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戏志才大笑,以羽扇指管亥曰:“仲严,汝总算悟矣!此乃曹操用计困徐和,复令手下扮徐和败兵传讯。那兵卒故意言伏兵三千,欲诱我等入其预设之伏。亏曹操设此连环计,若非某多问两句,恐已中此贼之计!徐和必是贪功冒进,先中曹操火攻之计,今恐凶多吉少矣。”
管亥痛心道:“唉!早知如此,当令徐和断后!”
戏志才闻言,“噗嗤” 一笑,曰:“仲严此言差矣!某早欲令徐和赴死也。”
管亥闻言一愣,问:“啊?军师何出此言?”
戏志才正色曰:“徐和与司马俱,乃青州除汝兄外最强两股势力。今司马俱为仲严所杀,徐和遂成最强。若我等去后,徐和乘势壮大,掌控青州,必害主公大业,你我此行亦失意义。故徐和必死于曹操手,或为曹操所败,元气大伤,无力主导青州局势 —— 此乃此战关键所在。”
管亥闻言,稍显不悦,问:“军师,那吾兄之仇,便不报耶?”
戏志才见管亥此态,略有歉疚,曰:“仲严莫急!报仇易如反掌。只需将夏侯渊押至山前,利刃悬其颈,夏侯惇岂会无动?曹操若置之不顾,夏侯惇必与彼离心;至于曹仁、曹洪,曾与夏侯惇共与仲严死战,亦不会坐视夏侯渊受剐也。”
管亥恍然大悟,拱手曰:“原来军师不令杀夏侯渊,乃为引出夏侯惇、曹仁、曹洪,迫曹操与我大军正面交锋!”
戏志才招手令管亥近前,附耳低语良久。管亥边听边颔首,后放声大笑。
戏志才复令人召宋神臂至,以言试探:“宋将军,徐将军中曹贼之计,今生死未卜。不知宋将军愿为徐将军报仇雪恨否?”
宋神臂不知戏志才故意令徐和赴死,且刚分得司马俱四成兵马,暗忖徐和若死,自己若立功,或可多分徐和余兵,忙答曰:“军师但有号令,宋某定效死命!”
戏志才见宋神臂识趣,笑曰:“宋将军,效死不必。只需宋将军往曹贼处捎话 —— 告之夏侯渊在山前待斩。曹操若不引兵来战,每过半时辰,便斩夏侯渊一手;一时辰不到,斩双手;若过两时辰,夏侯渊必手脚尽失。”
宋神臂闻言,面色煞白,曰:“军师,末将依言传话,恐难返回矣!”
戏志才笑曰:“有夏侯渊在,彼等不敢伤汝,只需将话带到即可。放心去,无妨。”
宋神臂忧心忡忡告辞,沿山道向浓烟腾起处行去。一路左顾右盼,唯愿早见曹操,传完话便走。
此时山顶上,曹操正饮茶,与曹洪观夏侯惇统兵作战 —— 夏侯惇部一边向谷中抛柴草,一边堵截被滚木巨石断后的徐和兵马,奋力厮杀。见数万兵马将被全歼,曹操对曹仁所率另一路伏兵更有信心。
正观此一边倒之屠杀,夏侯惇健步而来,曰:“兄长,此数万兵马不费吹灰之力便被全歼,还迫降两千余俘虏!”
曹操捋须眯眼,望远处山口,曰:“就看那几个扮败兵之卒,能否引管亥入回峰谷。若此战能困管亥于回峰谷,妙才便有救矣。”
曹洪曰:“兄长,回峰谷可容十万人,何不将其一举擒获?即便用烟熏,亦能熏死过半!”
曹操瞟曹洪一眼,曰:“欲全歼管亥所带近十万大军,实不现实;更何况妙才为彼所擒。唯以先锋遭袭诱管亥引大军来,再以滚木巨石断其路,击退后续兵马,方可以管亥为质,换回妙才。”
曹洪仍未悟,问:“那兄长何不擒徐和,以换妙才?”
曹操闻此蠢问,将凑到嘴边之茶杯重重墩于案,曰:“徐和何许人也,配与妙才相提并论?管亥岂会为徐和换妙才!无徐和,青州黄巾帅首仍众;然我等无妙才,便是伤筋动骨!”
曹操越说越怒,作势欲踢曹洪之臀。曹洪急躲至夏侯惇身后,曰:“兄长,小弟知矣!勿踢,恐崴兄之足!”
曹操续曰:“为兄早料管亥大军必有先锋,故故意弃妫山,欲令其先锋疑我不敌,拟撤出青州。彼若贪功冒进,必来高山送死 —— 我便有引管亥入谷之饵。汝等皆非管亥敌手,此战不可与其正面交锋。只需困死管亥,换回妙才,再作计较。”
曹操正放狠话,忽有兵卒来报:“主公,小帅宋神臂求见,言有话呈主公。”
曹操双眼微眯,盯报事兵卒,问:“宋神臂?彼带多少人?”
兵卒答:“只一人一骑。”
曹操抚下颌胡须,眼珠数转,拍案曰:“带彼来见!”
兵卒去未久,引宋神臂至曹操面前。宋神臂拱手,对曹操一笑,曰:“曹操,汝化名‘萧雄’,竟将我等骗得好苦!”
曹洪、夏侯惇闻宋神臂言语无敬,当即拔剑出鞘,欲对宋神臂动手。
曹操见宋神臂有恃无恐,急喝止二人,曰:“稍安勿躁!且听宋帅所言。”
宋神臂见戏志才所言非虚,曹操果不敢伤己,遂曰:“曹操,夏侯渊已被绑于山前。我家军师言:半个时辰不引兵来,便斩夏侯渊一手;一时辰不到,斩双手;若过两时辰,必手脚尽失。再往后斩何物,宋某不知矣。”
宋神臂话音未落,夏侯惇已怒不可遏,暴起欲斩宋神臂。宋神臂吓得抱头而逃。
曹操见状,急令曹洪拉住夏侯惇,自身亦起而挡于夏侯惇前,曰:“元让,不可造次!汝若杀此人,妙才恐性命难保!”
夏侯惇闻言,如遭冷水浇头,顿然清醒,掷剑于地,执曹操手问:“兄长,我等当如何?”
曹操未答夏侯惇,转问宋神臂:“汝口中军师,乃何人也?”
宋神臂为夏侯惇之举所惊,闻曹操问,方回过神,答曰:“军师即军师!某唯闻管帅称之‘军师’,其姓名则不知矣。”
曹操眼珠转动,暗自思忖良久,自语曰:“莫非吾之计策,已为此人识破?倒要会会此人。昔陉山伏击,想必亦出其谋,实不可不防!”
曹操神色凝重,正色对宋神臂曰:“汝可回去,吾等稍后便至。”
此时曹操无暇顾及宋神臂这等小角色,心中正盘算如何解眼前僵局,遂曰:“子廉,速去唤子孝回!回峰谷之伏已无用 —— 有彼军师在,管亥必不入山。当思救妙才之策。”
曹洪领命,往回峰谷寻曹仁。曹操抱头无计,夏侯惇亦想不出良策,唯瞪目急盼。
山前大道上,七八万黄巾大军密密麻麻堵于山口。戏志才调度之下,勉力列成简易方阵 —— 然明眼人一看便知,此阵疏于操练,队列不整,而戏志才要者,恰是此效。至若精锐二营骑兵、二营步兵,则未在阵中。
管亥坐于阵前,炭火上炙数块肉。肉中油脂为炭火高温熔解,滴入炭火,混着血水,发出 “兹拉” 之声。夏侯渊浑身是血,被缚掷于地,大腿处血肉模糊。
曹操、曹仁、曹洪、夏侯惇依约,未过半时辰便引兵至山口,远望见管亥正食烤肉。
管亥以小刀割炭火上熟肉,蘸盐入口,复饮烈酒,咂嘴吮指,神态悠然。
曹操催马至距管亥十余丈处停驻,方看清管亥身侧尚卧一人,观衣着,分明是夏侯渊。
只见管亥于披头散发之夏侯渊大腿上,一刀割下块肉,夏侯渊惨叫连连 —— 然其口被物塞,哀嚎皆从喉间发出。
管亥将割下之肉穿于竹签,架于火上,复割熟肉入口。
曹操见状,头皮发麻,几近癫狂,质问道:“管亥!汝非人也!吾等已按时至山前,何故此等残害夏侯妙才?”
管亥以竹签剔牙缝肉丝,唾于地,曰:“半个时辰未到,故某未斩夏侯渊之手。然某待之已久,腹中空空 —— 若非等汝等,某岂会饿肚?故取夏侯渊数块肉食之,算作徐和及麾下数万兵马之赔偿!”
曹操怒极欲狂,然细心者可见,曹操身后不远处之曹仁、曹洪,竟似视若无睹;即便是夏侯渊族兄夏侯惇,亦未对管亥之举显激愤。
此等异常,难逃远处马车中戏志才之眼。戏志才羽扇一招,召宋神臂至近前,低语数句,宋神臂颔首而去。
曹操仍在怒骂,管亥听之不耐,双目圆瞪,将手中肉掷入炭火,从旁侧兵卒手中夺过环首刀,照夏侯渊左脚一刀剁下。
只闻夏侯渊发出灵魂深处之惨嚎,喉间 “嗬嗬” 数声,便昏死过去。曹操脑中一片空白,险些坠马。
然此时,曹操身后兵马中,突杀出一小卒,挺长枪直取管亥;继之又杀出二人,各领兵马向管亥阵中杀去。
待至近前,管亥方看清 —— 此三人,乃真夏侯惇、曹仁、曹洪也!此前随曹操身后者,皆他人假扮。
原来曹操无计可施,只得孤注一掷 —— 纵兵马尽丧于此,亦要救回夏侯渊。遂寻三身形、相貌与夏侯惇、曹仁、曹洪相近之兵卒,着三人衣甲,假扮随于身后。
若可谈判,则先与管亥周旋;待见夏侯渊,便令假扮者拖住管亥片刻,使夏侯惇、曹仁、曹洪冲入管亥阵中救夏侯渊。
然曹操此临时之策,偏遇不讲道理之管亥 —— 既食夏侯渊大腿之肉,复一言不合剁其足。夏侯惇再也按捺不住,不管三七二十一,直冲向管亥;曹仁、曹洪知夏侯惇非管亥敌手,亦不再伪装,明刀明枪杀向管亥。
管亥见三人被激出,当即大笑曰:“哈哈哈哈…… 果不出军师所料!汝等欲得夏侯渊耶?来,与汝!”
言罢,管亥从地上提起已昏死之 “夏侯渊”,向夏侯惇掷去。
夏侯惇冲势甚急,见管亥突掷 “夏侯渊” 来,恐重伤之 “夏侯渊” 再被摔死,急掷长枪,探双手接住空中 “夏侯渊”。
夏侯渊本身强体壮,加之为管亥用力掷出,力道颇大 —— 夏侯惇为这股力道震得倒退两步,方站稳脚跟。夏侯惇急转 “夏侯渊” 之脸,观其是否存活;然拨开 “夏侯渊” 脸上乱发,方知此人仅身形与夏侯渊相似,衣甲亦为夏侯渊之衣,实乃假扮者。
夏侯惇立悟中计,正欲掷假夏侯渊,寻管亥拼命,忽闻恶风袭来 —— 一支利箭直向其飞射。若夏侯惇孤身一人,凭其身手,此箭当可躲过;然此刻怀中抱假夏侯渊,动作顿缓,纵此时掷假夏侯渊再躲箭,亦已不及。夏侯惇唯下意识向左闪避,然怀中有人,闪躲稍慢,右眼竟被箭射中。
夏侯惇惨叫一声,脱手弃怀中假夏侯渊于地。此声惨呼,既含遭暗算中箭之剧痛,亦藏中管亥之计、未能救回夏侯渊之不甘。
随声嘶力竭之呼喝,夏侯惇探手攥住射中右眼之箭杆,奋力一拔,箭矢离体,箭镞倒钩竟携眼珠一并带出。
既而,夏侯惇大呼其千古名言:“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言罢,竟将右眼之珠吞入口中,复演史上 “拔睛啖目” 之景。
此幕一出,两军士卒皆惊。远处高坡之上,一人已再搭弓弦,欲发第二箭,然见夏侯惇如此悍勇,竟忘拉弦。
此人非他,乃受戏志才密令而去之宋神臂也。宋神臂双臂粗长,与身形颇不相称,然正赖此神臂,能开三石强弓,箭法精准,故得此名。
戏志才素闻其臂力过人、箭术精湛,遂嘱宋神臂伏于远处,若曹操施诡计,便可随机应变,射杀其麾下大将以断羽翼。不意夏侯惇不堪管亥对假夏侯渊之摧残,即时暴露行踪,又因抱人行动滞缓,宋神臂趁隙发箭,正中其目。
历史惯性之强,令夏侯惇复演旧剧,唯史载中箭者左眼,此回则换为右眼。
正是:
羽扇轻摇识诈谋,铜棍怒指破虚声。
一箭穿眸惊敌胆,青州功定在今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