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琴房短暂的邂逅,如同一阵微风吹皱了平静的湖面,在张丽涵与李妍惠之间,留下了一道若有似无的、却无法忽视的痕迹。张丽涵依旧每日恪尽职守地照顾着傅天融,但心境却悄然发生着变化。那张阳光灿烂的全家福,老园丁无意的感叹,以及琴键那一声沉闷的回响,共同在她心中勾勒着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属于“过去”的傅天融。他不再仅仅是病床上一个沉默的符号,而是一个曾经鲜活、拥有喜怒哀乐、甚至带着几分顽皮的少年。
令她有些意外的是,次日下午,李妍惠竟主动来到了傅天融的卧室。她并非空手而来,手里端着一个精致的白瓷盅,盖子边缘氤氲着丝丝热气,散发出一股清淡的药材香气。
“丽涵,”李妍惠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温和,她将瓷盅放在小几上,“这是厨房按老方子炖的燕窝,最是温补。你这些日子辛苦,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张丽涵有些受宠若惊,连忙站起身:“妈,我不辛苦,这太贵重了……”
“让你喝就喝。”李妍惠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却并非严厉的意味,她在床边的另一张椅子上坐下,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儿子沉睡的面容上,停留了片刻,才又转向张丽涵,眼神里带着一种复杂的、像是经过一夜沉淀后的柔和,“昨天在琴房……倒是让我想起很多天融小时候的事。”
张丽涵的心轻轻一跳。她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坐回原位,双手捧着那温热的瓷盅,做出倾听的姿态。她知道,此刻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打破这份难得的倾诉欲。
李妍惠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十数年前。她的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丝极淡、却真实的笑意。
“那孩子,小时候看着沉稳,其实骨子里调皮得很。”她开始讲述,声音轻柔,带着母亲特有的、对往昔趣事既无奈又宠溺的口吻,“让他学琴,简直像是要了他的命。每次老师来上课,他都得磨蹭半天才肯坐到琴凳上。”
张丽涵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小男孩,被按在巨大的钢琴前,与她脑海中那个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形象重叠,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反差萌感。
“他最会耍小聪明。”李妍惠继续道,眼角的细纹因笑意而微微加深,“有一次,为了逃避练琴,他竟然把琴谱里最难的那几页,偷偷用胶水粘在一起。老师让他弹,他翻不开,就一本正经地告诉老师,说这谱子大概受潮了,页码黏住了,害得老师哭笑不得。”
张丽涵忍不住也弯了弯唇角。她能想象出那个小少年一本正经“撒谎”时的模样,那双如今紧闭的眼睛,那时一定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还有一回,”李妍惠似乎完全沉浸在了回忆里,语气愈发自然,“他练琴练到一半,说口渴要喝水,一去就半天不回来。我让佣人去找,结果你猜怎么着?他躲在花园那棵老槐树后面,用树枝在地上画五线谱呢!我问他画这个做什么,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创作比练习曲更好听的曲子!’”
创作曲子?张丽涵微微讶异。这和她认知中那个理性、果决的商人形象似乎相去甚远。那个想要“以光速逃离”的少年,内心竟也曾有过如此浪漫和不着边际的幻想。
“那他……后来创作出来了吗?”她忍不住轻声问。
李妍惠摇了摇头,笑意淡去,染上一丝怅惘:“没有。他父亲知道后,虽未严厉斥责,却对他说,傅家的继承人,需要的是掌控现实的能力,而非沉溺于虚无的旋律。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提过‘创作’二字了。”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那本被他画满草稿的旧本子,也不知道被他藏到哪里去了。”
张丽涵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她想起了书房抽屉里那本星空封面的笔记本,里面那些零散的设计草图和诗句。原来,那份对创造和自由的渴望,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已深植于他的天性之中,只是被现实和责任过早地压抑了下去。
李妍惠叹了口气,将目光重新投向傅天融,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怜爱与痛惜:“这孩子,从小就背负了太多。他父母走得早,老爷子对他期望又高……他必须快速长大,必须变得强大,必须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有时候我看着他现在这个样子,倒宁愿他一直是那个为了不练琴而绞尽脑汁耍花招的调皮孩子……”
话语至此,已带上了明显的哽咽。李妍惠偏过头,快速用手指拭了拭眼角。
房间里陷入一片沉默,只有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张丽涵捧着微凉的瓷盅,感觉那温热的触感仿佛顺着掌心,一路蔓延到了心里。
李妍惠的这些回忆,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一块块地填充着张丽涵脑海中那个关于傅天融的画像。逃课的顽皮,创作的小心思,被现实磨平的棱角……这些细节让他从一个扁平的名字、一个昏迷的病人,真正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过去、有挣扎、有失落的人。
她看着床上沉睡的傅天融,仿佛能透过他平静的面容,看到那个躲在树后画五线谱的倔强少年,那个因为父亲一句话而默默收起幻想、逼自己走向另一条路的早熟孩子。
“妈,”张丽涵轻声开口,语气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柔和,“他会好的。也许他只是在……休息,等他休息够了,一定会醒过来的。”
李妍惠转过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这是张丽涵第一次如此直接而肯定地表达对傅天融苏醒的信念。她看到张丽涵眼中不再是初来时的惶恐与疏离,而是沉淀下来的某种力量,以及一种……近乎理解的温柔。
婆媳二人目光交汇,空气中流动着一种无声的、因共同牵挂而产生的情感联结。
“希望如此吧。”李妍惠最终轻声说道,她站起身,拍了拍张丽涵的肩膀,这个动作带着几分生疏,却已是破天荒的亲昵,“燕窝记得趁热喝。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
说完,她转身离开了卧室,背影似乎比来时轻松了些许。
张丽涵独自坐在房间里,久久没有动。窗外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了暖金色。她看着傅天融,脑海中回响着李妍惠讲述的趣事,回响着那本笔记本上的字句,回响着老园丁和那张照片带来的触动。
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傅天融,终于穿透了层层迷雾与标签,清晰地站在了她的面前。他不仅仅是她的责任,更是她想要去了解、去守护的一个具体的人。
这份认知,让她的心前所未有地沉静与坚定起来。逆袭之路,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守护这份逐渐清晰的、属于“傅天融”本身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