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新太守府既成,郭靖与李严亦归南昌。然出李虺所料,朝廷竟未因虺剿灭山越之功,有任何升赏。
“正方,朝廷定王家何罪?王铎与费栈、彭虎结局如何?”
李严摇头叹曰:“主公,我等此番失算矣。”
李虺蹙眉不解:“此不应也。王铎勾结费栈、彭虎,图害朝廷命官,此事尚有转圜?”
李严对曰:“费栈、彭虎已明正典刑,唯王铎之罪,终未敲定。”
李虺追问:“勾结山越谋反,此罪尚不能定?”
李严道:“前太守王獒,今为朝中少府户曹尚书。不知其如何运作,朝中诸重臣多为王铎开脱。”
“汝未走张让门路耶?”
“主公,如此要职之人,严岂敢忘?然张让亦无计可施。”
“何故?”
“陛下近日专置西园八校尉,无心朝政。”
李虺闻 “西园八校尉”,忽念及曹操 —— 此奸雄昔为西园典军校尉,今却沦为黄巾贼寇,恐难参与讨董矣。乃问:“原来如此。不知西园八校尉皆何人?”
李严忆之曰:“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太医令张奉为典军校尉,光禄大夫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凡上军校尉以下,皆统于蹇硕。”
李虺闻 “太医令张奉”,蹙眉纳闷:“太医令张奉?此人是谁?太医令亦能为典军校尉?”
“主公不知,张奉乃张让养子。虽不通兵事,张让欲使新军多用亲信,故强荐其为典军校尉。”
“袁绍、鲍鸿、淳于琼、赵融、夏牟皆士家重臣出身,新军竟多士家之人?唯冯芳似为宦官曹节女婿。看来陛下无心问王铎事,恐为安插亲信,亦需妥协,以增阉党于西园之中。”
“主公,实则不然。近日陛下不知何故,欲北巡河间旧宅。自起此念,便无心朝政,唯盼早归河间一观。”
“啊?” 李虺闻之大惊,脱口曰:“北巡河间?王芬欲谋刺陛下!”
李严更惊:“王芬为冀州刺史,何以谋刺陛下?”
李虺知失言,乃托辞曰:“前几日偶得一梦,梦中有自称王芬者,邀我共商废帝另立之事。言陛下北巡河间,其地属冀州,王芬欲于途中截杀,再立明君。”
李严、郭靖闻其言如亲历,皆生迷信之心。李严曰:“主公此乃上天托梦示警!功高莫过救驾,主公当引兵赴冀州,待王芬起兵即擒之。纵使不封侯,亦当授将军,方配此功。”
李虺曰:“正方,地方太守不可擅引兵入他州,此乃谋反之罪。恐救驾不成,反成反贼。”
李严拍额曰:“哎呀,严竟忘此节!亏得主公提醒,否则险铸大错。然失此天赐之机,实乃可惜……”
李虺抬手止之:“正方,王芬刺帝,无论成败,陛下恐皆命不久矣。事成则天下早乱,事败则天下晚乱,仅此耳。我等只需静观其变,趁势而动即可。”
李严虽悟其意,仍叹:“唉,主公得上天警示,却不能把握,可惜也。”
郭靖久默,忽开口:“师父,若不带兵马,算造反否?”
李严眼中精光一闪:“然!若只身前往,最多算擅离职守。主公可多携猛将为护卫,自非带兵谋反。若有正当理由,便可名正言顺救驾。”
李虺视郭靖,笑曰:“汝小子惜字如金,半日光景仅一言,却正中要害。看来名郭靖者,皆大智若愚。”
“师父,尚有何人名郭靖?”
李虺暗忖难答,乃曰:“汝问金庸去。”
“师父,金庸是谁?”
李虺翻目:“怎地此刻话多?不该问者勿问。”
沉思片刻,李虺摇头:“今军师不在豫章,孙坚据芦溪。若我北上冀州,复携数员猛将,恐不妥也。”
李严惊问:“军师不在豫章?往何处去了?”
“军师赴青州矣。” 李虺遂述其事:管亥之兄管戌为夏侯惇所杀,曹操并青州黄巾。他与戏志才恐曹操坐大,乃遣戏志才随管亥往青州报仇,兼招黄巾、驱曹操。
李严虽不识曹操,闻其能并百万黄巾,亦惊叹其威胁,曰:“主公,军师有消息传回否?”
李虺苦笑:“若有消息,我亦不必担忧。军师在,我方可安心离豫章。”
李严复问:“主公言孙坚据芦溪,何以不出兵交战?”
“我已令文丑引兵驻宜春之西,扼芦溪至宜春之道,阻孙坚即可。”
李严惑曰:“豫章兵力十倍于孙坚,即便分守各处,亦可调两倍之兵,主公何以不夺芦溪,仅阻之?”
李虺大笑:“哈哈哈,正方所虑与我初时相合。然德润言,豫章初定,当务之急在养民。新垦之地不足供粮,若为芦溪弹丸之地与孙坚交兵,徒耗钱粮。我以为德润之言甚善,故从其议,仅阻而不战。”
李严颔首:“德润之言诚然有理,然太便宜孙坚。主公何不遣水军自长江入湘水,兵临临湘?孙坚必回救,我军便可取芦溪,歼其留守之兵,以弱其势。”
李虺惊其所见略同,释曰:“正方之策与我不谋而合。然水军战船不足,难运大军赴临湘。虽有良策,无从施行,惜哉。”
李严亦叹:“唉,可惜!若能速造足量战船,必可出其不意击孙坚。”
李虺不以为然:“正方无需纠结。饭需一口一口食,事需一件一件为。不久之后,我等必有大量战船,此乃我等存身江东之要本。”
李严精神一振:“主公莫非有奇策,可速造战船?”
李虺不敢断言张顺试验必成,摇头曰:“此事尚需匠作局摸索,非一蹴而就。若成,当可速造多船;若不成,亦只得待其成功再议。”
李严稍失望,复疑:“主公,城外未见造船之所,匠作局于何处造船?”
李虺知张顺乃于厂房组装,再以木轮推下水,然未肯明言,反问:“依正方之见,造船当在何处?”
李严指东北方,轻笑曰:“哈哈,主公,豫章有天赐造船及水军操练之所也!”
李虺观其神色,思其所指方向,问曰:“正方所言,莫非彭蠡泽乎?”
“正是!” 李严对曰,“彭蠡泽为长江所分,北属庐江郡,西接寻阳,东近皖县;南在豫章境内,至历陵与赣水相连,水域广袤。我军水军今驻彭蠡泽,若于水寨侧建大型船厂,战船可随造随用,亦便操练。若时局有变,水军可渡江入庐江,控大别山以南之地。如此,我军北有天然屏障,豫章可高枕无忧矣。”
李虺闻其言,暗惊三国文士皆有战略之识,随口立论便达战略高度,唯眼光不同,格局稍异耳。乃笑曰:“哈哈,正方已谋庐江矣?”
李严正色曰:“主公,庐江乃豫章江北屏障,不可不图。以严观之,主公非平庸守成之主。乱世将至,主公若无远虑,豫章恐难保全。”
李严此语,既表忠心,亦显学识。李虺识其意,亦有其期之野心。况虺知史:昔孙策攻庐江而据之,孙氏兄弟始终紧握此地,足见其重。庐江石亭,更是周鲂断发赚曹休之古战场,其争夺之久、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 此亦虺昔留重兵屯守、开发大别山之故也。
“正方所言甚善。” 李虺颔首,“待筑城事毕,便令张顺往彭蠡泽,择地建新船厂。”
“主公英明!” 李严适时进言,李虺仅淡淡一笑。
徐州彭城国彭城,七月正午,暑气最盛。日光炙烤,空气燥热难挡,地石发烫,树页草叶皆蔫。放眼旷野,唯刺目白光,无鼠迹可寻。
此时人畜皆避于阴凉,唯蝉鸣聒噪不休。
城西一不起眼小土山,林中十数形貌各异、满身尘土之男子,横躺竖卧于树荫避暑。诸人皆着青灰葛布短衣,旁散锄头、锹镐等农具,看似士家仆役。然其酣睡时,总有二三醒者,半倚树下,分向察视动静。
天热衣敞,可见每人颈间悬一黝黑挂饰,似兽骨所制。
日渐西斜,暑气未消,吸入空气仍觉发烫。醒者打哈欠斜倚树上,待同伴苏醒,亦四望周遭。
忽有一人神色紧张,示众噤声,侧耳细听。未几,急摆手令众人藏匿。诸人习以为常,有序伏于长草,借植被掩形。
俄而,山下大道出现一牵马男子。其为烈日所炙,头巾覆首遮阳,边走边望,旋解马背上水袋欲饮。然水袋仅余数滴,仅润嘴唇。男子仰首倒袋,终只几滴落舌,无奈吮吸水袋边缘湿润处,复牵马前行。
山上诸人见男子远去,皆从草丛起身。一人盯其背影,对旁人道:“吾观此人,似子孝少爷?”
旁人望良久,摇头曰:“非也,吾未见其似子孝少爷。且子孝少爷与主公皆在青州,何以至彭城国?我等亦未得消息,必是汝看错矣。且歇息,待天凉,复挖刘戊老鬼。”
前者闻 “刘戊老鬼”,显露失望与怠惰:“又是此老鬼!不知藏于何处?我等几掘遍彭城附近帝王吉地,仍未得见,莫非其不葬于此?”
闻及寻楚王刘戊墓之事,周遭数人围拢,七嘴八舌发牢骚。
一人曰:“刘戊本诸侯王,若非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自杀,墓必修数十年,内多机关,陪葬亦丰。然其自杀且为反贼,墓修仓促,恐无甚好物。”
又一人曰:“然!其恐朝廷追责,墓必不依王制,故我等寻之费力。”
另有一人曰:“不如寻长沙王、海昏侯墓,其址明确。海昏侯刘贺曾为帝,乃武帝亲孙,墓中必有奇珍。”
一人反问:“汝知何以寻刘戊墓耶?”
“此离沛国近耳!” 另一人对曰,“彭城距沛国萧县甚近,至谯县亦仅二百余里。若掘得宝物,可速送主公故里。”
诸人言谈间,天渐暗,热浪渐退。一似为首者曰:“罢了,天凉矣,诸位加紧。今夜若能掘得刘戊老鬼,甚善。牛二娃,今日赖汝 —— 若得夯土,便是大功!”
牛二娃者,即昔混入曹府之牛刚也。其为曹仁所重,携之同行,为摸金校尉。两年间与石猿山失联,欲寻咸亨商行亦无由。
竟摸金校尉行事隐秘,见不得光,所掘珍宝皆由专人转至曹德手中,再寻机变卖。牛刚混迹此队,终未得脱身之机。
此番为寻楚王刘戊之墓,十数人已在彭城周遭辗转半月有余。探数处疑似之地皆无所获,今夜便欲掘脚下小土山,观其所得。
牛刚随众人至土山脚下。为首者名郑强,旧业盗墓,指地嘱牛刚下掘。牛刚善挖土,令其独掘,一为省众人之力,二为防群起而掘时不慎损宝 —— 若毁值钱之物,损失甚巨。待其掘得有价之物,众人再蜂拥而上,据器物特征续掘扩功。
牛刚掘速甚快,未久便深及一人。正清坑中土,忽一铲下去,闻 “啪嚓” 之声,似有物为铲击碎。
静夜之中,此声清脆,瞬时引众人瞩目。
“牛二娃,掘得何物?” 郑强探头问坑中牛刚。
牛刚凭触感判断,对曰:“似为陶器,然土未清尽,尚不可见。” 此两年间,牛刚持铲触物无数,已能凭手感粗判所掘器物品类。
闻是陶器,郑强料今夜或有大获,急曰:“速清泥土,观其究竟!”
牛刚小心盛土入筐,递于坑外。未几,破损陶片渐露。顺陶片向旁清理,一堆二尺陶俑现形。牛刚谨取其一,递与坑外郑强:“此下似尽是此物,莫非陪葬之器?”
郑强接俑,就火把细端详良久,曰:“娘的,此乃陪葬兵马俑!唯诸侯王墓可得用之。看来我等寻得兵马俑坑,刘戊老鬼之墓必在左近一里之内!”
众人闻言,初现之喜色立消。
“一里之地?不知又要掘多少日!此破俑亦无用也!”
“蠢货!依规制,兵马俑必在主墓之西。我等往东行约一里,便可得刘戊老鬼!” 郑强斥曰。
其言重燃众人希望,然有人质疑:“郑头,此言当真?”
郑强不耐:“休要多言!汝以为兵马俑何人皆可用?此乃实打实诸侯王待遇!纵非刘戊老鬼,墓中亦必有丰饶珍宝。少废话,留二人填此坑,余者随我东行!”
郑强抬首观星辨向,引众东去。
正是:
西园兵备谋权柄,江左筹谋待时机。
盗迹昏灯寻古冢,风云欲起孰先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