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方舟在终末回廊那无边无际、法则混乱的混沌之海中艰难地跋涉。这里的时间流速也与正常宇宙迥异,时而如凝固的琥珀,时而又如奔涌的激流,方舟内部的高精度原子钟也只能给出一个相对参考,真正的时间感已然错位。邹波几乎将全部的心神与意志都投入到了对周遭恶劣环境的感知、解析与对抗之中。【幽波通感】这项新生的能力,在持续不断的高压运用和生死考验的淬炼下,开始迸发出远超预期的潜力与深度。
他的意识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外部那庞杂、混乱、充满恶意的信息洪流,而是开始逐渐学会一种更深层次的“过滤”、“解读”乃至“直觉性预判”。那些看似毫无规律的时空碎片化波动,在他高度集中的灵性感知中,开始隐隐约约呈现出某种难以用逻辑描述、却真实存在的内在“模式”——这并非宇宙尺度的有序,而更像是混乱本身所具有的某种“湍流特性”或“混沌动力学”。他能开始模糊地分辨出,哪些区域的时空扭曲是相对稳定、可以视为“背景噪音”的;哪些细微的涟漪是更大规模“时空湍流”即将爆发的危险前兆;哪些诡异的轨迹又可能是某些巨大而危险的未知实体移动时,在混乱法则中留下的、短暂存在的“尾迹”或“压强梯度”。
“注意!左舷七十五度方向,下行维度偏移约0.3标准单位,检测到隐性时空塌陷趋势,能量签名呈指数级攀升!建议立刻向右转向十五度,同时提升界层屏障强度零点一个单位,对预计冲击点进行定向强化对冲!”邹波紧闭着双眼,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声音却通过神经连接清晰而稳定地传递到导航与防御团队。
指令被毫不犹豫地立刻执行。方舟庞大的舰体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调整姿态。就在规避动作完成后的短短数秒,他们原本所在的航线上,那片空间骤然发生了恐怖的扭曲,像一张看不见的巨口猛然咬合,无声无息地吞噬了那片区域的一切,连光线都发生了诡异的弯折消失。成功规避的庆幸感还未升起,更多的压力接踵而至。
“伏羲网络,‘混沌之眼’模型的进度现在如何了?”邹波一边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一边分出一丝心神向伏羲网络询问道。
伏羲网络迅速给出了回应:“模型正在加速构建中。目前基础框架已经搭建完成,正在注入您提供的实时感知数据流,以进行校准和学习。”
随着伏羲网络的话语,海量的数据流以可视化投影的形式展现在邹波面前。他看到一个极其复杂的多维星图正在缓缓成型,这个星图不断地自我更新着,就像一个拥有生命的宇宙。
然而,在这个星图中,仍然有大片大片的区域被标注为未知或高误差。邹波仔细观察着这些区域,心中不禁有些担忧。
“当前模型对一级(宏观、明显)危险区域的预测准确率已经达到了 67.3%,”伏羲网络继续说道,“但对于二级(微观、隐性)法则陷阱和三级(瞬时、突变)扰动的识别率仍然低于 15%。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样本数据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邹波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知道,要想让“混沌之眼”模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数据积累。
“继续优先完善一级预警,”邹波果断地命令道,“将我的通感数据权重提升至最高。”他深知,在目前的情况下,避开那些足以瞬间摧毁舰船的明显威胁才是最重要的。
伏羲网络立刻执行了邹波的命令,星图中的某些区域开始变得更加清晰,一些原本模糊的危险区域也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万界联军也在努力适应。各文明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底蕴,开始为方舟的生存贡献力量。
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索尔塔文明的生物感应者们展现出了他们独特的能力。他们将自己那敏感的神经束与特制的扩展传感器紧密相连,仿佛是在与回廊进行一场深层次的对话。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知回廊的“呼吸”,探索其中隐藏的奥秘。
这些生物感应者所提供的生物模式识别数据,就像是一把打开未知大门的钥匙,为伏羲网络的模型提供了宝贵的补充视角。这些数据不仅丰富了模型的信息库,更使得模型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分析和理解回廊的运行机制。
与此同时,湮灭文明的终末守望号也在发挥着它强大的作用。这艘飞船的逻辑核心犹如一个精密的计算机,开始计算不同航线的概率性风险。它那冰冷的、摒弃情感的算法,虽然看似冷酷无情,但却能在关键时刻给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规避方案。
这些方案有时会让人感到惊讶,但最终却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效地补充了邹波有时过于依赖直觉的判断,为整个探索行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除了索尔塔文明和湮灭文明,还有一些科技侧文明也在这场探索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努力改造着资源采集单元,试图从那混乱的能量流中筛选出相对“纯净”的可利用能源。尽管这个过程效率低下,但至少缓解了部分燃眉之急,为后续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邹波的【幽波通感】与伏羲网络的超级算力结合,开始逐渐绘制出一张极其简陋、充满不确定性和大量空白,但确实在发挥作用的“回廊导航图”。预警体系初步建成,虽然它无法预测所有危险,却大大提高了舰队的生存概率。每一次成功的规避,都为模型增添一份宝贵的数据,使其愈发精准。
方舟界层的稳定度依旧在88%左右艰难徘徊,邹波的【内环境调和】能力运用得越发纯熟,但持续的消耗也让他感到精神上的疲惫。逆熵婴儿叶灵在沉睡中,其周身散发的微弱逆熵场,无形中为方舟核心区提供了一丝难以量化却至关重要的稳定性,像暴风雨中一盏温暖却坚定的风灯。联军各舰的士气在初步看到生存希望的情况下,略微回升,但紧张凝重的氛围依旧主导一切。他们就像一群刚刚学会在黑暗沼泽中依靠微弱星光和脚下感觉探路的旅人,每一步都依然充满未知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