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一转,李世民拿起马鞭,用力一鞭子抽在了李承乾的脸上。
李承乾:“陛下用马鞭是家法还是国法?若是家法,陛下是在替母亲惩罚我吗?”
李世民的眼皮抖动,目光之中带着愤怒:“你还有脸提你的母亲。”
李承乾双目瞪圆,
“我吃母亲的奶水长大,为什么不能提?玄武门那天早上,是母亲守在我门前,手持短剑阻止任何人伤害我,他会用马鞭抽他的儿子吗?
你忘了母亲临终前的嘱托!”
“你杀了你的兄弟,你立杨王妃为王妃!你想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
李世民脸上满是震怒,“承乾!”
李承乾眼底满是不甘和愤怒,大声嘶吼道:“请陛下称太子!”】
大汉,未央宫中,
汉武帝站在窗前,凝视着遥远的天幕,心中涌起了千头万绪。
他不禁感叹道:
“好一场父子相逼的场面啊!”
他的思绪渐渐飘回到了唐朝,想起了那个被称为李承乾的太子。
据他所知,李承乾谋反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的父亲李世民对另一个儿子李泰过分宠溺,导致李承乾心生不满和恐惧。
“这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却如此偏爱一个儿子,这无疑会引起其他皇子的嫉妒和怨恨。”
汉武帝摇摇头,继续沉思着,
“而这唐王朝的李家,似乎都在上演着兄弟相残的悲剧。
李世民自己不就是弑兄杀弟才登上皇位的吗?
如今,他李世民偏心泰王,甚至逾制。
这李承乾又怎能不心生绝望呢?”
汉武帝越想越觉得李承乾实在是有些可惜。
他认为李承乾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最终才选择了谋反这条路。
“若是李承乾没有遇到李世民这样的父亲,或许他会是一个出色的太子,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只可惜,命运弄人啊!”
汉武帝叹息着,对李承乾的遭遇深感惋惜。
在大明的奉天殿上,
天幕之中播放着一段视频,画面中的情景让朱元璋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李承乾确实令人惋惜啊!”
朱元璋感叹道,
“他本身并没有犯错,却因为李世民过度宠溺李泰,而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无辜牺牲品。”
一旁的朱标也不禁感慨:
“李世民实在是过于强势了,而李承乾当了整整十五年的太子,长期处于压抑之中。
尤其是在他从马上摔下来导致跛脚之后,心理上的压力更是让他最终自暴自弃。”
朱标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如果李世民能够多关心一下李承乾,或许李承乾的结局就会完全不同了。”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伸手摸了摸儿子朱标的头,安慰道:
“标儿,你不必担忧。咱绝对不会像那李世民一样偏袒你的弟弟们!
你永远都是咱的太子,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朱元璋顿了顿,接着半开玩笑地说道:
“当然,如果你哪天突然想要谋反,咱二话不说,立马就让你当皇帝!
到时候,咱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当太上皇!”
朱标一阵惶恐,立即行礼:“父皇,儿臣不敢!”
朱元璋扶起朱标,“标儿,记住,你是咱的嫡长子,也是咱最爱的儿子!
你的地位无比稳固,咱之前说的也不是笑话,大明的江山迟早都得交到你的手中!”
【第四位,洪武皇帝嫡长子!朱标
在这几位‘难产’的太子中,朱标无疑是最名正言顺,根基最稳固的储君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便立马将嫡长子的朱标立为太子。】
【而他对朱标倾注的心血,丝毫不亚于前三位的帝王。让宋濂名儒为他授业,让左丞相李善长任太子少师。
开国元勋进入东宫体系,而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对待兄弟仁善友爱。】
大秦,
咸阳城皇宫之中,正在吃小米饭的始皇帝被天幕之中的画面吸引了,
“这朱标有班底,又有朱元璋的看重,这样的人按照逻辑来说当皇帝的话,比较稳,怎么还成为了最遗憾的太子?
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差错?”
大唐,
唐高宗李治站在巍峨的宫殿前,仰望着天幕之中视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视频中的画面,让他想起了儿子李弘,那个曾经让他无比骄傲和疼爱的太子。
李弘聪明伶俐、仁厚善良,深得李治的信任和宠爱。
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年轻的生命如此残酷,不到 24 岁的他,竟然意外地离开了人世。
“朕的太子啊,你为何如此早逝?”
李治喃喃自语道,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的儿子,那个本应继承大统、治理国家的太子,就这样离他而去。
“朕的太子和大明的太子何其相似,可却早逝。”
李治叹息着,大明的太子也是一位才华横溢、备受瞩目的储君,但同样英年早逝。
“若不是早逝,他必能当好皇帝!”
【朱元璋对此颇为满意,甚至说出了六部奏事,皆先请太子裁决,再报皇帝。
然而,命运却给大明王朝开了一个玩笑。】
紧接着响起了视频之中响起了《大明不妙曲》
【洪武二十五年,长期操劳国事的朱标在奉旨西巡返京之后一病不起,朱元璋亲调汤药,群臣昼夜祷告,却未能挽留这位帝国的继承人。
朱元璋悲痛万分,一个未死于阴谋,猜忌的储君,最终倒在了命运的脚下。】
北宋时期,
宋徽宗站在宫廷的高处,仰望着天幕之中的视频。
他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口中喃喃自语道:
“依朕之见,这朱标才是最为遗憾的太子啊!”
宋徽宗心中暗自思忖,朱标一人独占“嫡长贤”三个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他不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而且自幼聪慧过人,品德高尚,深受朱元璋的喜爱和器重。
可以说,朱标是朱元璋倾注了一生心血所打造的完美继承人。
宋徽宗不禁为朱标的早逝而叹息,他拿起案几上的毛笔,在洁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一幅画作渐渐呈现出来。
画面之中,一个身着华服、气质高雅的男子正端坐在书房之中,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沉稳和睿智,正是明太子朱标。
大明,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