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槿将味精陶罐轻轻放回木盒,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 —— 李善长眉头微蹙似在盘算,刘基羽扇轻摇若有所思,杨思义双手交叠静待下文,朱标则眼神温和地看向他。

他嘴角噙着一丝从容的笑意,开口时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方才给各位看的曲辕犁、化肥、精盐、味精,还有那本《天工开物》,不过是格物院研究发明的一部分。格物院弟子还在琢磨水车改良、织布机革新等许多发明,只是眼下国库空虚、百姓待哺,最紧要的是先让已有的这些东西派上用场,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说着,他话锋陡然一转,身形微微侧过,目光落在一旁端坐的杨思义身上,神色瞬间变得严肃认真,拱手问道:“杨大人,您掌管户部多年,朝中财政收支如指掌,如今朝廷的赋税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还请您给大家详细说说,也好让我们心里有底。”

杨思义闻言,立刻挺直脊背,双手轻轻抚平前襟的褶皱,先是朝朱槿微微颔首,随后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如钟:“回二公子,如今朝廷赋税,自然是以农业税(田赋)为绝对核心,且多以实物缴纳,分夏税与秋粮两类 —— 每年夏季收小麦、大麦、豌豆等夏熟作物,秋季则收稻谷、粟米、高粱等秋熟粮食。

征税时会按土地类型与质量细分为上、中、下三等定额,民田税率相对较轻,通常每亩收 3 到 5 升;但官田税额极高,差不多是民田的 10 倍,像苏州、松江一带的官田,因地处富庶之地,有些每亩要缴 4 斗甚至 1 石以上的粮食,百姓负担着实不轻。”

他顿了顿,似在回忆具体数据,随后继续补充:“上位登基后,为充实国库、抑制豪强,抄没了不少元末豪强、官僚的土地,大幅扩充了官田规模。单说苏州府,当年抄没的土地就有

余顷,占当地总田亩的三成还多。这些官田的赋税,成了朝廷财政的重要补充,就拿苏州府来说,每年 277 万石的田赋里,官田贡献的赋税占比高达九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说到此处,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至于盐税、茶税、商税这些工商杂税,占比就低多了,只能算是补充。商税税率本就定得低,仅为三十取一,且征管范围有限,偏远州县几乎难以征收,对国库的支撑作用远不如农业税。”

朱槿听完,缓缓点了点头,接过话茬时,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正如杨大人所说,现在朝廷税收的大头,全压在农业税上,可这农业税的担子,眼下却有些‘偏’了。大家也知道,北方各地刚从战乱中收复,城池残破、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我爹特意为北方颁布了《免北平等处税粮诏》,北平、燕南、河东、山西、河南西抵潼关这些地方,今年的夏秋两税全免了。为啥?还不是因为北方‘民久被兵残,困于征敛’,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比齐鲁之地的百姓还苦,必须彻底免税,才能让他们安心返乡垦荒,慢慢恢复元气。”

他迈步走到朱标身边,伸手轻轻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目光扫过众人时带着几分急切:“这么一来,如今朝廷主要的税收来源,就全靠南方支撑了。江南地区更是成了全国的财赋枢纽,单说苏州一府,一年的税粮就有 281 万石,占全国实征数的一成有余,比浙江全省的 266.7 万石、江西的 258.5 万石还多。松江府 121.9 万石、常州府 65.2 万石紧随其后,南直隶一地的税粮加起来,更是远超北方各省的总和。可南方百姓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长此以往,怕是会出问题啊!”

说到这里,朱槿话锋再次一转,眼神变得异常坚定:“所以当下最要紧的,不是再想怎么增加赋税,而是要让能提产增收的东西尽快推广开来 —— 土豆还有杂交水稻的推广;化肥能让土地肥力翻倍,贫瘠之地也能高产;新型农具更是能省一半人力。这些东西推得越快、越广,百姓手里的粮食就越多,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余粮缴税,朝廷未来的税基才能越稳,国库自然能慢慢充盈。”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朱标身上,语气瞬间变得诚恳温和,眼中满是期许:“大哥,我思来想去,想让你来去负责这些东西的推广。一来,您是世子,身份尊贵,地方官府见了您,定然不敢怠慢,推广过程中能少些推诿阻碍;二来,这些事全关乎民生福祉,您牵头去做,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看着百姓粮食满仓、笑容满面,时间长了,百姓自然会感念您的好,声望也就慢慢积累起来了。这不仅是为了您,更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大哥,您看如何?”

朱槿的话音落下,房间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标身上。

朱标看着弟弟眼中的期许,又想到此前两人私下商议时,朱槿便已提及让自己牵头推广之事,那时他便觉得这既是为民谋利的好事。

此刻当着李善长、刘基、杨思义三位重臣的面,朱标没有丝毫犹豫,缓缓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说道:“二弟所言极是,这些东西关乎百姓生计与朝廷未来,我身为世子,本就该担起这份责任。此事我应下了,回去就和父王请求负责此事,定会亲自到南方各省与北方垦荒区,指导百姓使用新型农具、施用化肥,确保土豆与杂交水稻能顺利推广。”

朱标话音落地的瞬间,房间内的气氛先是一阵短暂的沉静,随即被三位重臣的反应打破。

李善长最先有了动作:“世子有此担当,实乃大明之幸!”

他扶着椅柄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中满是感慨,“新型农具、化肥与高产作物,皆是利国利民的根基之物,可推广之事最忌‘上热下冷’—— 地方官吏若敷衍了事,再好的东西也落不了地。如今世子愿亲自督办,既能压服地方上的拖沓之风,又能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朝廷的诚意,这推广之事便成功了大半!老臣在朝中多年,定当在朝堂之上为世子铺路,凡遇推广受阻之事,尽管与老臣说,老臣必全力协调!”

刘基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看向朱标挺拔的身影,又转头望了望一旁含笑的朱槿,随后才缓缓说道:“世子亲往一线,是为明智之举。”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通透的洞察力,“南方多水田,需适配曲辕犁与水稻化肥;北方多旱地,土豆栽种与农具调试又有不同 —— 各地水土、气候差异极大,仅凭文书指令,极易出现‘水土不服’之弊。世子亲自去看、去教,既能及时调整推广之法,又能倾听百姓的实际需求,比端坐朝堂指挥要周全得多。老夫愿为世子草拟一份‘南北推广差异笺’,将各地可能遇到的土壤改良、作物适配难题一一列明,供世子参考,也省得走弯路。”

杨思义作为户部尚书,关注点更偏向实际的物资支撑,他几乎是与李善长同时起身,:“世子肯担此任,户部定当全力配合!”

他当即表态,“推广所需的新型农具,下官会协调工部与格物院,优先赶制;化肥的调配,会按南北垦荒区的需求提前运抵;就连世子随行人员的粮草、车马,户部也会提前规划妥当,绝不让世子在前线分心!待世子确定行程,下官立刻让人拟定物资调拨清单,确保事事衔接无误!”

朱标看着三位重臣的支持,心中更添底气,他对着三人拱手躬身:“有三位大人相助,标定不辱使命。”

朱槿转过身,目光稳稳落在杨思义身上:“杨大人,还有一事,想与您深入商议。此前北伐大军出征时,粮草转运棘手,我已私下与沈万三商议,让沈家以随军商人的身份,全权负责为前线大军供应粮草补给。作为回报,朝廷会按粮草的数量与质量,授予沈家相应额度的盐引,允许他们凭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在划定区域内经营盐业。”

他刻意停顿了片刻,目光掠过杨思义 —— 只见这位老臣原本微垂的眼帘猛地抬起,瞳孔微微收缩,眼睛渐渐睁大,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官袍下摆,显然已捕捉到这一模式的关键。

朱槿心中暗笑,面上却依旧沉稳,继续说道:“杨大人,您掌管户部多年,比谁都清楚盐业是朝廷的‘钱袋子’,可以往盐引发放混乱,要么被官员私吞,要么被豪强垄断,白白浪费了财源。如今让商人运粮换盐引,一来能让大军及时拿到粮草,解了军需燃眉之急;二来能借商人之力规范盐引管理,避免私盐泛滥;三来朝廷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从内地转运粮草,还能省下一大笔转运开支,可谓一举三得。”

说到此处,他故意露出几分 “谦逊”,微微拱手道:“只是我毕竟年轻,涉事未深,虽有这想法,却还没定下具体的章程细则,比如粮盐兑换的比例、盐引的防伪措施、商人经营盐业的监管办法等,都还需细细斟酌。所以想恳请杨大人牵头负责此事,凭借您的经验与才干,尽早将章程定好,也好让这法子尽快落地。”

“妙!实在是妙啊!” 杨思义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双手在身前连连摆动,“二公子这想法,简直是解朝廷燃眉之急的良策!以往为了供应边军粮草,朝廷要从江南调粮,经运河、陆路转运至北方,一路上损耗近半,成本高得吓人,还常因雨季、雪灾延误时机,导致前线断粮。如今让商人运粮换盐引,商人本就逐利,为了拿到盐引,定会拼尽全力保障粮草供应,不仅运得快、损耗少,朝廷还能坐收其利!更重要的是,通过盐引把控盐业,既能防止私盐侵蚀国库,又能让盐税稳稳入库,对充实国库、稳定边防,都是天大的好事!”

朱槿看着杨思义激动的模样,心中暗自嘀咕:自然是好事,您老人家要是仔细琢磨,怕是还会觉得这法子眼熟得很 —— 这运送粮草换取盐引的模式,本就是历史上您在洪武三年提出的开中法,只不过被我提前 “借” 来了而已。

他想到自己当着开中法的 “原创者” 抄袭其想法,脸颊竟悄悄泛起一丝红晕,连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住眼底的笑意。

朱槿当然清楚开中法的深层逻辑:“开” 是开放食盐专卖的稀缺权益,以利益招募商人参与;“中” 是以盐引为中介,连接 “商人输粮” 与 “边军受饷”,形成闭环。

就像此刻沈家输粮换盐引,既解了北伐军粮之困,又让沈家获得盐业特权,正是 “开中” 二字的绝佳体现。

比起北宋零散的 “纳粟易盐” 折中法,这法子更系统,还有 “报中(商人申请输粮)— 守支(凭引领盐)— 市易(售盐获利)” 的完整流程,往后推广开来,潜力无穷。

待杨思义情绪稍缓,朱槿放下茶杯,笑着点头:“杨大人能看透其中关键,再好不过。让您负责此事,我有两点考量:一是您掌管户部,对财政收支、盐引管理了如指掌,制定章程时能兼顾国库与民生;二是您为官清廉,经验丰富,定能想到商人可能投机取巧的手段、官员可能舞弊的漏洞,制定出周全的规则,避免好事变坏事。

您可先拟定一份实施细则,明确商人运粮的数量标准(比如多少石粮换多少斤盐引)、质量要求(粮食干湿程度、有无杂质),还有盐引的样式、防伪标记、使用期限与范围,待细则拟定后,您再与李善长丞相、刘基先生一同商议修改,确定无误后,再上报我爹,在全国推广。”

杨思义闻言,毫不犹豫地拱手躬身,语气坚定:“二公子放心!此事关乎朝廷财政与边防稳定,下官定当全力以赴,日夜赶工拟定细则,绝不辜负公子的信任与托付!”

他心中暗自赞叹 —— 朱槿虽是晚辈,却有这般深远的眼光与全局思维,竟能想出如此精妙的制度,若这法子能顺利推行,朝廷的财政困境定能逐步缓解,未来可期啊!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