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套制度也将开启官员们内卷至死的时代。未来大明的官员若不付出常人百倍努力,就会被同僚踩在脚下,甚至踢出官僚体系。想要保住官位或晋升,就必须拼命内卷,只有卷死别人才能生存。
当然, 之法并非没有——只要全体官员集体躺平即可。但这可能吗?就像燕长倾前世那些996、007制度,难道人们不知道只要团结 就能恢复八小时工作制?不,人人都知道,却无可奈何。
因为总有人会加班——可能是工贼,也可能是急需救命钱的苦命人。对后者而言,别说加班,卖命换钱都愿意。旁人有什么资格劝他们躺平?毕竟别人躺平或许无碍,他们躺平却可能家破人亡。
总有人需要这份工作——他们不是富二代,失去工作就失去生计。所以即便面对996,也只能咬牙忍受。
像这样被迫失业的人,谁来承担他们的生计?!
只要还有人甘愿加班,只要有人急需用钱,只要有人渴望工作,那么996、007的工作模式就难以消除。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大明官员。
你不愿为官,自然有人争着要做官。
你不想争取奖励分成,过上奢华生活;总有其他官员渴望财富与享受。
你拒绝拼命内卷以提升权势;自有同僚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所谓官员集体懈怠,只要少数人仍在奋斗,多数人的消极便失去意义。
更极端些,若官员真敢集体摆烂。
只需裁撤部分人员,补充新鲜血液。
甚至启用皇室培养的年轻有为者,立刻就能打破这种僵局。
毕竟除了不可替代的核心官员,其他人不过是可以随时更换的零件罢了。
自【底薪+绩效+考核】制度推行后,燕长倾已能预见未来官场的激烈竞争。
他乐见这种内卷局面。
反正被卷死的不会是他。
况且官员内卷对百姓有益。
官员越内卷,意味着为百姓办的实事越多。
这对平民百姓自是好事,就当官员们在无私奉献。
燕长倾始终站在平民立场。
只要百姓得利,他和朱元璋一样,不介意把官员当牛马驱使。
况且他并未 官员必须服务百姓,不愿为官大可辞去。
但既然选择做官,享受特权待遇,那么服务黎民也是理所应当的交换。
燕长倾认为这很公平。
......
夕阳西斜,燕长倾望了眼天色,又低头测算旗杆投下的阴影。
酉时将至,他合上手中的《屠龙技》讲义,结束了今日的讲授。
今日讲解的是《屠龙技·第二核心之【钱与利】》最关键的论断是:货币即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的根基在于公信力。
对朝廷与天子而言,公信力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只要公信力尚存,朝廷与天子就永远不会真正陷入财政困境。
因此,朝廷与天子必须时刻维护、巩固自身的公信力。
昨夜琉璃拍卖会上挥金如土的富商,或是其他权贵官员......
除非陛下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他们确有 枉法之举......
否则陛下不可轻易动他们分毫。
贸然行事,首当其冲受损的便是陛下与朝廷的公信力!
公信力一旦崩塌,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建立公信力远比摧毁它困难得多。
若因陛下一时意气,导致皇室与朝廷威信受损......
想要挽回,就绝非易事了。
燕长倾直视朱元璋,神情肃然。
他今日长篇大论,初衷便是要劝阻朱元璋借拍卖名录之名,对参与竞拍的商贾权贵下手。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未再多言。
但心底终究打消了借机清算昨夜竞拍者的念头。
今日聆听燕长倾讲授《屠龙技》整日,他已然明白天子与朝廷公信力的分量。
既知利害,自然不会做出有损威信之事。
注意到朱元璋在教室后方默许的态度,燕长倾嘴角微扬,执笔在宣纸板书上挥毫泼墨,同时娓娓道来:
《屠龙技·第二核心【钱与利】》健全高效的财政体系须具备三大支柱。
其一,财政运作的根基在于统一货币计量。朝廷当以大明通行宝钞替代谷物本位的制,确立宝钞为核算基准,同步推行货币税制改革,自上而下重塑宝钞信用体系。
其二,实现财政集权与公私分离,方能发挥预算核心效能。恳请陛下划分内帑与国库界限,收回五部财权统归户部。唯此户部方可统筹岁入,精准调控宝钞发行——既防超发通胀,又避少发通缩,维系宝钞币值长治久安。另需提升商税地位,四民并重以拓财源。
其三,厘清地方行政层级。请陛下明定行省制度:或采省府州县四级架构,或行省州县 体系。同步设立税务监察司,岁征时节直抵地方稽查,杜绝层层盘剥。辅以底俸+提成+考绩新制,使官员勤政可得厚禄。
(在推行底薪加提成奖励与绩效考评制度的同时,必须强化督察院的监督职能,既要监督 六部百官,也要监管地方各级行政机构。
确保底薪加提成奖励与绩效考评机制能够规范有序地运转。
待上述措施全面落实后,一个相对完善的国家财政体系框架便初步成型。
当然,这套体系必然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需要持续优化升级。
但循序渐进即可,只要前述措施落实到位。
大明的财政体系即便不能脱胎换骨,也必将比现有体系改善数十倍。
燕长倾搁下炭笔,转身面向朱元璋夫妇及朱标等皇子,垂眸沉思。
【应该没有疏漏了】
【当务之急是打消朱元璋钓鱼执法的念头,转变重农抑商政策】
【其他细节后续再完善】
琉璃拍卖会第三夜,顶层包厢内传来悠扬戏文:
八卦亭台聚仙缘...
梧桐战马配金鞍...
燕长倾听着《斩韩信》的唱段,转头询问锦衣卫千户陆文昭与裴纶。
“这戏班子是谁安排的?!”
“唱得真不赖!!!”
燕长倾儿时常随祖父母去听戏,那时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聚在台下,乌泱泱坐满整片场地。老人们带着孙辈其乐融融看戏的场景,成了他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在祖辈熏陶下,他对戏曲也算略知一二。
如今大明洪武年间的梨园艺术尚未达到后世鼎盛,燕长倾原以为这个时代的戏曲不过尔尔。可当台上唱腔一起,他立即改变了看法——虽不及后世剧种丰富,但在唱念做打、情感表达等技艺层面,这些承袭唐风、历经宋元锤炼的艺人,早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他听来,眼前表演比童年记忆中的乡间戏班强过千百倍,犹如国手与票友之别。
“回大人,是卑职安排的。”陆文昭躬身禀告,“先前您吩咐莫让戌时入场的宾客枯等,属下便寻来这个新到应天谋生的戏班。虽不懂行,但听闻他们技艺精湛......”
“做得很好!”燕长倾赞许地打断道,“散场后去问问,可愿长期为我演出。我打算建座戏院,酬劳按市价五倍计算,另包食宿。”
他正筹建的农学院大学城里规划了娱乐区,戏曲正是理想的休闲项目。既然偶遇这般好班子,自然要招揽麾下。
“属下明白!”陆文昭干脆利落地应下。
陆文昭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根本没把戏班子的意见当回事。待会儿下去不过是走个过场通知一声罢了。
无论他们愿不愿意,这些戏班子都必须老老实实搬到燕长倾指定的地方去唱戏。
虽然陆文昭还不清楚燕长倾的具体身份,但他确信这位大人的地位至少与皇子相当,甚至可能比肩太子。
锦衣卫指挥同知蒋瓛曾明确下令:
若燕大人与非太子的皇子同时遇险,必须优先保护燕大人!
这命令并非蒋瓛自作主张,而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亲自传达的。而毛骧,正是奉了朱元璋的亲口谕令。
在陆文昭看来,能让这些戏班子为燕长倾效力,简直是他们祖上积德。若有人不识抬举,他不介意让这些人见识见识绣春刀的锋芒,或者锦衣卫大牢的滋味。
一个戏班子可能不够,你再在应天府物色两个技艺精湛的。待遇条件照旧。燕长倾又补充道。
他心中已有了戏剧编排的构想。若能完美呈现,或许能给朱元璋一个惊喜。不过要实现这个构想,至少需要三倍于现在的演员规模。好在农学院大学城占地三千亩,扩建戏院完全不是问题。
遵命!陆文昭立即应下,暗自盘算着应天府还有哪些知名戏班,准备连夜派锦衣卫他们过来。
燕长倾简单交代完戏班事务后,目光重新投向楼下的琉璃拍卖会。
一件件稀世琉璃珍品接连被各路豪商、商会和权贵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曾与燕长倾有过节的胡文安,这几日已拍下不少珍宝。
燕长倾之所以注意到胡文安,并非刻意关注。只因在场众人皆披黑袍戴面具,由侍女代为竞价。唯独这位丞相之子毫不遮掩,不仅以真面目示人,每次竞价更是亲自出声。
【这般张扬,即便胡惟庸没有异心,迟早也要被这个儿子连累。】
【倒要看看是父亲先害了儿子,还是儿子先害了父亲。】
燕长倾冷冷扫了胡文安一眼便收回目光,静候今晚最后一件压轴拍品。截至目前,三场拍卖累计已近两千万两白银,只剩最后这件珍品尚未落槌。
楼下拍卖师声嘶力竭地喊道:诸位贵宾,接下来这件琉璃至宝堪称空前绝后!
十二名侍女分成三组,每组四人抬着一个等身木箱缓步上台。第一个箱子揭开红布的瞬间,全场权贵无不震惊起身——箱中赫然是一柄通体晶莹的琉璃宝剑!
此剑名为琉璃雪霁,长三尺一寸,取材自万年雪山寒冰与深海珊瑚玉,更在雷雪交加时引天火淬炼而成!
“历经七天七夜的锻造,铸剑台上空始终被雷云笼罩,狂风暴雨昼夜不息!!!”
“待到第八日破晓,神剑出世之际,漫天雷暴骤然消散,肆虐的风雪戛然而止,苍穹澄澈如洗,更有第一缕璀璨朝霞注入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