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雷暴掠过昆仑山脉时,小药(已是万国药学院第17任山长)正站在射电望远镜阵列前调试参数。屏幕上的星系光谱突然出现异常波动,其中猎户座旋臂的辐射频率,竟与药学院基因库中唐代枸杞籽的共振频率完全吻合——控制台的打印纸自动吐出,墨迹在纸上晕出株“万国春”的轮廓,花心的位置,正好对着火星基地传来的最新坐标。
“山长,月背科考站发现了个金属匣!”助理捧着全息投影设备跑来,投影中的匣体布满陨石撞击的凹痕,“探测器扫描显示匣内有有机物残留,成分与西州古井出土的当归根茎完全相同,特别是那处被虫蛀的孔洞,尺寸和《万国药谱》记载的‘千年药虫’蛀痕严丝合缝。”她放大投影的瞬间,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红光,照得整面墙的基因序列图谱都泛着血色,像极了姜瑶当年在雪域见过的红雪。
调试用的校准液突然沸腾。小药俯身查看,发现烧杯底部沉着块纳米级芯片,芯片的电路纹路与敦煌经卷里的“药脉图”线条完全重合。他用激光笔照射芯片时,液体“噗”地溅起水花,在天花板上凝成行荧光字:“公元2189年,于火星土壤检测到‘和合草’基因片段,其序列与地球样本的差异度为零——注:该样本根系缠绕着块唐代青铜残片”,笔迹是赵念瑶晚年的电子签名,却在标点符号处,带着姜瑶手稿特有的墨团。
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突然转动。小药顺着转动的角度拉动操纵杆,隐藏的储藏柜应声弹开,里面的低温容器里,冻存着二十种跨越星际的药材样本:地球当归的切片泛着生机,火星改良雪莲的花瓣结着冰晶,月球培育海藻的细胞带着辐射纹……最底层的容器中,沉着枚钛合金印,印文是“药脉越世”四个立体字,印纽的白鸽翅膀上,刻着从唐代到未来的药脉纪年,其中“开元十年”与“公元2200年”的刻度完全对齐。
“这容器是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里分离的。”首席科学家捧着杯合成营养液走进来,液面上的泡沫组成药碾的三维模型,“碳十四与同位素测年显示,金属匣的制造年代是公元735年,正是赵瑶公主修订《万国药谱》的年份。”他指着容器外壁的刻痕,“这‘星际结’的算法,跟您设计的基因序列比对程序完全相同,只是在编码末尾,多了段吐蕃的苯教咒语编码。”
暮色中的观测站响起警报。小药将金属匣的全息投影导入储藏柜,柜内的光谱分析仪突然弹出报告,显示匣内丝绸上的文字是用汉、藏、波斯、拉丁、星际通用语五种文字写的:“凡药脉所至,即文明所达”。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在月球背面发现的巨石阵,石块的排列方式,与《千秋药脉图》放大十亿倍后的结构,分毫不差。
谷雨的晨雾笼罩火星基地时,小药带着低温容器走进生态舱。舱内的种植架上,培育着来自不同时空的药材:唐代西州的当归苗在红光下舒展叶片,宋代雪域的雪莲籽在无菌环境中发芽,明代明州的海藻细胞在营养液里分裂……最中央的培养皿中,株“跨世草”正在生长,根茎是唐代青铜的质感,叶片带着星际尘埃的光泽,花心结着颗同时刻有“开元”与“未来”字样的果实。
“山长快看这草的花粉!”研究员举着电子显微镜跑来,屏幕上的花粉纹路突然重组,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形成个虫洞模型,“这是今早授粉时发现的,花粉里的RNA序列,正好能修复星际航行者的基因损伤——您看这组碱基对的排列,是不是和金属匣里的丝绸纤维完全匹配?”
生态舱的地板突然亮起网格。小药顺着网格的坐标敲击地面,升降平台应声启动,露出个通往地底的通道,通道的台阶上,嵌着些碳化的药渣,是“跨世草”与“万国春”的杂交种,种子的外壳上,用分子刻蚀技术写着:“每个时代的药引,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虫洞”。地底实验室的中央,摆着个量子存储柜,二十个格位对应着二十个文明阶段,每个格位的铭牌上,都记录着该阶段的标志性药材发现:唐代的“和合散”、宋代的“续脉丹”、明代的“跨洋膏”……最新的格位空着,铭牌上闪烁着“待发现”三个字。
星际商队的领航员送来个能量匣。小药激活匣体时,里面的全息影像展开幅《星际药脉图》,图中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航线,用当归藤的纹路标注,其中途经的每个星球,都标着当地的药用植物:Alpha星系的“星光草”、beta星系的“陨石花”、Gamma星系的“时空藻”……最末端的星球旁,用星际通用语写着“新药引:星尘与当归配伍”,批注的汉文小字,是姜瑶的笔迹,却带着未来科技的荧光效果。
商队行至虫洞边缘时,领航员指着舷窗外的星云。星云的形状在超光速飞行中不断变化,最终化作幅动态的《万国药谱》,其中空白的“星际篇”正在自动填充:唐代医者的批注与未来科学家的结论在页面上交织,吐蕃堪布的藏文注解与星际医师的公式相互印证,波斯医官的阿拉伯文记录与外星文明的符号完美重合……当翻到最后一页时,所有文字突然化作粒子流,注入小药携带的低温容器,容器外壁的显示屏上,出现行新的配方:“跨世散:当归(唐代)三钱、雪莲(宋代)五钱、海藻(明代)七钱、星尘(未来)九钱,以时空为药引,可治文明隔阂之症”。
抵达地球观测站时,小药将能量匣接入主系统。基地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显示出跨越千年的对话:姜瑶父亲在西州当归田说“药脉是大地的血管”,赵珩在长安太极宫写“药脉通文明”,姜瑶在雪域佛塔记“药脉无边界”,赵瑶公主在万国药学院题“药脉续古今”,赵念瑶在传承堂录“药脉载历史”……最后出现的,是小药自己的影像,他站在火星基地的生态舱里,说:“药脉是宇宙的经络”。
冬至的极光笼罩星际观测站时,小药带着量子存储柜走进庆典大厅。厅内的来宾队列里,有唐代姜氏的全息影像(鬓角别着当归花),有吐蕃赞普的基因后裔(腰间挂着雪莲香囊),有波斯医官的克隆体(袖中藏着乳香木),有外星文明的医者代表(发间插着星光草)——每个人的胸前,都别着枚“星际药脉”徽章,凑在一起便是幅完整的《宇宙药脉图》。
“山长,虫洞那边传来信号!”通讯官指着屏幕,外星文明的药材图谱正在与《万国药谱》自动比对,其中种名为“文明草”的植物,基因序列与地球的“万国春”有99%的相似度,“他们说这是他们星球的‘始祖药’,就像我们的当归,根系里藏着破解星际疾病的密钥——特别是那处变异的基因片段,正好对应着姜山长当年在西州记录的当归变异株。”
庆典的穹顶突然展开星图。小药启动量子存储柜的瞬间,柜内的药材样本突然化作流光,在星图上勾勒出药脉轨迹:从地球的长安出发,经西州、雪域、明州,穿越虫洞,抵达火星、Alpha星系、beta星系……最后在宇宙的中心,凝成株巨大的“文明根”,每条根须都连接着个文明,每条根须的断面,都印着相同的“和”字,只是用不同文明的文字书写。
“这是外星联盟送来的礼物。”外交官捧着个能量球走上前,球体的光影里,地球的当归与外星的“文明草”正在杂交,“他们说在他们的创世神话里,最早的医者也是位‘瑶’姓女子,用星球的本源药材治愈了文明的分裂——您看这光影里的药碾,与姜山长笔记里画的昆仑墨玉药碾,连纹路里的气泡都完全相同。”
暮色中的观测站亮起亿万个光点。小药站在庆典大厅的顶楼,望着屏幕上的星际药脉:地球的医者在教外星留学生辨识当归,吐蕃的后裔在给星际医师讲解雪莲的药性,波斯的克隆体在用量子显微镜展示乳香的分子结构……每个文明的代表身上,都穿着绣有药纹的服饰,服饰的内衬里,都印着同一句话:“我们都是宇宙药脉的根须”。
他的钛合金印在胸前轻晃,与腰间的能量匣碰撞出能量波纹,像在重复赵念瑶临终前的话:“所谓越世,不过是让每种药脉都能跨越时空;所谓宇宙,不过是让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药根。”
许多年后,已是星际药脉联盟主席的小药,站在银河系中心的观测塔上,看着全息投影里的《宇宙药谱》。最新的篇章里,记载着他当年在虫洞发现的“时空药引”,这种由地球当归与外星“文明草”杂交而成的药材,根系已蔓延至已知的每个星系,每条根须的末端,都长着颗果实,果实的断面,都印着用全宇宙文字共同书写的“和”字。
在观测塔的文物馆中央,那个唐代的旧木匣仍在能量场中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匣内的枸杞籽已培育出跨越星系的植株,根系在时空流里组成幅立体的《宇宙药脉史》,其中最关键的节点,都闪烁着相同的频率——与姜瑶父亲当年在西州当归田记录的“药脉共振”频率,分毫不差。
宇宙的风掠过观测塔的舷窗,带着全宇宙的药香,吹向每个等待治愈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