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国和刘萍刚进院子,就看见陈母从屋里迎出来。
手里还拿着个针线筐。
“回来了?饭在锅里温着,赶紧趁热吃。”陈母的声音透着亲切。
可陈志国看着娘鬓角又添的白发,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晚饭是玉米面窝头就着炒白菜,刘萍没什么胃口,吃了小半个窝头就放下了筷子。
陈志国心里有事,也吃得匆匆忙忙。
等收拾完碗筷,他拉着陈母进了里屋,把中午在岳父家的情景一五一十地说了。
末了搓了搓手:“娘,我想从家里的口粮里匀出十斤玉米面,先给萍子娘家送去,不然他们连顿正经饭都吃不上。”
陈母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手里的针线也停了。
屋里静得很,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孩子的叫喊声。
陈母叹了口气,把针线筐放在炕桌上。
伸手摸了摸陈志国的胳膊,语气软了下来:“我知道你是个心善的,萍子嫁过来没受委屈,她娘家有难处,咱不能不管。
玉米面我给你留着,明早你就给送去,还有慧儿娘家,也得帮忙。
这样,你明天去村里借驴车,和老二一起去,给拉上二十斤玉米面,四十斤玉米粒。”
陈志国一个一米九的大高个感动得稀里哗啦:“谢谢娘。谢谢娘。”
陈母也知道老三在前面顶着,不然也不会给那么多,等老三回来还得给他说说。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志国就去借了驴车,和陈志军一起赶着车往岳父家去。
驴车轱辘转得快了些,陈志国坐在车辕上,心里踏实多了。
他知道,这些粮食虽然不算多,但至少能让岳父一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用再天天靠野菜填肚子了。
快到岳父家时,陈志国远远地就看见小舅子站在村口的土坡上望,手里还拿着个篮子,想必是又去挖野菜了。
他赶着驴车过去,笑着喊:“小子,别挖野菜了,快来帮忙卸粮食!”
小舅子愣了一下,看清车上的粮食袋,眼睛一下子亮了,撒腿就往家里跑,一边跑一边喊:“爹!娘!姐夫来了!”
陈志国看着小舅子的背影,又看了看车上的粮食,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这粮食里装的不只是救命的口粮,往后的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互相帮衬着,总能熬过去的。
驴车赶到刘萍家,陈志军就背着十斤玉米面和二十斤玉米粒去了刘慧家里。
——————————
县城这头,陈父已经住了两天了。
第一天中午吃的辣椒炒肉,中午自家儿子又带回来一只鸡,叫晚上炖了。
晚上下班回家又带了只鸭子回,说明天吃。
陈父这打井师傅还没见到,就造了一只鸡一只鸭。
陈父坐在堂屋的炕沿上,旁边放着两包大前门。
烟是陈志远特意给的,他早上出门的时候就和陈父说过了,吴师傅可能今天会过来。
果不其然,下午四点的时候,院门被敲响了。
陈父过去开门,敲门的年轻人看见门开了,就问:“请问这是陈同志家吗?我们约好来给他家打井的。”
“是吴师傅吗?快进院,快进院!”陈父赶紧侧身让开,把人往院子里引,“志远去上班了,让我在家等着你们呢。”
吴师傅点点头,也不客气,带着两个徒弟把独轮车推到院角,将工具一件件卸下来。
铁锤和铁镐往地上一放,溅起几点尘土。
那几段铁管泛着冷光,一看就是新打的。
最长的那根木杆是做压水井杆的,表皮打磨得光滑,还能看见木头的纹理。
两个小徒弟手脚麻利,卸完工具就站在师傅身后,规规矩矩的,不怎么说话。
吴师傅没急着看工具,而是背着手,慢悠悠地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院角那片空地上。
那地方离灶房不远,又靠着院墙,不占过道,地面也平整,确实是打井的好位置。
他蹲下来,用手扒拉了两把土,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又用手指捏了捏,土块一捏就碎,没什么大石子。
“这地儿行,土层松,底下水位也错不了,打个七八米就能见水。”
吴老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指了指空地旁边。
“就是有个事儿,要是在井口旁边搭个棚子。
用几根木杆架着,再盖层油布,下雨天也能打水,还能挡挡太阳。
就是得多花点木料钱。您看看要不要搭?还是等陈同志回来再说?”
陈父一听这话,搓了搓手,笑着说:“吴师傅,这棚子的事我做不了主,得等我儿子回来问他。
他说这打井的事都听您的,可搭棚子是额外的,还是让他拿主意好。”
吴师傅也不介意,点点头:“行,那咱就先不搭棚子,先把井的位置定好。
明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带徒弟过来开工,您家要是有现成的开水,到时候给我们晾两碗就行,别的不用管。”
“有有有!”陈父赶紧应下,“我明天一早就烧开水,您放心。那开工前还有啥要准备的不?”
“不用,工具我们都带齐了,您就等着喝井水就行。”
吴老根指了指地上的铁管,“这管子都是新的,压水杆也是晾干的硬木,打出来的井保准好用,往后您挑水就不用跑远路了。”
两个徒弟在旁边听着,其中一个瘦高个的还拿起铁锹,在空地上试了试土的硬度,另一个则蹲在旁边,把铁管一根根摆整齐,生怕磕着碰着。
吴师傅又跟陈父确认了一遍明天开工的时间,才招呼徒弟,准备往回走。
陈父站在院门口,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又回身看了看院子里的那一堆铁管子。
陈志远下班回来,一进院子看到了那些工具和材料,就知道应该是吴师傅来过了。
陈父见他回来就跟他说了,吴师傅建议要搭一个棚子的事。
陈志远想了想,搭个棚子也行,到时候下雨也不用打伞了。
陈志远便和陈父说:“搭个棚子也行,是会方便些,到时候材料钱就和打井的一起算。
明天吴师傅过来我就和他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