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终将苏醒,收割即将到来。加入进化,或者归于尘埃。”
机械合成的冰冷声音在指挥中心回荡,如同丧钟敲响,让所有人的血液几乎冻结。
这并非已知任何人类据点的通讯协议,其信号来源经过739紧急追踪,指向一个模糊的、似乎位于近地轨道的位置,但无法精确定位。
“是它们……是那些‘清道夫’,或者它们背后的东西……”李博士声音干涩,脸上毫无血色。这则宣告,坐实了它们拥有高度智能,并且将其行为视为某种“进化”,而人类则是需要被“收割”或“同化”的对象。
“进化?收割?”陈飞咀嚼着这两个词,眼中寒光闪烁,“好大的口气!739,持续监测这个信号,尝试反向追踪和破译任何可能隐藏的信息!”
“命令确认。信号持续重复,未检测到次级编码。追踪难度极高,对方使用了先进的信号隐匿技术。”
这则突如其来的宣告,如同乌云般笼罩在要塞上空。原本因首次出击受挫而低落的士气,更加雪上加霜。敌人不仅强大,而且似乎视他们为蝼蚁,这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陈飞深知,此刻绝不能慌乱。他强行压下心中的震动,将注意力拉回现实问题。
苏晚晴的失忆和受伤、废墟巢穴的威胁、全球播撒的“种子”、地底诡异的低语、以及这冰冷的宣告……所有线索都乱如麻团。
突破口在哪里?
陈飞将目光再次投向东北方向。李博士之前提到,“远航者号”的长程扫描阵列(LRSAA)或许可以修复,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而苏晚晴也曾模糊感应到“星核”可能就在那个方向。
“李博士,‘远航者号’扫描阵列的修复进度如何?”陈飞问道。
“缺乏关键部件和能源,进展缓慢。”李博士摇头,“但如果我们能找到‘星核’,它蕴含的强大能量或许能直接激活阵列,甚至提供我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星核……”陈飞沉吟。这似乎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向。不仅能获得卡伦文明的遗产,还可能破解当前困局。
他再次来到医疗中心。苏晚晴已经醒来,但神情有些萎靡和迷茫,关于废墟之战最后的记忆确实变得模糊不清,只记得自己发动了精神冲击,之后的事情就一片空白。
“晚晴,你还记得之前感应到的,‘星核’可能存在的方向吗?那种召唤感还在吗?”陈飞小心地问道。
苏晚晴闭上眼睛,努力集中精神。眉心的晶体微微发热,半晌,她有些不确定地开口:“感觉……很微弱,比之前更模糊了。大概方向还是东北,但具体位置……感知不到。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干扰……”
是受伤的原因?还是说,“星核”本身或者其所在的环境,能够屏蔽感知?
就在这时,一旁协助检查的医疗官忽然开口:“指挥官,苏技术官虽然记忆受损,但我们发现她潜意识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些信息碎片。在进行深度睡眠治疗时,她偶尔会无意识地重复几个词……”
“什么词?”陈飞立刻追问。
“主要是……‘方舟’、‘屏蔽’、‘能量潮汐’、还有……‘同步率’。”医疗官回答道。
方舟?这再次印证了星际日志的内容。屏蔽?能量潮汐?同步率?
李博士猛地一拍脑袋:“我明白了!‘远航者号’的日志里提到过,卡伦星系的某些重要设施,比如‘方舟’或者‘星核’存放处,往往会位于能量场异常活跃的区域,利用自然的‘能量潮汐’来形成天然屏蔽,避免被轻易探测到!而想要定位和进入,可能需要特定的‘同步率’,或许就是与晶体能量达到某种共鸣频率!”
苏晚晴无意识重复的词汇,竟然拼凑出了关键线索!
“也就是说,‘星核’很可能藏在一个自然能量场异常活跃的地方,所以晚晴的感知才如此模糊且受到干扰。而我们想要找到它,可能需要晚晴恢复后,调整自身能量频率,与那里的能量潮汐达到‘同步’?”陈飞总结道。
“很有可能!”李博士兴奋起来,“我们可以先尝试修复‘远航者号’的一部分环境传感器,虽然不能进行长程扫描,但或许能监测到东北方向大规模的能量异常区,缩小搜索范围!”
方向变得清晰起来!
“立刻去做!”陈飞下令,“优先修复环境传感器。同时,全力协助晚晴恢复。赵鹏,重新整编队伍,加强训练,防御等级提升至最高,警惕废墟巢穴的任何异动和可能出现的新的‘种子’。”
要塞再次行动起来,目标明确:找到“星核”!
修复传感器的工作进展顺利,几天后,“远航者号”上的部分区域性能源和传感器被成功激活。当传感器对准东北方向进行扫描时,果然发现了一片范围极广、能量读数极其异常的区域!
那里位于山脉更深处,地磁混乱,能量场强度波动巨大,形成了强烈的干扰屏障,完美符合“能量潮汐”的特征!
“就是那里!”李博士指着屏幕上那片扭曲的能量图像,激动地说。
与此同时,在精心治疗和晶体能量的滋养下,苏晚晴的精神力逐渐恢复,虽然记忆仍未完全找回,但对能量的感知能力慢慢回来了。
她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调整自身能量的振动频率,去“匹配”那片异常能量区的波动特征。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如同在巨大的噪音中寻找一个特定的音符。她需要极高的专注和控制力。
而在这段时间里,外部局势也在悄然变化。
废墟巢穴在经历那次袭击后,似乎变得更加“警惕”。它们加固了洞口防御,巡逻范围扩大,并且又挖掘了数条新的地下通道,不知通向何方。那个指向地心的信号持续不断,强度仍在缓慢增加。
全球范围内,其他坠落点的能量信号稳定变强,意味着更多的巢穴正在成型。那冰冷的宣告信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一次,如同催命符。
地底的脉动……变得更加清晰了。甚至有一次,强度明显到连普通的地震仪都能捕捉到一丝微弱的、非自然震动的痕迹。
仿佛有什么东西,真的在缓缓苏醒。
压力与日俱增。
一周后,苏晚晴终于兴奋地找到陈飞和李博士。
“我找到了!那种‘同步’的感觉!”她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虽然还很短暂,但我能感觉到,当我的能量频率调整到某个特定波段时,那片能量潮汐区的干扰会瞬间减弱,我能模糊地感知到深处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温和的晶体能量源!那一定就是‘星核’!”
希望,终于再次露出了曙光。
“能确定具体位置吗?通行路线呢?”陈飞急切地问。
“位置很深,在山体内部,具体坐标无法精确,但方向感很强。路线……”苏晚晴微微蹙眉,“能量潮汐区内部环境肯定极其恶劣,强辐射、乱流、甚至可能有不稳定的空间裂缝?普通车辆和机甲恐怕很难穿越。我们需要……一种能够适应那种环境、并且能利用能量潮汐的特殊交通工具。”
李博士立刻翻查“远航者号”数据库:“有啦!卡伦星系有一种叫做‘潮汐御手’(tide Rider)的小型勘探船,就是专门用于在这种极端能量环境中航行的!它利用环境能量本身作为动力和防护!数据库里有它的设计图!”
但问题是,如何制造?材料、工艺、能源都是巨大的挑战。
“也许……我们不必完全自己制造。”陈飞看着屏幕上“远航者号”残骸的扫描图,眼中闪过一道光,“‘远航者号’是卡伦星系的星舰,它上面,会不会就搭载有这种‘潮汐御手’?”
所有人都是一愣,随即激动起来!
对啊!如果星舰上有现成的,哪怕只是损坏的,修复起来也远比从零制造容易得多!
目标再次变得明确:立刻组织一支勘探队,再次前往“远航者号”残骸,寻找可能存在的“潮汐御手”勘探船!
这一次,准备必须更加充分。因为谁也不知道,在星舰残骸的更深处,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的危险,或者……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