平息乱局的关键,不在于消灭某一方,而在于让五行回归相生相克的平衡之道。
帝俊望着东方的木气,想起十日之火,若能让火气与木气、土气和谐相生,便能避免金乌真火过盛;羲和看着北方的水气,明白月相的圆缺也需配合水气的消长,方能与金乌形成阴阳制衡。
“那补全天柱之事,该由谁来完成?”伏羲氏问道,手中的蓍草已排列出“泰”卦之象,预示着天地交泰的转机。
东皇太一的目光投向殿外的云海,那里隐约可见不周山断裂的轮廓。“此事需集各族之力,”他沉声道,“但首要的,是让诸位先明五行之道,知相生相克之理,方能同心协力,共补苍天。”
玄光宫内,五种气流依旧在相生相克中流转,青、赤、黄、白、黑五色交织,映照着众首领若有所悟的脸庞。洪荒的乱局虽未平息,但在五行之道的指引下,一条通往秩序的道路,已在众人心中缓缓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