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回到小院时,树上的知了正叫得震天响。他顺手抄起石桌上的紫砂壶,冲着屋里嚷嚷:“老王!去喊孔生!王翦,就说我这儿有新茶,让他们过来品品。”
老王应了声,颠颠儿地跑出去传话。李易打了个哈欠,脑子里却转开了别的念头——眼瞅着入夏快俩月,田老也快来了,他带的那帮半大孩子,也该到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先生唤我二人前来,可是有要事?”武成侯王翦人未至声先到,竹帘一掀,抱拳行礼,目光扫过石桌上的茶具,嘴角微微一扬,“看这阵仗,倒像是有闲情逸致。”
王翦走到李易身边:“先生您这新茶能不能让我多活个几年啊?”后面跟着的孔生袖口沾着墨迹,怀里抱着写满鬼画符的布帛,小跑上前:“先生,你快来看看,我琢磨的这几个简体字如何……”
李易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坐,坐。正事确实有,不过先喝茶。这是南边刚送来的雨前龙井,你们肯定没喝过。”他亲自给俩人斟上茶,碧绿的茶叶在水里打着转,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王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睛一亮:“好茶!比宫里的饮品清爽多了。”
孔生也被茶香勾得喝了半杯,这才问道:“先生到底什么事?总不至于单纯请我们喝茶吧。”
“今儿商量孩子们期末考试,咱边喝边唠!”
“还真就是孩子们的事。”李易放下茶壶,慢悠悠道,“我寻思着,这半年多教的东西也不少了,该搞个期末考,摸摸底。”
王翦倒是反应快:“是该考考,看看他们那套吐纳法子练得怎么样,还有队列章法,也得检验检验。”
李易点头:“老王说到点子上了。不过不光这些,文化课也得考。我叫你们来,就是想合计合计,这考题该出些什么。”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话锋一转:“说起来,这半年观察下来,你们俩也该看明白了,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往修炼那条路上走。”
王翦捋着胡须赞同:“确实,有的孩子天生力气大,悟性也好,一套基础拳法学个几遍就有模有样;有的孩子反应慢些,练起来就吃力。”
孔生却眨了眨眼,一脸茫然:“修炼?什么修炼?孩子们不就是每天早起跑跑步,练练拳脚,强身健体,跟兵营里的操练差不多么?”
李易和王翦对视一眼,都乐了。
之前孩子们搞大比,他都没去看,至今都不知道李易的真实身份,还只当他是个有天赋的富家少爷。
他跷着二郎腿摸一叠试卷,“啪”地拍桌上,“根据目前孩子们学的知识,考试安排都在这儿——语文、数学、兵事,综合考察一下孩子们的才能!”
孔生看了一眼就呛了:“先生,这叠东西是何物?”
孔生颤抖着双手捧起纸张,感觉整个人都在微微颤抖,他的手指轻轻的揉搓纸张,那样子比抚摸少女的肌肤还要仔细。
“先生……这是?”
“这叫纸张,这是近日咸阳就要出现的新东西,我托关系弄到的,我感觉写东西挺方便的,就拿回来了。”
“这是天下读书人的宝物啊!!!”
李易没有安抚孔生的激动,他转手拿过布帛,在孔生的字下方直接用用简体字标注。
老王拍了拍孔生,示意他淡定,然后将李易修改后的布帛递给他,孔生强迫自己淡定下来,随后接过布帛一看,再一次激动起来,布帛上李易标注的字就好像天生存在,内涵文道气息一样。
李易看着孔生的模样有些失笑,看样子得给这小老头整点保养身体的东西了,要不哪天太激动嘎嘣死那里了,再去找个人又得重新忽悠,有点麻烦。
李易呲溜吸口茶:“冷静一下!今天重点是期末考试!”他掏出一张考卷哗啦铺开,“老王考军事,我觉得分两部分来,布阵画图用沙盘,再测个急行军!”
王翦两指蘸茶水在石桌画方框:“沙盘演练好!比如匈奴突袭河套,让娃娃们用缩略图排兵。”突然拍大腿,“得加题!上次蒋闾用鹅卵石摆阵,硬说滚石阵碾压效率高’,气得我都要揍人!”。
“要新鲜点,不然孩子们不爱学。”李易拿起桌上的纸笔,“来,咱们把题目细化一下。语文部分,出二十个填空题,十个选择题,共三十分。默写部分,就让他们默写《三字经》里‘人之初’到‘习相远’那段,二十分。”
“算术题,出十个小题,五个加减,五个乘除,都是整数,不难为他们。再出三个应用题,一个算粮草,一个算面积,一个算人数分配,总共三十分。”王翦补充道,他对数字敏感,很快就想好了题目类型。
李易捡起茶杯晃了晃:“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他们是否学透了知识!没必要那么困难!”
“那应用题呢?”王翦突然插嘴,“上回我看你教数学,解粮食分配,胡亥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差点起火!”李易眯眼转着茶杯:“考四则运算应用题——比如庄子里现在有鸡54只,鸭子36只,粟米27袋,现在要把他们全部搭配发给庄子上的农户,要求每种搭配的数量完全相同,问他们有多少种搭配?”
孔生指着李易袖子:“先生那纸张……”话没说完,李易“刷”地抽出一叠纸卷:“说到纸——期末卷子就用这个印!”孔生眼睛发直:“这纸张,先生竟有百张?”
“岂止百张。”李易:“我招人买到的是制作方式,还有这印刷方式”
“这、这是把刀笔藏于纸间啊……”孔生喃喃的瞬间,樊哙的破锣嗓子穿透枣树:“先生!我大哥说来找您有事相商——”
李易头也不回地挥手:“一会就去。”
得到回复的樊哙连进门都没进,就屁颠颠的回去了。
王翦抓起试卷抖得哗哗响:“妙啊!”
李易给呆滞的孔生斟满茶,身子往前倾了倾:“我打算着,挑些底子好、性子野的,送到北边去历练历练。跟着蒙恬将军学学怎么打仗,看看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教的我都教了,剩下的就得靠他们自己闯。”
王翦抚掌道:“这个法子好!温室里养不出猛虎,不真刀真枪练一练,本事再好也没用。北边现在不太平,正好让他们去见见血,长长记性。”
他朝花圃努嘴,“还得老孔你费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军武,我们这讲的是因材施教!”
“剩下的,就交给你了。”李易看向孔生,眼神认真了些。
“老孔,将来要达成我们之前盼望的场景,这些孩子们就是基石。”
孔生听得热血上涌,猛地站起身,拱手道:“李先生放心!只要有老夫在,定叫这些孩子把书读好!将来要让天下处处都能听到朗朗书声!”
“行,就这么定了。”李易不再犹豫,提笔就在纸上写了起来。他写得极快,笔走龙蛇,转眼就把题目都列了出来。还特意分了栏,左边是题目,右边留了空白当答题区,最后甚至还画了个总分栏。
写完,他把纸递给孔生:“你们看看,这么排版行不行。”
孔生接过来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微张,半天没说出话来。
王翦也凑过来看了看,虽然没孔生那么多感慨,却也点头道:“清楚明白,孩子们拿到手就知道该怎么答。李仙人这法子,果然高明。”
纸上的字是标准的简体字,笔画清晰,排列整齐。题目分点明确,每个部分都标了分数,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最让他震惊的是排版,左边题目右边留白,条理分明,比他见过的任何竹简都要清楚明了。
“这……这是……”孔生手指微微颤抖,他忽然明白过来,李易搞的不只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套完整的教学和考核体系。从简体字到新的考试方法,再到这种清晰的卷面设计,环环相扣,目的就是让知识能更快、更有效地传播下去。
用简单的文字降低学习门槛,用科学的方法选拔人才,再让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地方……这样下去,大秦何愁不强盛?
暮色漫过院墙时,孔生攥着考卷往外走。背后突然传来李易的吆喝:“老孔,到时候一起喝酒哈!”老人脚下一绊,扶住门框回望:“好……好得很……”孔生声音有些干涩,心里却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仿佛已经看到,将来的大秦,不仅有横扫六合的铁骑,更有遍布天下的读书人。这些人用着统一的文字,说着同样的话语,心中都装着大秦的山河。
到了那时候,别说六国余孽,就算是天上的神仙,恐怕也挡不住大秦的脚步了。文化的掌控力,有时候比刀剑更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