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逸和殷佳璐在屋内,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绘制着应对楚凌轩的策略图。每一条线,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担忧。“无论如何,我们不能退缩。”辰逸目光坚定地看着殷佳璐,殷佳璐点头回应。就在此时,屋外传来一阵细微的声响,像是有人在刻意压低脚步声靠近。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涌起警惕,不知来者是敌是友。
辰逸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示意殷佳璐躲在一旁,自己则小心翼翼地靠近房门。当他猛地拉开门时,只见铁虎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外。“辰公子,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宣您即刻进宫,说是有要事相商。”铁虎急忙说道。
辰逸心中一凛,与殷佳璐交换了一个眼神。这突如其来的宣召,不知是福是祸,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我这就进宫。”辰逸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铁虎匆匆离去。
当辰逸踏入宫殿时,皇帝正坐在龙椅上,神色凝重。看到辰逸进来,皇帝微微抬手:“辰逸,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听听你对科举改革,究竟有何见解。”
辰逸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向皇帝阐述自己对科举改革的见解。“陛下,如今科举制度看似繁荣,然实则暗藏诸多弊端。”辰逸条理清晰地说道,“寒门士子虽不乏才华横溢之人,却因资源匮乏,难以与世家子弟公平竞争。世家大族把控诸多科举资源,使得科举之路,沦为他们巩固家族势力的工具。”
皇帝微微皱眉,示意辰逸继续说下去。辰逸见状,心中稍定,接着道:“科举现状如此,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方向,应着重于公平与实效。公平,即打破世家对科举资源的垄断,让寒门士子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实效,则是要选拔出真正有治国理政才能之人,而非仅通诗词文章之辈。”
说到此处,辰逸停顿了一下,观察皇帝的反应。见皇帝认真倾听,并无不悦之色,便继续详细说明具体措施:“陛下,可在科举考核中,增加对时务策论的比重。让考生针对当下国家面临的民生、经济、军事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设立专门的审查机构,对考生的身份背景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世家子弟冒名顶替、徇私舞弊。”
皇帝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对辰逸的观点表示认可。“嗯,你所言极是。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若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选拔出真正的贤才,国家社稷如何能长治久安。”皇帝缓缓说道。
辰逸看到皇帝的反应,信心大增,更加深入地探讨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应对策略。“陛下,改革科举,必然会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定会极力反对。但为了大楚王朝的未来,我们不能退缩。”辰逸目光坚定地说道,“可先从一些小的方面入手,逐步推进改革。比如,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新的科举考核方式,待取得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如此,既能减少改革的阻力,又能让各方看到改革的好处。”
皇帝抚须沉思片刻,道:“你这想法倒是周全。只是,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如何说服他们支持改革,还需从长计议。”
辰逸心中明白,这是改革路上最大的难题。但他早已有所准备:“陛下,可召集朝中大臣,召开御前会议,让大家各抒己见。臣愿在会上,详细阐述改革的利弊,争取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同时,陛下也可暗中调查那些与世家大族勾结、阻碍改革之人,以雷霆手段处置,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反对势力。”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辰逸,你能如此深谋远虑,朕很欣慰。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操之过急。”
辰逸赶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谨慎行事。”
天色渐晚,宫殿内的烛火摇曳。辰逸与皇帝又商讨了许久,才告退离开。此时的辰逸,心中既有喜悦,又有担忧。喜悦的是自己的改革见解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担忧的是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推行改革必然困难重重。
当辰逸走出宫殿时,夜空中繁星点点。他抬头仰望星空,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为科举改革拼尽全力,为天下寒门士子谋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