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五年八月初八,寅时的成都尚沉浸在一片墨色之中。贡院外的通济门大街上,露水在青石板缝隙间凝结,被两侧悬挂的羊角灯笼映出点点微光。灯面上成都府学的朱字在晨风中轻轻摇曳,光影在地上交织变幻,混合着士子们身上的皂角清香、墨锭气味,以及兵丁甲胄上的铁腥气息,凝聚成秋闱特有的紧张氛围。
寅时三刻,贡院辕门内侧传来清脆的梆子声。两扇朱漆大门一声被推开,一队皂衣胥吏鱼贯而出。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吏,手捧厚重名册,站在高台上清了清嗓子,高声喝道:诸生听令!按州县次序列队,验浮票、查夹带!凡夹带文字、私藏笔墨者,革去功名,枷号一月!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周廷玉跟着黔籍士子的队伍排在后面,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前方的查验流程:士子们先到高台前递交浮票,老吏对照名册唱名,然后到旁边的矮桌前接受搜身。两名精壮皂隶搜查得极为仔细,解腰带、脱鞋袜、拆发髻,连袖口缝线都要逐一捏过。
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被从袖口搜出小抄,皂隶当场撕破他的长衫,厉声喝道:拿下!送提学衙署发落!少年面色惨白,被兵丁架着拖走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周围士子见状,不禁发出一阵唏嘘。
轮到周廷玉时,老吏接过浮票,眯着眼睛仔细端详:周廷玉,黔籍毕节卫,父周必贤,禄国公?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正是。周廷玉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却不失气度。
老吏了一声,用朱笔在名册上重重画了个勾:进去吧。
搜身的皂隶捏到他腰间玉佩时顿了顿。玉佩上的星纹在灯笼下泛着温润光泽,周廷玉轻声道:家传玉佩,非违禁之物。,这兵丁由又检查了廷玉的其他物品,还好,那椒盐饼只是被掰为羁几块看了,并未被捏成齑粉。确认一切无误后道:穿上鞋,去领号板!
丙字三十六号。竹板上用朱砂写着编号,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周廷玉随着人流穿过石拱门,眼前豁然开朗——数以百计的青砖号舍整齐排列在广场上,每间不过六尺高,仅容一人宽。通道狭窄,两侧站立着手持木棍的号军,见到有人走错便立即喝道:丙字号往那边!不要乱走!
号舍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混合着淡淡的尿骚气。周廷玉推开丙三十六号的门,一股尘土与旧木的气味扑面而来。一尺宽的条桌靠墙摆放,上方有个小木板充作书架,凳下塞着陶制号筒,角落里放置着锡制油灯,灯盏里只有小半盏灯油。
他挂好号板,开始仔细整理考篮。两支紫毫笔——赤水河产的笔锋刚劲适合楷书,宣州兼毫柔软适宜行书。歙州油烟墨上刻着二字,在砚台上慢慢研磨开来,散发出淡淡的松烟香气。贵州皮纸质坚韧不易渗墨,草纸折成四折放在左侧,油纸包着墨璃准备的椒盐硬饼和盐渍梅干。
整理完毕,他仔细检查号舍:条桌略微倾斜,找来碎瓦片垫平桌腿;油灯芯太短,用小刀轻轻挑出更长一截;号筒有异味,撕些草纸铺在筒口遮挡。完成这些准备,天色已经蒙蒙亮。通道里号军开始催促:都进号舍!卯时三刻发卷,关门封门!
周廷玉闭目静坐,在心中梳理今日的考试内容。明朝乡试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必须紧扣程朱理学注解。想起赵汝霖学正的提醒——主考方奉安重视经义,副主考李文启看重实务,答题时四书义要紧扣朱子注疏,五经义可结合西南实际,策论则要多提黔地实例。
三声炮响,卯时三刻到了。
胥吏捧着试卷挨个发放。丙三十六号!周廷玉开门双手接过试卷。厚实的宣纸卷面上,首页盖着四川乡试主考关防朱印,下方写着第一场 四书义三道。
第一题出自《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周廷玉没有急于下笔,先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词:政刑——禁恶,德礼——养善。想起程济先生在青阳书院讲课时的教诲——解经需先明圣贤本意,再结合时事。如今西南初定,改土归流正在推行,许多土司仍沿用严刑峻法统治土民,导致民怨沸腾;而父亲周必贤在黔地推行以德化民,以礼正俗,让汉民与土民共耕共学,短短几年就使村寨安定下来。
思路明确后,他提笔破题:圣人论政,旨在辨本末、明缓急。政刑者,所以禁恶于已然;德礼者,所以养善于未然。承题进一步阐释:夫政者,法制之谓也;刑者,惩罚之谓也。以法制导民,以惩罚齐民,民虽不敢为恶,然其心未必服。起讲引用《礼记?乐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阐明孔子提出德礼之教的背景。
正写间,他忽然听到隔壁号舍传来轻微的咳嗽声,接着是压抑的啜泣。透过竹篾窗隙,可见邻号是个年过四旬的老秀才,正对着试卷摇头叹息,手指因紧张而不住颤抖。周廷玉想起这一路见闻:多少寒窗十年的士子,将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考试上。他深吸一口气,继续专注答卷。
起股结合黔地实例时,他特意选用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推行教化的案例,中股以诸葛亮南征为例,论述仁德教化之功。后股援引秦汉治国之道,束股总结德礼为政之本。
写完第一题,辰时已过半。他放下笔活动手腕,指尖无意间触到颈间玉佩,温凉的触感让思绪更加清晰。通道里传来其他士子书写的声,间或夹杂着号军巡逻的脚步声。
他开始认真誊抄,字迹工整符合馆阁体要求。明朝科场极重卷面,字迹潦草者即便文章再好也难以获得高分。巳时过半,第一题誊抄完毕。他饮了口水稍事休息,开始看第二题——五经义中的《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泾属渭汭之义,并论西南贡道之利。
泾属渭汭指的是泾水汇入渭水的入河口。周廷玉破题:《禹贡》记雍州地理,旨在明山川之脉络、贡道之通达。泾属渭汭者,谓泾水自北而来,汇入渭水之曲;而西南贡道,亦如泾渭之汇,连接中原与边地。承题解释:泾水发源于雍州之北,流经数千里至渭水之曲汇入,此乃自然之理;西南贡道起于滇黔,经蜀地至中原,连接边地与京师,此乃人文之脉。
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号军急匆匆地跑过,隐约听到有人晕倒了的呼喊。周廷玉抬头望去,见不远处一个号舍前围了几个人,想必是有士子体力不支。他想起墨璃特意在考篮里放的盐渍梅干,取出一颗含在口中,酸味顿时让人精神一振。
申时天色渐暗,周廷玉点亮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桌面。他开始检查试卷,四书义、五经义、策论逐一审阅,修改几处不满意的地方——如水西土司奢香夫人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每斤盐价达三文钱每斤盐价达三文钱,较中原贵两倍,使表述更加准确妥当。
誊抄完毕已是酉时过半,戌时初刻,三声梆子响彻贡院。丙三十六号!交卷!胥吏核对姓名编号后,在名册上打了个勾:出号舍,从龙门出去,不许停留!
周廷玉走出号舍,沿着通道缓缓外行。士子们大多已交卷,正陆续外出,人人面带疲惫,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垂头丧气。他看见张文远正与仆从谈笑风生,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杨慎则低头锁眉,似乎对答题情况颇为担忧。
走出龙门,广场上灯笼已经点亮。磐岳等候在出口处,立即迎上前来:公子辛苦了!考得如何?
周廷玉微微一笑,声音虽带疲惫却十分坚定: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