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窟深处的“微光”,并未立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对静滞的状态依旧如同沉重的枷锁,禁锢着林越的绝大部分。但那粒由第三鬼眼活性点燃的“光点”,以及其与规则混合体边缘产生的微弱共鸣,如同在死寂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石子,荡开了一圈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
这圈涟漪,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并非力量的恢复或意识的清醒,而是一种……本能的“饥饿感”。
一种源于规则层面的、对特定能量的渴求。
第三鬼眼的“吞噬”特性,在被引动了一丝活性后,如同沉睡的野兽睁开了惺忪的眼眸,本能地开始搜寻可以“进食”的目标。而在这片极北冰原的废墟之下,最充沛、也最“可口”的能量,便是那无处不在的、纯净而霸道的极致冰寒能量,以及……弥散在废墟各处、虽然稀薄却同源的那些深渊能量残渣!
这种饥饿感并非林越主动产生,更像是他体内规则系统在检测到“能源接口”(第三鬼眼活性)部分恢复后,自动生成的“底层需求指令”。
于是,在林越的意识尚处于缓慢“引导”和“适应”的过程中,他的身体,或者说他体内那部分被激活的规则本能,先一步开始了行动。
依旧是在绝对静滞的框架下。他没有移动,没有施展魂技。但以他左臂第三鬼眼为核心,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精纯的吞噬之力,如同植物的根须,开始悄无声息地向着周围的冰雪和废墟蔓延开来。
这股吞噬之力,并非之前那种狂暴的掠夺,而是更加隐蔽、更加高效的“汲取”。它如同最精密的过滤器,只捕捉和吸收那些与自身特性最为契合的极致冰寒能量,以及那些无主的、散逸的深渊能量碎片。
丝丝缕缕的冰蓝色光点和紫黑色的能量微粒,从周围的冰雪和岩石缝隙中被剥离出来,受到无形力量的牵引,缓慢地、持续地汇入林越的左臂,被那暗红色的冰晶竖瞳(第三鬼眼)所吞噬。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吸收的能量也微乎其微,对于他庞大的规则混合体和受损的本源而言,如同杯水车薪。
但就是这涓涓细流般的能量补充,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些被汲取的极致冰寒能量,与第三鬼眼同源,能够被较为顺利地同化和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滋养”和“稳固”了第三鬼眼本身,使得那粒“微光”变得稍微明亮和稳定了一丝。
而那些被汲取的、无主的深渊能量残渣,虽然数量稀少,且经过了第三鬼眼本能的初步过滤,但其同源性,似乎对规则混合体中那部分被冻结的深渊能量,产生了一种微弱的“安抚”与“共鸣”效应,略微降低了其固有的躁动性。
这两种能量的持续、缓慢注入,就像是在一台濒临报废、系统混乱的精密仪器中,持续输入了微弱的、匹配的电流和润滑剂。虽然无法立刻修复仪器,却能让其中某些损坏不那么严重的零件,恢复极其微弱的功能,并减缓整体崩溃的速度。
林越那处于绝对静滞中的主体意识,清晰地“观察”到了这一过程。他并未阻止,也无力阻止。他甚至开始尝试着,配合这种本能的行为。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观察”和“引导”那粒微光,而是开始尝试着,极其有限地……“干涉”这种本能的吞噬。
他尝试着,调整吞噬之力汲取能量的“精度”,使其更偏向于吸收那些相对温和、易于同化的部分,避开那些可能引动更大冲突的、过于狂暴或污浊的能量碎片。
他尝试着,引导被吸收的能量,除了滋养第三鬼眼,是否能分出一丝微不足道的部分,去“浸润”附近其他相对稳定的被冻结规则,比如右腿第六鬼眼的“叠加”框架,试图为其提供一丝维持结构的“粘合剂”。
这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是在死寂的冻土下进行着最精密的微操手术。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打破那脆弱的平衡,让刚刚出现一丝松动的静滞重新紧固,甚至引发更糟糕的后果。
但林越乐此不疲。这微不足道的“掌控感”,这缓慢但确实存在的“进展”,是他在永恒沉寂中,所能抓到的唯一实在的东西。
他像是一个最耐心的猎手,在冰封的废墟之下,依靠着本能与残存意志的结合,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旷日持久的狩猎。狩猎的对象,是能量,是活性,是那一线渺茫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