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毕竟是老狐狸,很快就反应过来,拱手道:“先生放心,既然是先生举荐的人,下官定会悉心教导。”他看向萧何和曹参,目光如炬,带着审视,“不知二位先前在何处任职?擅长些什么?”
不等萧何和曹参开口,李易就抢先道:“以前就是乡下小吏,没什么了不起的履历。但你们别小看他们,一个擅长管钱粮户籍,把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擅长断案理事,手段扎实得很。都是能办实事的人,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强多了。”
李斯和冯去疾闻言,都是心中一动。管钱粮户籍和断案理事,都是眼下朝廷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经历了统一战争,各地百废待兴,正是缺这种实干型官员的时候。
冯去疾抚着胡须,缓缓道:“既如此,那便先让他们跟着下官熟悉一下各地的户籍档案吧。”
“也行。”李易点点头,对萧何和曹参道,“听见了?好好跟着学,别给我丢人。”
“是,先生!”两人连忙应道。
就在这时,另一边的宫殿里,韩信正跟着宦官走进一间宽敞的书房。
始皇帝嬴政正坐在案后批阅奏章,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他身着玄色龙袍,面容威严,眼神深邃,只是淡淡一扫,就让韩信感觉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双腿忍不住微微发颤。
“陛下,韩信带到。”宦官低声禀报后,便躬身退了出去。
韩信定了定神,按照来时李易教的礼仪,跪地行礼:“草民韩信,叩见陛下!”
嬴政没有让他起身,而是打量着他,缓缓开口:“你就是先生举荐的韩信?”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陛下。”韩信的声音有些发紧。
“听说你懂兵法?”嬴政问道。
“略……略懂一些。”韩信不敢托大。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旁边响起:“陛下,这小子可不是略懂,是很懂。”
韩信猛地抬头,只见李易不知何时竟然出现在了书房里,正斜倚在一根柱子上,手里还把玩着一个玉佩。
他不是带着萧何和曹参去内阁了吗?怎么会在这里?韩信满脑子都是问号,嘴巴微张,却忘了该说什么。
李易笑着走到案前,“陛下,这韩信啊,论起用兵之道,尤其是奇兵诡道,放眼天下,没几个能比得上的。”
嬴政挑了挑眉,看向韩信的目光多了几分兴趣:“哦?先生如此推崇,那朕倒要考较考较你。”
他放下手中的笔,沉声道:“假设我大秦十万大军被困于山谷,粮草只够三日,敌军五万据守谷口,该当如何破局?”
这个问题极为棘手,当前的局面是,整整十万大军被围困在狭窄的山谷之中,形势极为不利。
更为严峻的是,军队的粮草储备已经所剩无几,随时可能面临断粮发生营啸的危机。与此同时,敌军却处于一种以逸待劳的状态,他们占据着有利地形,士气旺盛,准备充分,几乎没有任何破绽可寻。在这种敌强我弱、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整个局势几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无法逆转的死局,令人感到束手无策。
韩信听到问题,先前的紧张瞬间被抛到了脑后,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沉思片刻,朗声道:“陛下,草民以为,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佯装粮尽,让士兵做出溃散之态,麻痹敌军;第二步,暗中挑选精锐,趁夜从山谷两侧的峭壁攀爬而出,绕到敌军后方;第三步,正面大军佯装突围,吸引敌军注意力,待后方精锐发动突袭,前后夹击,必能破局!”
他语速不快,条理却十分清晰,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问道:“若敌军不上当,死守谷口呢?”
“那便日夜骚扰,让敌军疲惫不堪。同时派出细作,散布谣言,说敌军主将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敌军主将必生疑,军心必乱,届时再寻机突围。”韩信毫不犹豫地答道。
始皇帝再次发问:“依你之见,若朕今日发兵征伐百越之地,首重为何?”
韩信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惊骇,思路无比清晰:“回陛下!背水之地,乃置诸军于死地,后则生!此战核心非在险地,而在战前营造‘兵无可退、粮无可继’之绝境,又以锐士前驱示弱诱敌深入,方能激发全军死战之志!至于百越…”他侃侃而谈,从地理、水文、部族习性到补给线的规划,条理分明,直指核心,“…故,首重不在攻坚,而在稳控水路!伐百越,水战定胜败!”
嬴政又接连问了几个关于练兵、布阵、后勤的问题,韩信都对答如流,甚至提出了一些颇为新颖独到的见解,让嬴政越听越满意,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等问得差不多了,嬴政才对韩信道:“起来吧。”
“谢陛下。”韩信这才站起身,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但心里却充满了激动。
嬴政看着他,缓缓道:“先生果然没有看错人,你确实是个人才。”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此番朕要出巡北境,你就跟在朕的身边。到了北境之后,便跟着蒙恬好好学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大胆地和他说,记住多听多学,少说话。”
韩信又惊又喜,连忙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草民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李易在一旁笑道:“听到了吧?好好干。到了北境你就知道了,跟着蒙恬好好看好好学,不懂的多问,过一段时间大秦将来的战斗模式和将士们的战斗力,将会和以前大不相同完全颠覆你们所学。你们这些人,都将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韩信抬起头,看着李易,又看了看始皇帝,眼神里充满了憧憬。他不知道李易说的“新时代”是什么样子,但他能感觉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自己缓缓打开大门。
而此刻的内阁值房里,两位新晋牛马已经跟着冯去疾开始熟悉公务。看着案牍上堆积如山的文书,两人深吸一口气,为自己鼓劲之后,开始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