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县的天空,是一种被工业尘埃浸染过的灰白。时值深秋,风从旷野吹来,卷起路边的枯叶与尘土,带着一股萧瑟而粗粝的气息。这里的空气,与古县那份即便在挣扎中也保有的温润截然不同,它更冷,更硬,仿佛也预示着这片土地上问题的坚硬与冰冷。
林晓的车驶入清江县委大院时,正值午后。阳光勉力穿透云层,在大楼斑驳的墙面上投下稀薄的光影,非但没有带来暖意,反而衬得那栋略显陈旧的建筑更加肃穆,甚至有些压抑。几棵老槐树在风中摇晃着光秃的枝桠,像几个沉默的、打着寒噤的老人。
她没有提前通知,只带着组织部的调令,径直走向县委书记郭宏明的办公室。走廊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纸张和消毒水混合的气味,脚步声在空旷中回响,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孤独。
秘书通报后,林晓推门而入。办公室很宽敞,但陈设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与赵立群那种刻意营造的“文化底蕴”不同,这里透着一股实用主义的冷硬。县委书记郭宏明从一堆文件后抬起头,他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敦实,脸庞黝黑,眼角刻着深深的皱纹,像被风沙长期侵蚀过的岩石。他看人的眼神直接,甚至有些锐利,带着一种长期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林晓同志,欢迎。”郭宏明站起身,握手很有力,但时间很短,透着一股公事公办的利落,“路上辛苦了。你的情况,市委组织部已经沟通过了。我们清江,正需要你这样有魄力、有经验的干部来加强纪检工作。”
他的话语标准,得体,却像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感受不到温度。林晓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份“欢迎”背后,是一种审慎的观察,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郭书记,以后就在您领导下工作了,请多指教。”林晓语气平静,不卑不亢。
“指教谈不上,互相学习。”郭宏明摆了摆手,示意林晓坐下,自己则重新回到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仿佛那里才是他掌控一切的堡垒。“清江的情况,可能比你之前处理的古县要复杂一些。我们是农业县,底子薄,历史包袱重,发展任务紧迫啊。”
他没有直接提“虚假扶贫”几个字,而是先定下了“发展任务紧迫”的基调。林晓不动声色地听着,心中已然明了,这将是一场与古县风格迥异的较量。赵立群的“假”是张扬的、浮于表面的;而清江的问题,可能更深地埋藏在“发展”这面旗帜之下。
“关于你的分工,”郭宏明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推到林晓面前,“县纪委这边,你全面主持日常工作。当前的重中之重,是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保障‘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攻坚战’的顺利推进。特别是要保驾护航,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不被歪风邪气干扰。”
“保驾护航”。林晓在心里细细品味着这个词。在她的字典里,纪委的职责是“监督执纪”,是“利剑”,是“探头”。而在郭宏明这里,首要任务变成了“保驾护航”。一词之差,折射出的或许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理念和权力逻辑。
“我明白。”林晓接过文件,没有急于翻开,“我会尽快熟悉情况,围绕县委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监督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发展。”
郭宏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想从她平静的面容下读出些什么。片刻,他点了点头:“好。你的办公室已经准备好了,就在楼下。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直接找办公室。晚上县委有个简单的接待,你也参加一下,算是接风,也顺便熟悉一下班子的其他同志。”
离开郭宏明的办公室,林晓在秘书的引导下,来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办公室。房间比郭宏明的小很多,桌椅文件柜都是半旧的,带着前任留下的痕迹。窗外正对着大院的后墙,视野有些逼仄。
她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声响,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那种熟悉的、面对新挑战时的孤寂感,再次悄然袭来。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清江县灰蒙蒙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窗棂上细微的灰尘。
这里没有古县那种亟待喷薄的民怨,没有陈秀莲那样眼神炽热的群众,也没有周志强那样可托付的战友。有的,是一种更沉闷、更胶着、仿佛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的氛围。郭宏明那句“保驾护航”,像一块无形的巨石,预先划定了她工作的边界。
她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了那本来自古县的、边角磨损的蓝色笔记本——周志强的馈赠,还有那本牛皮纸封面的《民生监督员工作手册》。将它们并排放在空荡荡的办公桌上,仿佛将古县的魂,安放在了清江的躯体上。
古县的经验告诉她,无论问题以何种面目出现,根源往往在于权力的失范与民意的堵塞。清江的“虚假扶贫”,其下掩盖的,或许不只是几个贪腐分子,更可能是一整套为了“政绩”、为了“发展速度”而扭曲的执行逻辑。
她翻开周志强的笔记本,里面那些曾经被压抑的、关于文旅发展的真知灼见,此刻读来,更像是一种隐喻——在任何地方,真实的声音与急功近利的虚假之间,都存在着永恒的张力。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和隐约的谈话声,是这栋大楼里固有的节奏。林晓深吸一口气,将心头那丝孤寂感强行压下。她知道,在这里,她必须比在古县时更加谨慎,更加善于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辨别暗流的方向。
她坐回到椅子上,打开了郭宏明给她的那份分工文件,同时也点开了电脑上加密的初步举报材料。举报材料里,那些关于扶贫项目造价、资金流向不明的线索,与文件上冠冕堂皇的“保驾护航”要求,形成了尖锐而无声的对照。
窗外,清江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如同墨汁滴入清水,迅速弥漫开来。林晓台灯的光芒,在这间陌生的办公室里,撑开了一小片坚定而明亮的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