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太原府通往太行山的粮道上,一支由上百辆牛车组成的队伍正缓慢蠕动。车夫的鞭子甩得噼啪作响,牛儿喘着粗气,拉着一车车沉甸甸的粮食。队伍的核心,是靖南营的士兵。他们穿着统一的灰布军装,步伐沉稳,眼神警惕,与周围百姓惊恐的目光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昊骑在黑马上,走在队伍中段。他身后的赵三拄着拐杖,王胖子扛着燧发枪,林小七则带着斥候营走在最前面。每个人都清楚,这趟看似平常的护送,是他们靖南营成立以来,面临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都打起精神来!”赵三的拐杖重重敲在车辕上,发出“咚”的一声响,“清军的斥候,就像山里的狼,最喜欢在这种时候下口!”
队伍行至一处名为“一线天”的狭窄山道。两侧是陡峭的石壁,中间仅容两车并行,是个天然的伏击点。
林小七走在最前,他像一头真正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在队伍前方游弋。他的猎弓斜挎腰间,箭囊里的“守家”箭随时待命。他忽然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风中,除了车轮声和脚步声,似乎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枯枝被踩断的“咔嚓”声。
“戒备!”林小七猛地回头,压低声音喝道。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支信号箭,用火镰点燃引信。
“嗖——”
一支拖着红色尾焰的火箭,如一道闪电,冲天而起,在灰蒙蒙的天空中炸开一朵小小的烟花。
“敌袭!斥候营遭遇敌袭!”
警报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早已埋伏在两侧密林中的清军斥候五十余人,见计划暴露,发出一声呐喊,从林中冲出,挥舞着弯刀,直扑粮队中央。
然而,他们面对的,不是惊慌失措的商队护卫,而是一张由靖南营精心编织的、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
斥候营的“眼睛”与“獠牙”
林小七在射出信号箭的瞬间,已经拉满了弓。他没有选择冲在最前面的清军头目,而是瞄准了一个试图从侧面迂回、割断粮队绳索的清兵。
“咻!”
一支雁翎箭破空而至,精准地钉入了那名清兵的手腕。清兵惨叫一声,弯刀落地。林小七动作毫不停歇,搭上第二支箭,对准另一个试图放箭的清军弓手。
“咻!”
又是一箭,正中咽喉。
在林小七的带领下,五十名斥候营士兵如同五十只出鞘的利刃,从两翼的掩体后闪出,他们不与敌人缠斗,只专注于用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箭矢,射杀对方的指挥官和远程火力。清军的阵型顿时大乱。
燧发枪兵的“雷霆侧击”
“打!”
随着王胖子一声低吼,隐藏在道路两侧山坡上的燧发枪兵阵线,骤然开火!
“砰!砰!砰!”
五十支燧发枪几乎在同一时间喷出火舌。不同于清军杂乱的刀砍斧劈,靖南营的火力是精准而致命的齐射。子弹呼啸着,精准地钻入清军密集的人群中。
一个清军百夫长刚刚举起弯刀,胸口便多出一个血洞,哼都未哼一声便栽倒在地。另一名清兵正准备投掷标枪,却被一颗子弹掀掉了半个脑袋。
燧发枪的齐射虽然只有一轮,但其毁灭性的效果瞬间瓦解了清军的冲锋势头。残存的清兵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铁风暴吓得魂飞魄散。
步兵营的“铜墙铁壁”
正面战场上,赵三的步兵营早已排成了密不透风的长矛方阵。
“长矛在手,死战不退!”赵三的咆哮声如同滚雷。
一百名步兵,一百杆长矛。当清军被侧面火力压制,试图冲击粮队时,他们面对的,是一堵移动的钢铁丛林。
“噗嗤!噗嗤!”
长矛带着风声,狠狠地刺入冲锋的清军马匹和士兵体内。战马的悲鸣和士兵的惨叫交织在一起。一个清军骑兵连人带马被三四杆长矛同时刺穿,重重地摔在地上。
步兵们面无表情,机械地执行着刺杀、拔矛、再刺杀的动作。他们手中的长矛,每一次抬起,都意味着一条生命的终结。
工兵营的“致命礼物”
就在清军阵型彻底崩溃,试图向两侧溃散时,一声沉闷的巨响从他们退路的山壁上炸开!
“轰隆——!”
泥土和碎石飞溅。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陈大壮带领工兵营,提前在狭窄的退路上埋下了数个炸药包。此刻,这些“礼物”被一一引爆。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和飞石,彻底堵死了清军的退路,将他们逼回了中央,陷入了三面夹击的绝境。
一个侥幸未被炸死的清军斥候,看着眼前如同地狱般的景象——前方是舞动的长矛,两翼是射杀不休的箭矢,身后是不断炸响的炸药包和同伴的尸体,他终于崩溃了,丢下弯刀,跪地求饶。
战斗,从打响到结束,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一线天山道上,留下了五十多具清军的尸体和十几匹死伤的战马。而靖南营,仅有两名步兵营的士兵受了轻伤。
李昊缓缓催马来到阵前。他看着满地的狼藉,看着士兵们脸上尚未褪去的紧张与兴奋,心中五味杂陈。这就是战争,残酷,血腥,但也充满了扞卫家园的神圣。
“打扫战场,救治伤员,继续前进!”他沉声下令。
粮队重新整理好,继续向太原府进发。当他们抵达城门时,守城的百姓和官员们早已得到消息,万人空巷,夹道欢呼。
“靖南营!靖南营!”
“我们的粮食!我们的救星!”
百姓们自发地涌上来,将一束束野花、一个个刚出炉的馒头塞到士兵们的手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拉着王胖子的手,老泪纵横:“好孩子,你们是好人呐!是你们救了我们太原府的百姓啊!”
王胖子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着头说:“大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俺们是靖南营,是守家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