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龙泉跟马知府点点头,示意王明生将食盒收好。尹司马拍拍旁边的凳子示意王守文坐着说。王守文摇摇头,相反却请两位大官站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看着王守文面色凝重,感觉这小子要吐干货了,就依言站了起来,随着王守文的手势看向城外。
王守文说:“自古,兵者,无形。善兵者,借势。敌人前锋三千兵马,想要攻下我方城池,自然不会分兵,会集结一处,拼力一鼓作气拿下我大名城。敌人乃是千锤百炼之师,断然不是我方府兵、城防兵所能直接抗衡的。这是客观现实,用不着掩饰。可以说,敌人此次前来占据的是武力高,但是仅此而已。我方则不同,如今城中军民同仇敌忾,拥有人和之利;我们坐拥城墙壁垒,拥有地势之利;我方作为本土土着,对外界山水了解程度又远超来敌,这又有主场之利。所以敌人莫说三千,运作好了,三万短时间内也莫想攻下我这大名府!”
这话一说,王守文是大声说的,周边的民工、兵士听到的不少,众人心头沉甸甸的感觉顿时一扫而空,纷纷开始交头接耳谈论这个少年郎的理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城都响彻了必胜的口号。
马知府跟尹司马两人对了下眼,这下对于这个少年的评价又高了一个层面。就连旁边的王明生听了儿子的高谈阔论也跃跃欲试准备拿着刀枪跟敌人拼命。
王守文指着远处的山峦河流说道:“赵国多平川,铁骑平原无敌但是不善水战。我方南、北两面临河,此时秋水涛涛,此两处必不是敌人仓促来袭进攻方向之选。西方虽说较为平缓,但是敌方要从这面进攻则需要兵分两路,绕过我方城墙外延才可抵达西面。若是敌人短时间打不下来西面城池,则会陷入我方后援随时包围的困境,所以我断言,敌人此次前来,由于准备不充分,大量舟船与工程器械不得携带,所以他们会选择东城为主攻方向。我方只要将南西北三个方位城墙略作防御,全力备战东城城墙即可。”
尹司马指着东城外的平原问道:“如此地势,如何拖延对方的进攻?”
王守文指着东面的平原地势说道:“兵者,破敌之所想,设敌之所急方为正理。敌人骑兵为主,步兵为辅,我方可针对敌方骑兵做事,只要延迟了敌方骑兵的速度,他们单纯的步兵不可能独立行军抛开骑兵进发的。”
尹龙泉司马摸着下巴想,忽然眼前一亮:“这岂不是说,我们连夜派人,损毁道路,两侧的收走的农田也损坏至无法快速行军即可?”
“对!一百里,骑兵正常速度下四个小时即可抵达。但是我们要做到,将他们四个小时能到的路程延迟到他们一天半的时间!如此我方会有更多的准备与训练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防御,主动权就有了一部分抓在我们手中了。”
马知府闻言一拍大腿:“好!我这就派人连夜出城,召集周边县乡农户,全部出动,坏他八十里路程!”
王守文连忙拦着他说道:“马知府勿燥,战时敌人斥候会延绵四十里。可不能让民众伤了性命。尹司马可以派出大量斥候遮蔽六十里战场,掩护农民行动。六十里,足够了!这六十里的范围,按我的方式弄好了,别说一天,闹不好赵军大部队来了,前锋刚修好路呢!”
尹司马跟马知府此时早已忘记了对面的王守文是个孩子呢,纷纷询问什么方法。王守文让他俩喊着几个兵将以及农夫领头人趁夜来到东门外的一块农田中,亲自挖了一个一个不规则方位的能有人脚踝深的小坑。小坑内还倒插了一根细细的上尖下粗的木棍……王守文说:“这就是陷马坑!”
众兵将跟民夫头领纷纷围着看:“这个好啊!坑不大,两铲子就能挖一个!这样的东西,别说是年轻人了,就是老人一晚上也能挖千八百个!这东西猛啊!有了它,什么马敢跑?这个陷马坑踩进去,什么马都要废了。”
尹龙泉跟马知府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东西,想了想效果纷纷哈哈大笑,都说这是神来之笔。王守文则不好意思的笑着说:“这陷马坑就是第一次用才好使。并且这个不是杀敌用的,仅仅是延缓敌人骑兵的行进速度。”
马知府问旁边观看的兵将跟民夫领头人都看懂了没,那些人纷纷拍着胸脯说看懂了。也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很好弄的。于是马知府赶紧安排他们各自出去召集民夫出城挖坑。兵将则骑马连夜召集临近各县乡农夫出城破路。
马知府安排完后,又问王守文接下来还有没有办法了。王守文说:“光是延迟对方进攻行程没什么用,战争到最后还是要以杀伤大量的敌人为主。所以,趁着敌人未至的宝贵时间,发动所有能出城的民众,出城将东方十里外的山丘树木全部砍伐了带回来。同时召集城中所有的能工巧匠,制作投石车。城外设置不等的层次标靶,敌人进入攻击范围就可分批次即时攻击。”
尹龙泉连忙安排兵士去准备,马知府也安排工作人员下去召集民众。王守文还接着说:“敌人要来,人吃马嚼的必然要喝水。我方南北都有大河,按说水源不愁。但是咱们要在河面上或者河对岸放置一批奇兵,对方取水就进行干扰。不求断了对方的取水之道,只求达到给他们分兵、降低取水频率的效果。”
尹龙泉立即安排下去。王守文接着说:“城外护城河外,再度挖掘多个大型陷马坑,外壳坚硬可控,待得敌人大批冲击的时候,大型陷马坑直接抽掉支撑,将敌人首批进攻的精锐留下。”
马知府立即安排人去准备。王守文接着说:“外城内,修建一道瓮城。瓮城不用太坚固,只要狭小,能抵住敌人骑兵的冲击即可。我们东、西门两道城门拥堵物撤除。敌人要是攻破了城门,我们就将他们放入瓮城,集中火力将他们歼灭在瓮城与外城的夹道内。如此两招,敌人先锋精锐必然会损失惨重,无力攻城。”
马知府连忙派人前去修城,搭建瓮城。
370章:野外接触
王守文说:“安排城内民众,聚集火源扔到城外护城墙外围,待得敌人攻势猛烈人员密集之时点燃火源,形成一道火墙隔断后续敌人的增援,让前突的敌人断绝攻击张力,为我军集中力量消灭前军造成战术优势局面。”
王守文还让他们组织工匠甚至巧手民众,妇孺老人都参加,制作大量的弓箭,制作大量的弹弓。至于金汁他就没有搜集了,因为这感觉只是防御几天而已,这个就等着看战况了。
城池因为毗邻水源,马知府安排人挖掘了水渠,直通城内,防止敌人火攻。
一番连夜的准备,众人熬得眼圈通红。民众虽然也很疲惫,但是想到现在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劳动的热情丝毫不减。
第二天中午,敌人未到。探马回报,敌人正在五十里外下马填坑。第二天晚上,敌人未到,探马来报,敌人在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了。
此时城内的各项防御准备已经大致完成了。尹龙泉司马根据王守文的提示,安排了一支精兵强将对敌进行夜袭。
赵军这边,先锋大营。先锋大将李明前将军马鞭指着大楚茫茫河山,对周边校尉说道:“此战,我等为大军先锋,必要为大军攻城拔寨趟出一条平坦大道!将士们,今天休息一夜,安排斥候延绵四十里。明日,攻下大名城,我军要在大名城进行修整!”众将领领命归去,各自安顿休整不说。
第二日,两千骑兵裹挟着一千步兵携带着装备、粮草以时速三十里的中等骑兵行军速度朝着大名城进发。
一路上没有任何敌情。李明指着两侧的小山与平原大笑,“我军这一次突袭,楚国老狗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啊!他们的大军此时还在西北跟秦国对峙吧?哈哈!他们却想不到,我赵国三万奇兵会趁势夺了他东方千里国土!”众校尉纷纷点头应承。李明说道:“区区百里,传我命令,全军上等行军速度,争取两个小时达到大名府,下午入城!”
命令一下达,全军速度又增加了一半,达到了每小时五十里的上品骑兵行军速度。转眼间,赵军先锋就走了四十里路。
“报……”前方传令兵回报,部队前方路面跟两侧田野多了很多小坑,猝不及防很多战马都折了腿,人员也多有摔伤。李明闻言立即驱马上前。
果然,前方路面跟田野平坦处多了很多浅浅的小坑。他用手一扒拉,小坑内还有尖锐的小木棍。他气得马鞭一甩,大骂楚狗不讲武德,居然用这般下三滥的手段来迟滞自己的行军速度。他派出大量兵士四处找寻能通过大部队的道路,结果士卒回报,周边目之所及的地方,都发现了密密麻麻的小陷阱。
李明没办法,只得安排步兵上前,将这些小坑填满,平整出一条可以通过后续大军行进的通道。他还安排人员将这个通道设了标志,防止大军踏入旁边的陷坑。
一千步兵纷纷拿起铲子开始平土地。干着干着李明觉得太慢了,就指示一千五百名骑兵下马一起平整。只留五百骑兵作为掩护警戒。
填坑这个活儿是体力活儿啊,虽说小坑很好填,但是架不住量多,这些兵士个个干的是满头大汗,纷纷脱了铠甲外衣大干特干。一直推进了十里,正当这两千五百名士兵体力大损的时候,前方呼啸冒出来一百多名楚兵。楚兵个个弯弓射箭,噗嗤噗嗤射倒了一大片赵兵。
李明气的牙都出血,因为自己家的兵,为了挖掘速度不光铠甲卸了,就连武器都放下了,手里只有铲子……这看着对面那小小的一百来号人噗嗤噗嗤的屠杀自己这边的士兵,他一着急,也不顾的马匹受伤了,直接指挥一百骑兵冲去……
楚兵一百来号人一人射了七八支箭,看到对方骑兵冲来了,呼啸一声掉头就跑。这帮人衣着很怪,前胸没有防护,后背跟大腿却都有板甲……
赵军一百多骑兵冲过了自己平整的路段,马匹纷纷踩入了陷马坑,磕嗤磕嗤,大量的马匹腿部折断。骑兵在马匹的哀嚎声中扑通扑通摔了下马。幸运的是摔了个鼻青脸肿,倒霉的被马匹压住了身子,还有更惨的一头撞到了石头或者被马匹翻滚着带倒了,直接就是一命呜呼。
李明咬牙切齿的看着对方跑了,只能敲金锣退兵。后方冲击的骑兵个个脑门冒汗,闻听撤兵了,纷纷调转马头,小心翼翼的往回返。
李明清点了一下队伍,火气直冲脑门。这一会儿功夫,一百名骑兵仅仅四十余人完好,其他六十名人马俱损!那些马匹彻底废了,骑兵也当场死了七个,重伤十五个,轻伤三十八个!加上对面开始埋伏自家平地的士兵,这一次一个照面,对方零战损,自己这边居然损失了三百多人!
无论李明怎么生气也没用,战场就这样。他最后只能安排一批三百人的骑兵当做弓箭手,身后三百步兵作为刀盾手掩护,徒步前行百米,掩护后边大部队的填坑运动……
远远地,楚兵带队校尉尹志平咂吧着嘴只叹可惜,嘴里说着对方太精了,吃了一次亏就安排了对阵。因为他们人少啊,不敢靠近,就远远的吊着赵兵。
赵兵也不敢突前追赶啊,客场作战,万一冒失突前作战中了埋伏怎么办?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幕,赵兵埋头填土,前边的赵兵铠甲齐全兵器高举,一步一步往前推。那边的楚兵则不断地向后撤退。偶尔,赵兵前沿防御队伍一阵呐喊,集体向前冲,这边楚兵就跟惊鸟似得撒丫子往后跑。跑的远了,看看对方没有真的追过来,就继续停下来,看着对方干活。他们喊着:“加油啊!把地都翻好了,明年开春小爷还要种庄稼呢!产了粮食,来找小爷,小爷赏你个干粮吃!”
两边相距其实就是三百来米,却很有默契的维持着这个距离一进一退。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傍晚,楚兵一阵呼啸,终于跑了。
371章:兵临城下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赵兵一共行进了五十里,这五十里还有四十里是没有陷马坑的路段。
赵军士卒疲惫不堪。但是军营有规则,到了晚上为了防止对方夜袭,必须按要求扎寨。于是士卒又挥动酸胀的胳膊开始扎起了营帐,竖起了营盘,安放了鹿角,埋下了栅栏……
李明安排了大量的兵士进行值守,防止敌人偷袭。一夜无事。
第二天,好多士卒哈气连天,走路都打飘。李明看着心疼却也没啥好办法,只能轮流派遣人员填补路面,轮流派人突前防御。另一边派遣了传令兵向主力报告状况。不汇报不行啊,战场上,延误战机是要砍头的,有特殊战况不及时汇报是要被军法从事的!
李明在等待后方处置自己的结果出来之际,心里也发了狠。对方仅仅是弄了这么一个小坑就破了自己骑兵的速度优势还了得?他也是看出来了,昨天埋伏自己的那队人马并不是特别厉害,所以他今天发了狠,命令士卒降低填坑路面的宽度,争取这一日看到大名府的城墙。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李明的队伍干活卖力,人家那边骚扰的越发厉害了。李明赵兵这边用的是骑弓,骑弓本身就软一些,射程较步弓要短一些。只是因为骑马的速度可以加持在弓箭上一些,所以才能与步弓媲美了。
但是这次对面不仅仅派了多一些的弓箭手,还非常阴险的在各处堆放了一簇簇的草堆……草堆下面是干草,干草上面堆放了一些湿漉漉的杂草……对方使用了火攻,干草燃烧着湿草,湿草就冒出了浓烟。更可恨的是楚兵居然在有的草堆里面搁置了各种辛辣佐料,还有各种动物的粪便……这闹得没招了,打,人家就跑,不打,人家就骚扰。你追,你玩命的追吧,追着追着对方的伏兵居然多了起来,一阵对射,己方居然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场面又回到了昨天的境况,只是今天多了一个湿毛巾捂着口鼻,清理火堆的队伍……
这一天,一个白天赵兵仅仅前进了二十里……又到了晚上,安营扎寨,设置鹿角栅栏……李明又安排了大批士兵轮流值夜班,防止对面夜袭。其实这个时代的人很少有夜袭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吃的都不好,到了晚上就看不清四周了。就是读者都明白的“夜盲症。”除了那些平日里都能吃好的将校军官们,普通士兵都不太行。夜晚战斗的能力与白天是大打折扣。
今夜,尹龙泉司马安排提前好吃好喝了两天的精锐来了。精锐们一共两百人,个个人衔口马裹蹄,悄悄来到了赵军大营侧面。一声令下,这些人都潜入了赵兵大营中,一声梆子响,大营各处都着了火。纷乱中,赵军先锋军的粮草辎重存放地也着了……大营内一片混乱,人喊马嘶……
楚兵没有贪功,随手砍了几个人后就朝着原路跑回去了。当然此时,赵军已经组织了反击队伍准备歼灭这一支夜袭队伍。可是没想到反击队伍刚冲出大营,劈头盖脸就遭遇了一场飞箭……于是李明只能督促兵马巩固营房,防御保守实力。
这两天李明太窝囊了。这什么时候打仗还这个打法了?正面对决不行吗?这群楚狗!
这么想着呢,后方大营主力军就来了。大军营帐内,李明这个前将军在介绍完战情后直接被打了二十军棍,职务一撸到底,暂时编在大将军随从队听候发落。众将领明知大将军李木是对他进行了保护了,但是也都没说啥。第一是敌人的招数确实太损了,就是自己上也似乎没招;第二是这个李明本身就是李木大将军的侄子,你不劝大将军手下留情吗?这都是人情世故。
人马上万,无边无涯。三万赵军一汇合,气势立马就上来了。李木安排步兵营最前进行攻击掩护,工兵营随之铺设大军行进道路,骑兵跟辎重垫后。如是不用一日就看到了大名府的城墙。
赵军的骑兵遮蔽了战场。东西两道城墙外的野地都被密密麻麻的赵军挡住了。
王守文跟尹龙泉司马、马隆翔知府、苏学士甚至是王院士都站到了墙头。看着遮天蔽日的赵军,尹司马说道:“敌人很狂啊!至今连大营都不安顿,这是准备一战而下我大名府啊!”
王守文对尹司马说道:“司马大人,此战第一波第二波攻击强度会很大,我也想在这里为守城尽一份力量。能否给小人一份铠甲、兵刃、弓箭?箭枝多多益善。”
尹司马惊奇的看着他:“贤侄还会武功?”王守文说:“闲暇时跟父亲学过两手。书生,百般皆通方为才。”
尹司马闻言也想看看这个小伙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就吩咐手下将领将自己备用的铠甲给他披挂上了。王守文看着旁边递来的软弓试了试力道说道:“来张硬弓。三石弓。箭枝一百支。”
这下不光马知府不信了,就连尹司马这个纯武将也不信了。他问:“贤侄,三石弓,一百支箭,你有那个体力吗?”
王明生拱手作揖回道:“禀知府、司马大人。小儿天生神力,虽然平时以读书为主业,但是笨力气还是有一些的。一百支箭应该可以。”
众人一听王守文的老爹都这么说了,只能依言给他备上了。一切准备齐全,王明生穿戴了防护,手执利刃给儿子进行贴身保护。文人下墙,组织后勤,武人轮番上墙,直接进行抵御。
李木这边露天设置了指挥台,他的马鞭指着大名府城墙说道:“对方旌旗招展看似人手不少,但是据我方探子得知,对方正规军只有两千八百人,其余皆是农夫而已。如此,我打算一鼓而下大名府,将其加固作为我赵国防御的第一道关隘。各位可有异议?”一众将领拱手喊道:“大将军英明!”
李木点头命令道:“前军凤三出列!”前军将领凤三抱拳居中:“末将听令!”李木说道:“给你部三千兵马为先登营,务必要一战而下!一个小时内我要看到你带兵登上敌人城墙!”“得令!”凤三抱拳回了阵营。
李木接着点名:“辎重营听令!”又一名将领出列。李木说道:“组装投石车,撞木,箭塔,巢车,配合先登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