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月色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苏清鸢别院的后院里。青石铺就的小径旁,几株蜡梅开得正盛,淡黄色的花瓣缀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花香与淡淡的草药香 —— 这里是苏清鸢平日里研究医书、炮制草药的地方,石桌上还摊着半卷《毒医秘典》,旁边放着一个小巧的铜炉,炉中残留的艾灰尚有余温。
萧玦提着一盏暖炉,缓步走进后院。他今日没有穿摄政王的蟒袍,只着一身月白色常服,墨发用一根玉簪束起,少了几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寻常公子的温润。看到苏清鸢正坐在石凳上,借着月光翻看医书,他脚步放轻,将暖炉轻轻放在她手边:“夜里凉,别冻着了。”
苏清鸢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自宫变结束后,萧玦虽忙于整顿朝堂,却总会抽出时间来看她,有时是送几株太医院新培育的草药,有时是带一壶温热的桂花酒,陪她在院子里坐一会儿,说说话。她合上医书,将手伸进暖炉旁的锦套里,指尖瞬间被暖意包裹:“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早?不用处理政务吗?”
“朝堂的事差不多理顺了,剩下的交给下属便可。” 萧玦在她对面坐下,目光落在石桌上的《毒医秘典》上,“还在研究长生蛊的破解之法?”
“嗯。” 苏清鸢点头,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批注,那是母亲林氏当年留下的字迹,“最近看到一段记载,说‘长生蛊畏西域昆仑雪莲花,辅以龙胆草、当归,可缓蛊毒发作’,只是雪莲花生长在极寒之地,不易采摘。”
萧玦心中一动,轻声说:“我已派人去西域查探,不仅要找雪莲花,还要追查巫蛊教的余党。等开春后,若是情况允许,我陪你一起去昆仑,亲自找雪莲花。”
苏清鸢抬头看向他,月色下,他的眼眸深邃如潭,里面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她忽然想起,从第一次为他施针缓解长生蛊之痛,到一起揭露瑞王的阴谋,再到宫变时的并肩作战,他总是在她身边,为她遮风挡雨,给她支持与信任。清鸢堂遇到困难时,是他派人送来药材;她被国舅爷弹劾时,是他暗中联络官员为她辩解;甚至连她想开设分号,他都亲自协调朝廷资源,帮她解决所有阻碍。
这些点点滴滴,像春日的细雨,慢慢滋润了她的心。她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只会专注于行医救人,守护清鸢堂的百姓,却没料到,会有人这样懂她、敬她、护她,让她忍不住想要靠近,想要与他并肩同行。
萧玦似乎察觉到她的思绪,目光变得更加温柔。他沉默了片刻,像是在积攒勇气,又像是在确认自己的心意,然后缓缓开口:“清鸢,从第一次让你为我施针,看着你握着银针,专注又坚定的模样,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女子。后来,我们一起查瑞王的罪证,一起应对宫变,一起守护百姓…… 我越来越清楚,我想要的,不只是与你并肩处理政务,更想与你共度余生。”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几分郑重,又有几分不易察觉的紧张:“如今朝堂已定,瑞王党羽肃清,巫蛊教的事也有了眉目。我想娶你为妃,不是把你困在后宫的牢笼里,而是让你继续做你喜欢的事 —— 你可以继续经营清鸢堂,继续研究医书,甚至可以参与朝政,为百姓发声。我想与你共掌天下,让这大靖的百姓,不仅能安居乐业,更能看得起病,不受病痛之苦。你…… 愿意吗?”
苏清鸢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指尖微微颤抖。她看着萧玦眼中的期待与真诚,那些平日里不曾宣之于口的情愫,此刻全都涌上心头。她想起他在宫变时,不顾危险冲上前保护太后,只为不让她陷入险境;想起他在她查清母亲死因后,默默陪她去墓地,递上一方干净的绢帕;想起他为了让她能安心行医,顶住朝堂压力,为清鸢堂争取到开设分号的权利……
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交织,最终化作一个坚定的答案。她轻轻点头,眼中泛起一层薄薄的泪光,却笑得温柔:“我愿意。”
简单的两个字,却让萧玦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他伸出手,轻轻握住苏清鸢的手,她的指尖微凉,却带着草药的清香,让他心中充满了安稳。月光下,两人的手紧紧相握,像是握住了彼此的未来,也握住了这大靖的安稳与希望。
“等开春后,我便奏请陛下,为我们举行婚礼。” 萧玦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摄政王的王妃,不仅要有尊荣,更要有做自己的自由。”
苏清鸢笑着点头,靠在他身边,目光望向远处的万家灯火。那些灯火,是京城百姓的家,是她和萧玦想要守护的安宁。她轻声说:“婚礼不用太铺张,不如用省下的银两,给清鸢堂的分号添些药材,或者给穷苦百姓多送些过冬的棉衣。”
萧玦心中一暖,更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他轻轻揽住她的肩,在她耳边轻声说:“都听你的。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我都会支持你。”
夜色渐深,蜡梅的香气愈发浓郁。石桌上的《毒医秘典》静静躺着,仿佛也在为这对心意相通的人祝福。远处的皇宫里,太子早已安睡,朝堂上的纷争也已平息;清鸢堂的分号里,学徒们还在整理明日义诊的药材,张嬷嬷在灯下缝补着给百姓的棉衣。
苏清鸢靠在萧玦的肩头,感受着他怀中的暖意,心中满是平静与期待。她知道,未来或许还有挑战 —— 西域的巫蛊教、长生蛊的破解、朝堂上的暗流…… 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有了可以并肩同行的人,有了想要守护的家,有了让这大靖变得更好的决心。
萧玦低头看着怀中的女子,眼中满是温柔。他知道,娶苏清鸢为妃,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心意,更是为了这大靖的百姓 —— 有这样一位心怀天下、医术高明的王妃,是百姓之福,也是朝廷之幸。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与院中盛开的蜡梅、温热的铜炉、摊开的医书,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一场跨越风雨的表白,不仅确认了两人的心意,也为这大靖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