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翼明快步回到众人面前,神色严肃且带着一丝兴奋,声音洪亮地汇报:“启禀将军,二团团长张冬林,两百步外射击,十发子弹命中九发,命中率九成;一团团长林子,命中八发,命中率八成;三团团长张金,命中七发,命中率七成。”
此言一出,在场的秦良玉与一众白杆军将领们皆为之一震。
秦良玉双目微微瞪大,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惊喜交杂的神色。
她历经无数战事,对明军传统火器的弊端再清楚不过。
往昔战场上,鸟铳因制造工艺粗糙,弹丸射出后常常偏离目标,有效杀伤距离近,能在百步内击中目标已属难得。
可这仿制汉阳造,竟在两倍距离外有着如此惊人的命中率。
身旁的白杆军将领们也炸开了锅,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两百步外竟有这般精准度,咱以前想都不敢想呐!”一位偏将忍不住惊叹道。
秦良玉心中更是思绪翻涌。当下大明内有张献忠流贼肆虐,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局势危急。
以往作战,白杆军凭借一腔热血与精湛武艺,近身拼杀虽不落下风,但在远程攻击上始终处于劣势。
如今这仿制汉阳造步枪的出现,无疑为他们在复杂战局中提供了新的破局之法。
这不仅仅是一把枪命中率高这么简单,而是预示着军事领域一场深刻变革的到来。
回想起过往战役中,因火器不给力,将士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靠近敌军,无数儿郎倒在冲锋途中,秦良玉心中一阵刺痛。
而此刻,她仿佛看到了白杆军凭借这利器,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场景,一扫往日阴霾。
“姑姑,这汉阳造...秦翼明在旁欲言又止。
她摆摆手,目光仍锁在枪管上流动的冷光里。
当年她率军北上勤王,十万火急中用竹筒装火药,往往还未靠近敌阵就被后金骑兵冲散。
而眼前这柄黝黑的铁器,竟能让普通士兵百步外取人性命——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白杆枪法,或许要随着这铁与火的轰鸣,永远尘封进忠烈祠的供桌了。
秦良玉放下对忠勇军的轻视之心,态度诚恳:“白杆军马上列装汉阳造步枪!”
“李军长这训练之事,老身就全权委托与你,白杆军上下,有敢对对李军长不敬者,逐出家门!”
李二苟见目的达到,向秦良玉拱手:“卑职领命!”
“另外,首辅大人还让我带来两份报纸。”
李二苟从怀中掏出两份报纸,递给秦良玉。
秦良玉接过报纸,瞬间呆立当场!
她的目光紧紧锁住那一行行文字,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定住了身形。
眼前的报纸,如同一个时光宝盒,将她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浸透了血与泪的过往,一一展现在眼前。
看到“川东白发擎天柱,石柱丹心照汗青——秦氏满门忠烈事纪”这标题,她的眼眶微微泛红,心中五味杂陈。
那幅木刻版画中,自己白袍银枪,傲立在尸山血海之间,背后是破碎的“建虏”旗帜,画面栩栩如生,仿佛将她一下子拉回到了当年那惨烈的战场。
想起率三千白杆兵驰援辽东,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战死浑河,她的心猛地一揪,疼痛如潮水般涌来。
那时,白杆兵以长矛结阵,面对建虏的箭雨毫不退缩,自己亲斩镶黄旗牛录额真,纵马追击溃兵三十里……那些浴血奋战的场景,如同电影般在她脑海中不断放映。
再读到崇祯三年,自己自川东昼夜兼程赴援,收复滦州、永平的事迹。
看到“兵至通州,粮尽。夫人令杀己战马飨士,士卒泣跪不受。适有老农献薯干二十担,夫人解金钗酬之”这段描写,她的嘴唇微微颤抖。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忠诚的将士,看到了那位朴实善良的老农,也看到了自己在困境中绝不低头的坚毅。
而当目光触及“崇祯十五年,马祥麟的襄阳绝笔:父死子继,儿殉国母再战。
子马祥麟守襄阳,城破前咬指血书:‘儿誓死报国,愿母勿悲。白杆枪在,大明不亡!’秦良玉见信后,束发如男子,率孙马万年再征湖广”时,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儿子的血书仿佛就摆在眼前,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家族使命的传承,而自己带着孙子再次踏上征程的决心,也在这一刻如火焰般燃烧得更加炽热。
秦良玉缓缓抬起头,望向远方,心中默默念道:“孩儿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这份荣耀,是我们秦家的,也是所有为大明浴血奋战之人的。只要大明还在,我们的忠义,便会永远传承下去……”
秦良玉再次看到这份印着圣旨的报纸,心情愈发复杂而澎湃。
再看第二份报纸,印刷得是崇祯皇帝给她的圣旨。
起初的呆愣过后,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在她心底油然而生。
自家一门忠烈,为大明出生入死,如今这些事迹与圣上的嘉奖一同刊印在报纸上,将传遍大明的每一个角落,让天下人知晓。这不仅是对秦家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家族忠义精神的宣扬。
她仿佛看到,无数大明百姓传阅报纸时,对秦家投来的敬重目光,这让她深感家族多年的付出有了最为荣耀的回响。
但自豪之余,压力也如影随形。
天下皆知圣上对她的厚望与重托,她所肩负的责任变得更加沉重。
从此,她的一举一动都将备受瞩目,剿灭张献忠的战事只许胜不许败。
自己已成为大明军事与忠义的一个象征,若不能达成使命,不仅无颜面对圣上,更愧对天下百姓对她的期许。
与此同时,她心中还有一丝欣慰。
在这个乱世,朝廷能以这样的方式大力表彰功臣,或许能激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挺身而出,为保卫大明江山而战。
她期望这份报纸能如星星之火,点燃天下人心中的忠义与热血,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让大明重现往日的辉煌。
秦良玉紧握着报纸,看向李二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