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盟的晨雾刚被朝阳驱散,东向山道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和车轮声。阿平骑着马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三队衣衫朴素的族人,总共四十余人,推着五辆简陋的木车,车上装着干瘪的粟米、粗糙的石工具和少量兽皮——正是他昨日在青木林邀请的三个小部落:青竹部落、岩穴部落和溪谷部落。
“前面就是龙盟的石墙了!” 阿平勒住马,回头对身后的族人笑着说,“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东向石墙,昨天刚打败赤虎部落,现在安全得很!”
三个部落的首领赶紧抬头望去 —— 五尺高的青石墙巍峨矗立,石墙顶端隐约能看到巡逻的青壮,墙下的壕沟里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却丝毫不减其威严。青竹部落的首领竹青是个精瘦的汉子,手里握着一根竹制手杖,眼里满是惊叹:“这石墙真结实!比我们部落的竹篱笆牢固多了,有这样的防御,再也不用怕被抢了!”
岩穴部落的首领石穴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他拍了拍身边的木车,语气里满是期待:“我们带了二十斤粟米、十块磨好的石板,虽然不多,却是我们的诚意,只求龙盟能收留我们,教我们冶铁技术。”
溪谷部落的首领溪月是个干练的女子,穿着麻布短裙,腰间系着藤编腰带,她指着车上的兽皮:“这些是我们部落猎的野兽皮,能做衣服、铺石屋,我们还会挖野菜、找泉水,肯定能为龙盟出份力!”
守墙的青壮木松看到阿平带回了新部落,立刻吹响了 “友方到访” 的骨哨,声音清脆。那时带着山魁、阿果、沙木等首领快步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欢迎各位首领和族人!龙盟的大门,永远为愿意遵守规矩、好好干活的部落敞开!”
竹青、石穴、溪月赶紧上前见礼,石穴激动地说:“阿石首领,我们早就听说龙盟待人宽厚,有铜铁工具,还能打败赤虎部落,我们愿意加入龙盟,遵守贡制,好好干活!”
那时笑着点头,让阿果带着三个部落的首领去登记:“阿果,给每个部落发小兽皮本,讲解贡制规则,他们带来的物资都记上贡献,然后分配临时的石屋,让族人先安顿下来。”
阿果应声上前,拿出三张崭新的兽皮卷和炭笔,逐一登记:“青竹部落,粟米 20 斤(抵 10 斤粟米贡献)、竹制工具 5 件(抵 15 斤粟米);岩穴部落,石板 10 块(抵 20 斤粟米)、石斧 3 把(抵 10 斤粟米);溪谷部落,兽皮 15 张(抵 30 斤粟米)、野菜干 5 斤(抵 5 斤粟米)。”
登记完毕,阿果带着三个部落的族人往广场旁的空石屋走去,路上还不忘介绍:“前面就是贡献榜,每个部落的贡献都记在上面,月底按贡献分物资,铜铁矛、铁剑、暖棚种子都能换。那边是冶铁坊,沙木师傅正在锻打武器,以后你们学会了冶铁,也能自己做工具。”
族人们好奇地打量着龙盟的一切:整齐的石屋、忙碌的族人、冒着炊烟的灶台、还有远处黑石山方向传来的锻打声,眼里满是向往 —— 这样安稳有序的日子,是他们以前从未拥有过的。
安顿好新部落的族人,那时在议事石屋召开了临时议事会,三个新部落的首领也受邀参加。石桌上摊着兽皮地图,那时指着地图上龙盟周边的区域:“现在我们联盟有六个部落了,龙盟本部、石牙、河、木、青竹、岩穴、溪谷,大家要团结协作,才能把日子过好。接下来,我们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加固防御,在东向石墙外再挖一道壕沟,砌上尖木;二是扩大生产,开垦新的耕地,扩建冶铁坊和粮仓;三是完善贡制,新增‘技术教学’‘部落互助’两项贡献,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首领们纷纷点头,竹青首先开口:“我们青竹部落擅长编竹器,竹筐、竹席、竹篱笆都能编,我们可以每月编五十个竹筐,换些铜铁工具,还能教其他部落编竹器,算我们的贡献。”
石穴接着说:“我们岩穴部落擅长采石、砌石屋,之前帮其他部落砌过简易石墙,我们可以帮龙盟扩建粮仓,再挖些石板铺山道,抵我们的贡献。”
溪月也说:“我们溪谷部落擅长找泉水、挖野菜,还懂些简单的草药知识,我们可以帮林苗姑娘采草药,给各部落送泉水,也算贡献。”
那时很高兴,当场分配了任务:青竹部落负责编织竹器,供应冶铁坊、粮仓和各部落的需求;岩穴部落负责扩建粮仓和铺设山道;溪月部落负责采集草药、寻找新的水源,协助林苗打理草药棚。三个部落的首领都爽快地应下,眼里满是干劲 —— 终于有了安稳的家园,他们只想好好干活,攒贡献换更好的生活。
当天上午,龙盟就掀起了战后重建和生产的热潮。青竹部落的族人带着砍刀钻进东边的竹林,砍伐坚韧的竹子,回来后坐在广场旁,熟练地编织竹筐、竹席。竹青拿着一根竹子,教龙盟的族人编竹筐:“选竹要选三年生的硬竹,劈成竹条后要泡在水里,这样编出来的竹筐不容易开裂。” 族人们学得认真,没一会儿就编出了几个像模像样的竹筐,阿果看到后,立刻在贡献榜上记下 “青竹部落教编竹筐(抵 20 斤粟米贡献)”。
岩穴部落的族人则扛着石锤、石凿,来到粮仓旁。原来的粮仓只有三间石屋,只能存放一千斤粮食,现在联盟部落多了,需要扩建。石穴指挥族人先平整地面,挖一尺深的地基,然后用青石砌墙,石板铺屋顶。“粮仓要防潮、防鼠,” 石穴一边砌墙一边说,“石墙要砌三尺厚,屋顶铺两层石板,中间夹一层茅草,这样下雨不漏,老鼠也钻不进来。” 龙盟的青壮们也来帮忙搬石头,石墙砌得飞快,不到半天就砌好了两间石屋的框架。
溪月带着部落的族人,沿着龙盟的河道寻找新的水源。原来的水源只有一处小溪,现在族人多了,用水有些紧张。溪月凭着多年的经验,在西边坡地的低洼处找到了一处泉水,泉水清澈甘甜,流量也大。“找到了!这里有泉水!” 溪月高兴地大喊,族人立刻用石头砌了一个简易的水池,把泉水引到水池里,再用竹管接到各部落的石屋旁。林苗听说后,赶紧带着草药棚的族人来取水,笑着说:“有了这处泉水,采药、熬药都方便多了,我这就去贡献榜记上你们的功劳!”
黑石山的冶铁坊里,沙木和石翁正在忙着扩建炼炉。之前的新炉加上旧炉,每月只能炼十根合金条,现在联盟需要更多的武器和工具,必须再建两座炼炉。石牙部落的石匠们和岩穴部落的族人一起,搬青石、砌炉壁,石小拿着石凿,在青石上凿出精准的凹槽,确保炉壁严丝合缝。“新炉要比之前的更大,风箱换成三层的,这样炉温更高,炼出的合金更好,” 沙木一边指挥一边说,“争取半个月内完工,下个月就能量产,每月至少炼出二十根合金条,打造十把铁剑、四十把铜铁矛。”
石翁点点头,手里的石锤敲得更响了:“我们石牙部落再派二十个石匠来帮忙,保证按时完工!以后每月送两百斤铜铁矿,足够三座炼炉用了。”
与此同时,赤虎部落的俘虏们也在忙碌着。赤牙被单独关押在一间石屋里,每天由专人送饭,他看着窗外族人忙碌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 —— 以前他带着族人抢东抢西,每天提心吊胆,现在虽然是俘虏,却能吃饱饭,不用再担心被其他部落报复,这种安稳的日子,他以前从未想过。
负责看守赤牙的青壮山风,每天都会给赤牙讲龙盟的事:“今天青竹部落编了三十个竹筐,记了十五斤贡献;岩穴部落扩建了粮仓,记了三十斤贡献;我们龙盟的冶铁坊要扩建,以后能造更多的铁剑,再也不怕敌人了。”
赤牙沉默地听着,有时会忍不住问:“像我这样有血债的,也能抵债后离开吗?”
山风点点头:“首领说了,只要你好好抵债,每天挖四十斤铁矿,抵完两百斤粟米的债,就能离开。要是愿意留下,也能像其他人一样攒贡献换物资。”
赤牙低下头,没再说话,心里却悄悄松动了 —— 或许,不用靠抢,也能好好过日子。
其他赤虎俘虏分成三队,一队跟着山部落的俘虏去黑石山挖矿,一队跟着木部落种早粟,一队跟着河部落捕鱼。赤小跟着捕鱼队,手里拿着河部落教他编的小渔网,第一次捕到鱼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捕到鱼了!不用抢也能有吃的!” 河浪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攒够贡献,还能换把铜铁矛,以后再也不用跟着赤牙抢东西了。”
当天下午,石牙部落的运输队又来了。石坚带着十个石匠,推着五辆木车,车上装着两百斤铜铁矿、十五面石磨,还有三十把新做的石斧。“阿石首领!” 石坚老远就喊,“我们首领听说龙盟来了新部落,特意让多送些矿石和工具,还说石匠们都愿意来帮忙扩建冶铁坊!”
那时迎上去,看着满车的物资,心里满是感激:“辛苦你们了,石翁首领太客气了!这些矿石正好用来扩建炼炉,石磨分给新部落,让他们磨面更方便。”
石坚笑着说:“我们是联盟,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对了,我们部落的早粟也快成熟了,到时候送些给龙盟和新部落尝尝!”
阿果赶紧在贡献榜上记下 “石牙部落送铜铁矿 200 斤(抵 400 斤粟米)、石磨 15 面(抵 150 斤粟米)、石斧 30 把(抵 300 斤粟米)”,族人们路过贡献榜,看到石牙部落的贡献值,都忍不住赞叹:“石牙部落贡献真多,月底肯定能换不少铁剑和铜铁矛!”
傍晚时分,联盟的第一次集体聚餐在广场举行。各部落的族人都带来了自己的食物:龙盟烤了粟米饼、煮了草药茶;石牙部落带来了腌肉干;河部落带来了新鲜的烤鱼;木部落带来了炒野菜;青竹部落带来了竹编容器装的粟米粥;岩穴部落带来了石板烤的兽肉;溪谷部落带来了野菜沙拉。
篝火熊熊燃烧,族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食物,聊着天。竹青拿着一块烤鱼,对身边的石穴说:“跟着龙盟真好,能吃到这么新鲜的鱼,还有这么多伙伴,以前我们部落冬天只能吃干菜,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石穴点点头,咬了一口烤兽肉:“是啊!等我们攒够贡献,换把铜铁斧,采石、砌墙就更省力了,以后我们部落也能盖像龙盟这样结实的石屋。”
溪月给林苗递了一碗野菜沙拉:“这是我们部落的吃法,用野菜拌盐砖碎,好吃又爽口。以后我们一起采草药,我教你认野菜,你教我治小病,好不好?”
林苗笑着点头:“好啊!这样我们的草药棚就能有更多草药,能帮更多族人治病了!”
那时看着眼前热闹和睦的场面,心里满是欣慰。他举起陶碗,大声说:“今天,我们七个部落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吃饭、聊天,这就是联盟的意义!以后,我们共享技术、共享资源、互相帮助,再也不用怕战争,再也不用饿肚子!”
“联盟万岁!一家人万岁!” 族人们齐声呐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一股温暖的力量,包裹着每个人的心。
第二天一早,议事会再次召开,重点讨论贡制的完善。阿果拿出一张新的兽皮卷,上面写着修订后的贡制规则:“除了之前的物资贡献,新增‘技术教学贡献’—— 教其他部落一项技术,抵 50 斤粟米;‘部落互助贡献’—— 帮其他部落完成任务,按任务难度抵 10-30 斤粟米;‘资源探索贡献’—— 发现新的水源、矿脉、耕地,抵 50-100 斤粟米。”
首领们纷纷表示赞同,河伯说:“这样好!我们河部落可以教大家捕鱼,算技术贡献;青竹部落教编竹器,岩穴部落教砌石屋,大家互相学习,技术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好。”
竹老拄着拐杖补充道:“还要加一条‘奖惩规则’,遵守规矩、贡献多的部落,月底额外奖励 5 斤粟米或一把石斧;违反规矩、偷懒耍滑的,扣减贡献,严重的逐出联盟。”
那时点头同意,让阿果把修订后的贡制规则写在贡献榜旁边,让所有族人都能看到。族人们看完后,都更有干劲了 —— 不仅能靠干活攒贡献,教技术、帮别人也能攒贡献,这样的规矩,公平又合理。
当天上午,青竹部落就开始教其他部落编竹器。竹青带着族人,在广场上摆开竹子,耐心地教龙盟和木部落的族人编竹筐、竹席。“编竹筐要先搭好框架,再用细竹条缠绕,力度要匀,不然筐会歪,” 竹青一边演示一边说,族人们学得认真,手里的竹条在指尖翻飞,虽然编出来的竹筐不如青竹部落的精致,却也能用。阿果在贡献榜上记下 “青竹部落教编竹器(抵 50 斤粟米贡献)”,竹青看到后,笑得合不拢嘴。
岩穴部落则开始教大家采石、砌墙。石穴带着族人来到采石场,教龙盟的青壮怎么分辨青石的质地,怎么用石锤、石凿敲打矿石,才能得到平整的石板。“青石要选没有裂纹的,敲打时顺着纹路,才能劈出平整的石板,” 石穴一边敲打一边说,青壮们跟着学,没一会儿就劈出了几块像样的石板。
溪谷部落的溪月则带着林苗和几个女族人,钻进山林寻找草药和野菜。溪月指着一株长着锯齿状叶子的植物说:“这是锯齿草,捣碎了敷在伤口上,能止血止痛;那是婆婆丁,焯水后凉拌,好吃又败火。” 林苗认真地记着,还用木炭在兽皮上画出植物的样子,方便以后辨认。
黑石山的冶铁坊里,沙木开始教石牙部落和新部落的族人冶铁基础。他先教大家分辨矿石:“黑中泛绿的是铜铁矿,纯黑色的是普通铁矿,表面有光泽的是富矿,没光泽的是贫矿。” 然后又教大家怎么控制风箱,怎么观察火苗判断炉温。石翁、石坚、竹青、石穴都围在旁边,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问,生怕错过细节。
赤牙在石屋里,通过石缝看到了冶铁坊的场景。沙木正在演示如何把矿石倒进炼炉,风箱 “呼哧呼哧” 地响,炉火熊熊燃烧,铁水顺着陶槽流进石模,那场景,震撼又神奇。赤牙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 —— 他也想学会冶铁,以后不用靠抢,靠自己的手艺过日子。
当天下午,赤牙主动找山风,提出要去挖矿:“我想好好抵债,每天挖四十斤铁矿,抵完债,我想留在龙盟,学冶铁技术,行不行?”
山风很高兴,立刻去报告那时。那时点点头:“可以!只要他真心悔改,好好干活,我们欢迎他留在龙盟。让他去黑石山挖矿,沙木有空可以教他些基础的冶铁知识。”
赤牙被带到黑石山的矿洞,手里拿着铁镐,看着身边忙碌的俘虏和族人,第一次感觉到了踏实。他挥起铁镐,用力敲向矿石,“嘭” 的一声,矿石裂开一道缝。虽然很累,但他心里却很平静 —— 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干活,而不是靠抢、靠杀。
当天晚上,黑石山的冶铁坊传来好消息 —— 第三座炼炉顺利完工!沙木带着石匠们,点燃了新炉的第一把火,炉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整个山谷。“新炉成功点火!以后每月能炼二十根合金条,足够给每个部落的青壮装备铜铁矛和铁剑了!” 沙木高兴地大喊,石匠们和围观的族人都欢呼起来,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那时带着首领们赶到黑石山,看着燃烧的新炉,眼里满是激动:“有了三座炼炉,我们的冶铁技术就能更快地推广,每个部落都能学会冶铁,以后再也不用怕没有武器和工具了!”
石翁笑着说:“明天我们石牙部落就派更多的石匠来,帮着开采更多的铜铁矿,保证炼炉不停工!”
河伯也说:“我们河部落每月多送五十斤鱼干,换更多的铜铁工具,再教大家捕鱼,让联盟的粮食更充足!”
首领们纷纷表态,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第二天一早,龙盟的贡献榜又更新了一长串记录:“青竹部落教编竹器(抵 50 斤)”“岩穴部落教采石砌墙(抵 50 斤)”“溪月部落教认草药野菜(抵 50 斤)”“沙木教冶铁基础(抵 50 斤)”“赤牙主动挖矿(抵 10 斤)”…… 族人们围在贡献榜前,看着不断增长的贡献值,眼里满是期待,盘算着月底能兑换多少物资。
青壮们开始用岩穴部落教的方法,劈石板、铺山道。拓宽后的山道,原本只是铺了碎石,现在换成了平整的石板,木车走在上面,“咯吱” 声小了很多,也更平稳了。山魁推着一辆装满工具的木车,笑着说:“这下运矿石、运粮食更方便了,一天能跑三趟黑石山,比以前快多了!”
暖棚里,小禾和木禾正在用青竹部落编的竹筐装蔬菜。竹筐轻便又结实,比之前的陶瓮好用多了。“青竹部落的竹筐真不错,” 小禾笑着说,“我们用蔬菜换些竹筐,以后收蔬菜、装种子都方便,还能记互助贡献。”
粮仓里,新扩建的石屋已经完工。岩穴部落的族人用石板铺了屋顶,用黄泥封了石缝,粮仓变得宽敞又干燥。阿果带着族人把粮食搬进新粮仓,一边搬一边说:“现在能存两千斤粮食了,就算冬天来了,联盟的族人也不愁没饭吃了!”
黑石山的矿洞里,赤牙和其他俘虏一起挖矿。他挥着铁镐,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浸湿了麻布衣服,却丝毫没有懈怠。山禾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块盐砖:“累了就歇会儿,吃点盐补充体力。跟着龙盟,好好干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赤牙接过盐砖,咬了一口,咸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看着山禾,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族人,眼里第一次有了笑容:“谢谢你,我会好好干的。”
当天下午,阿平再次出发,去邀请更远的部落加入联盟。他骑着马,背着贡献榜的副本和一些菠菜种、粟米,心里充满了信心 —— 龙盟的威名已经传开,越来越多的部落会来归附,联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路过一片开阔的平原时,阿平眼前一亮。这片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旁边还有一条小河,非常适合耕种。“太好了!发现了新的耕地!” 阿平高兴地大喊,立刻用木炭在兽皮上画出平原的位置和范围,打算回去后报告那时,组织族人开垦。
夕阳西下,阿平骑着马往回走。远处的龙盟,炊烟袅袅,冶铁坊的炉火还在燃烧,像一颗明亮的星辰,照亮了整片山谷。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龙盟的山道铺满了石板,连接着无数个部落;冶铁坊的炉火熊熊燃烧,炼出源源不断的合金,打造出无数的武器和工具;平原上种满了早粟、蔬菜,粮仓堆得满满的;各部落的族人团结在一起,唱歌、跳舞、劳作,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饥饿,每个人都过着安稳幸福的日子。
龙盟的夜晚,宁静而温馨。广场上的篝火还在燃烧,族人们已经渐渐睡去,只有冶铁坊的炉火还在跳动,像一颗希望的火种。石屋里,那时看着墙上的兽皮地图,上面已经标记了七个部落的位置,还有新发现的平原和水源。他知道,龙盟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各部落团结一心,互帮互助,遵守规矩,好好干活,就一定能实现和平与繁荣的梦想。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龙盟的族人就开始了新的忙碌。青壮们去开垦新发现的平原,用铜铁锄翻土,用青竹部落编的竹筐装种子;石匠们继续扩建冶铁坊,打造更多的炼炉和工具;女族人们在暖棚里浇水、采摘蔬菜,准备给各部落送去;俘虏们在矿洞、田里、河边忙碌,用劳动抵债,也用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青竹部落的族人正在编织更大的竹筐,准备用来装新平原收获的粮食;岩穴部落的族人正在砌新的石屋,给即将到来的新部落准备住处;溪谷部落的族人正在寻找更多的水源和草药,为联盟的发展提供保障;石牙部落的石匠们正在锻打新的铜铁工具,准备送给各部落;河部落的族人正在河里捕鱼,准备给冶铁坊的工匠们送去新鲜的鱼……
龙盟的日子,就在这样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节奏里,一天天向前。新部落的归附,让联盟的力量越来越强;战后重建的推进,让龙盟的根基越来越牢;贡制的完善,让联盟的制度越来越公平;技术的共享,让每个部落的日子越来越好。
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联盟前进的江河;像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黑暗的光芒。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龙盟的联盟之路越走越宽,和平与繁荣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各部落族人的汗水浇灌下,正在茁壮成长,等待着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而更远的地方,还有无数的部落和资源,等待着龙盟去邀请,去探索,去开拓,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