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上,官船破浪前行。林闻轩站在船头,望着两岸秋色,心中却无半点闲情逸致。
五日的航程,他与梅文镜朝夕相处,这个年轻人看似恭顺,实则每时每刻都在试探他。梅知节的耳目,果然非同一般。
大人,梅文镜走到他身边,再有一日就到通州了。叔祖已经派人在那里等候。
林闻轩点点头:有劳梅公费心。
叔祖对大人十分看重。梅文镜意味深长地说,他常说,大人是他最得意的门生。
最得意的门生?林闻轩心中冷笑。在梅知节眼中,他不过是一颗比较好用的棋子罢了。
梅公厚爱,林某感激不尽。
这时,一艘快船从后方追来,船头站着一名军官,高喊:前方可是林大人的官船?
林闻轩示意船工停船:正是。
快船靠拢,军官飞身跃上官船,行礼道:卑职参见林大人!梅公有密信送到!
林闻轩接过信,拆开一看,脸色微变。信中只有寥寥数语:闻轩吾徒:京城有变,速来相见。另附薄礼,聊表心意。
他抬头问军官:梅公现在何处?
在京城别院等候大人。
林闻轩沉吟片刻,道:转告梅公,学生明日必到。
军官领命而去。
梅文镜好奇地问:叔祖信中说了什么?
梅公让我们加快行程,明日务必赶到京城。林闻轩将信收好,淡淡道。
他心中却波涛汹涌。梅知节如此急切,必定是出了大事。而且信中特意提到,这让他想起离京时梅知节送给他的那本《韩非子》。
当夜,船队在驿站停靠。林闻轩刚安顿下来,就有人求见。
来人是梅府管家,带着几个大箱子。
林大人,管家行礼道,老爷让老奴送来这些,说是给大人的贺礼。
林闻轩打开箱子,里面是金银珠宝、古玩字画,价值不菲。但最让他注意的是一个小木匣,里面放着一本奏折副本。
他打开奏折,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一份弹劾忠顺亲王的奏折,列举了亲王十大罪状,从结党营私到图谋不轨,条条都是死罪!
更让他心惊的是,奏折末尾有梅知节的批注:此折若上,亲王必倒。然需有人佐证,闻轩可为之。
好个梅知节!这是要他去作证,扳倒忠顺亲王!
梅公还有什么吩咐?他强压心中震动,问道。
管家低声道:老爷说,亲王倒台后,空出的位置...非大人莫属。
林闻轩明白了。这是交易——他帮梅知节扳倒亲王,梅知节保他接任亲王的位置。
但亲王待他不薄,他真的要这么做吗?
请转告梅公,学生...明白了。
送走管家后,林闻轩独坐灯下,心中天人交战。忠顺亲王虽然权欲熏心,但对他确有知遇之恩。而且亲王手中掌握着红册的秘密,若亲王倒台,这个秘密恐怕就要永远埋没了。
但若不听梅知节的,他在京城将寸步难行。梅党的势力遍布朝野,与他为敌就是自寻死路。
大人,影悄无声息地出现,有消息了。
钱如玉最近与清流余党来往密切,特别是与李文渊的弟子赵明远过从甚密。
李文渊!虽然清流已经失势,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他们有什么计划?
具体不清楚,但听说他们在收集大人的罪证。
林闻轩眼中寒光一闪。果然不出所料!
继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影离去后,林闻轩取出梅知节送来的奏折副本,又仔细看了一遍。这份奏折写得滴水不漏,证据确凿,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若他在这时倒向梅知节,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但...
他想起忠顺亲王病重时的托付:保护好明珠...她什么都不知道。
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若父亲倒台,她的命运将会如何?
他长叹一声,将奏折收起。这个决定,他需要时间考虑。
第二天中午,船队抵达通州码头。令林闻轩意外的是,码头上竟然有宫中的太监在等候。
林大人,太监尖着嗓子道,皇上有旨,宣大人即刻进宫见驾!
林闻轩心中一惊。皇上突然召见,所为何事?他看向梅文镜,发现对方也是一脸诧异。
公公可知皇上召见所为何事?他塞给太监一锭银子。
太监掂了掂银子,低声道:大人放心,是好事。皇上看了大人在淮安的政绩,十分赞赏。
林闻轩稍感安心,但随即又警惕起来。皇上为何突然关心起他在淮安的政绩?这背后必定有人推动。
他吩咐钱满仓安置车队,自己随太监进宫。
紫禁城依然巍峨壮观,但林闻轩已非当年那个诚惶诚恐的新科进士。他从容地走在宫道上,心中盘算着面圣时的应对之策。
在养心殿外,他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人——忠顺亲王!
亲王坐在轮椅上,由侍女推着,面色苍白,但眼神依然锐利。
林侍郎,亲王微笑道,别来无恙?
林闻轩躬身行礼:参见王爷。王爷身体可好些了?
好多了。亲王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听说侍郎在淮安政绩卓着,真是可喜可贺。
王爷过奖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与试探。
这时,太监出来宣召:宣吏部侍郎林闻轩进殿!
林闻轩整了整衣冠,迈入养心殿。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正式踏入了京城这个权力场。
等待他的,将是更加激烈的明争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