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闻轩负手立于书斋窗前,窗外暮色渐浓。
他的心腹幕僚赵无咎垂手侍立身后,低声道:“东主,京城传来密讯,吏部调令已过堂备。此番入京任文选司主事,虽是六品,却是天官喉舌,权重一方。”
“文选司...”林闻轩指尖轻叩窗棂,“多少人盯着这块肥肉。梅公那边可有吩咐?”
“梅公让您尽早启程。只是...”赵无咎欲言又止,“京城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忠顺亲王近日频频过问吏部人事,其义子萧瑾已任文选司郎中,正是您的顶头上司。”
林闻轩眉头微蹙。他想起三日前那个雨夜,突然造访的不速之客。
那是个面容模糊的青衣人,声音嘶哑:“林大人,此去京城,凶险异常。特献上一物,或可助您逢凶化吉。”
那是一枚古朴的青铜镜,镜面布满裂纹,却隐隐泛着幽光。
“此镜名‘照胆’,可照见人心隐秘,但每用一次,镜裂加深,待镜碎之时,便是反噬之日。”
林闻轩本不信这些怪力乱神,可当那青衣人离去时,竟在他眼前化作一缕青烟消失。他试着对赵无咎照过一次,镜中竟浮现出三年前赵无咎私吞二百两税银的画面。
这“照胆镜”,成了他最大的秘密。
“无咎,”林闻轩转身,“你明日先行入京,办三件事。”
“请东主吩咐。”
“第一,购置宅邸,不必奢华,但要清静,且需有密道暗室。第二,打通关节,我要在三月内熟知文选司所有关窍。第三...”他压低声音,“查清萧瑾所有底细,尤其是见不得光的。”
赵无咎领命欲去,林闻轩又叫住他:“带上这个。”
那是一封密信:“若遇性命之危,可寻京郊紫云观清风道长。”
这是那青衣人留下的第二个“礼物”。
赵无咎离去后,林闻轩取出照胆镜。镜中自己的影像竟有些模糊,一道新的裂纹悄然蔓延。
他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就再不能回头。
**第一百六十七章府邸置办好**
一月后,京城。
赵无咎站在新购的宅邸前迎接林闻轩。这宅子位于城西,外表朴素,内里却别有洞天。
“东主,这宅子原是一位盐商的别业,因急钱周转,低价出手。”赵无咎引林闻轩入内,“明面上三进,实则另有乾坤。”
穿过曲折回廊,假山后藏着一处密室入口。
“密室可通两条暗道,一条至城隍庙,一条至百花楼。”赵无咎低声道,“百花楼是萧瑾常去的所在。”
林闻轩点头:“萧瑾那边如何?”
“此人表面清廉,实则贪墨有术。他通过其妻弟经营一家古董店,所有贿赂皆以古董交易为名。”赵无咎递上一本册子,“这是近半年的交易记录。”
林闻轩翻阅册子,眼中精光一闪:“这只北宋钧瓷笔洗,账上记录售银五千两,实则真品在江南首富家中。好个‘雅贪’!”
当晚,林闻轩在密室中取出照胆镜,对着萧瑾常佩的一枚玉佩施法——这是赵无咎设法取得的贴身之物。
镜面波纹荡漾,浮现出萧瑾与一蒙面人密谈的场景。
“...新任主事林闻轩是梅知节的人,务必在他到任前处理好‘那批货’...”萧瑾的声音透过镜面传来。
“五千举人的功名,可不是小数目...”蒙面人轻笑,“王爷的意思是,要么拉他入伙,要么...”
镜中影像突然模糊,一道裂痕加深,林闻轩胸口一痛,镜中竟浮现出他自己的脸,七窍流血!
他急忙收镜,冷汗已湿透重衣。
这镜子不仅消耗自身,更在预示未来凶险。
次日,林闻轩正式到吏部报到。萧瑾热情接待,言谈亲切。
“闻轩兄年少有为,今后文选司就靠你多费心了。”萧瑾笑道,“正好有一批候补官员的委任需要办理,就劳烦你了。”
林闻轩接过名册,心中冷笑。这第一批交办的事务,就是试金石。
当晚,他在名册中发现了三个特殊名字——都是寒门出身、无钱行贿的举子,却才学出众。
若按常例,这些人必将落选。
林闻轩轻抚照胆镜,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心中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