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抹黑的舆论风波在陈飞强悍、透明的回应下逐渐平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向提升了“归农”的公众信任度。
但伊莎贝拉·陈并未因此收手,反而因这轮攻势的受挫而更加恼怒。
她意识到,针对创始人个人的攻击在对方有所准备后效果会大打折扣,必须寻找更具颠覆性、更能从根本上动摇“归农”模式的突破口。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归农”看似稳固,实则依赖深层信任的根基——上游供应链的合作农户。
此前永昌爷的威望和社区凝聚力暂时抵挡了“绿源优选”的价格诱惑,但那更多是基于情感和长期利益的感召。
伊莎贝拉相信,在足够的资本力量和精心设计的陷阱面前,这种基于道德的防线并非牢不可破。
一项名为“金锄头计划”的阴谋,在“丰裕集团”的隐秘会议室内悄然制定。
这一次,他们不再使用简单粗暴的高价收购,而是采取了更复杂、更具欺骗性的策略。
计划分为明暗两条线。
明线上,“丰裕集团”宣布成立一个规模庞大的“乡村振兴合作基金”,宣称旨在帮助优秀农企和农户解决融资难问题。
他们派出了一支看似专业的“农业项目评估团队”,主动接触“归农”体系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技术投入较高的核心合作基地和合作社。
这些“评估师”们衣着光鲜,言辞恳切,带着厚厚的项目计划书和优厚的“合作意向”。
他们表示,只要这些合作社愿意与“丰裕集团”建立“更深度的战略合作”(暗示可以部分或全部切换供应关系),“乡村振兴合作基金”就可以提供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升级设备,甚至承诺帮助建设现代化的加工厂。
这对于许多有抱负、渴望做大做强的合作社负责人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
相较于“归农”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订单,这种直接的资金注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诺,似乎更能解决他们发展的“痛点”。
暗线上,一些身份不明、自称是“独立质检机构”或“环保志愿者”的人,开始频繁出现在“归农”的几个标杆性合作基地周边。
他们以“调研”、“采样”为名,暗中收集这些基地在用水、施肥、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任何细微瑕疵或不规范操作(即使在生态种植允许范围内)。
同时,他们利用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在农户中散布新的谣言:称“归农”因为与境外资本合作,即将被有关部门严查,其订单和支付能力会出问题;
或者说“归农”的生态标准过于严苛,即将修改,会导致很多农户的产品不合格而被压价。
明暗结合,一手拿着“蜜糖”(资金诱惑),一手举着“大棒”(谣言恐吓),“金锄头计划”像一种腐蚀剂,开始悄然侵蚀“归农”与农户之间的信任纽带。
最先出现松动的是一个位于华东地区、与“归农”合作三年、颇具规模的蔬菜合作社。
社长赵大田是个有想法、敢投入的能人,他一直想引进一套昂贵的荷兰智能温室系统,但苦于资金不足。
“丰裕集团”的“评估团队”精准地抓住了他的这个需求,开出了极其优厚的贷款条件,前提是他的合作社需要将未来70%的产量优先供应给“绿源优选”。
在经历了数天的挣扎和家庭会议后,对现代化设备的渴望以及对“归农”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最终压倒了过往的情谊。
赵大田瞒着“归农”,与“丰裕集团”秘密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紧接着,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水果合作社,也因为类似的原因,态度出现了摇摆。
消息陆续传到“归农”总部,苏小倩和负责供应链的团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核心供应链被大面积“策反”,将对“归农”的产品供应、品质一致性和商业模式造成毁灭性打击。
这不再是渠道之争,而是根基之战!
“他们这是在釜底抽薪!”苏小倩紧急向陈飞汇报,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焦虑,“‘丰裕集团’提供的贷款条件,明显低于市场利率,甚至是贴息的,这根本不符合商业逻辑,纯粹是为了挖角而进行的恶意补贴!而且那些谣言,太恶毒了!”
陈飞站在那幅巨大的地图前,看着代表赵大田合作社和那个西南水果合作社的光点变得闪烁不定,眉头紧锁。
他意识到,伊莎贝拉这一招,比之前的任何攻击都更狠辣,直接攻击了他们模式中最依仗的“人”的环节。
“我们不能责怪农户。”陈飞沉默良久,缓缓开口,“追求更好的发展没有错,面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稳固的预期和无法替代的价值?”
他转过身,眼神已经恢复了冷静和决断:“他们用资本开路,我们用体系和生态护航。是时候,将我们的‘守护者计划’和‘共同体’概念,提升到2.0版本了。”
陈飞迅速召集核心团队,部署了应对策略:
1. 资金对抗升级:立即启动与哈布斯堡家族办公室以及国内几家长期关注农业的稳健投资机构的谈判,紧急设立一个属于“归农共同体”自己的“农业发展扶持基金”。
这个基金将面向所有深度合作的合作社和优秀农户,提供用于技术升级、设施改造的普惠性贷款,利率虽然无法像“丰裕集团”那样低到离谱,但必须是可持续的、且与“归农”的长期订单和生态奖励计划深度绑定,确保资金用于提升品质而非盲目扩张。
2. 信息透明反制:由吴瀚海和张奕牵头,利用“归农”的数字化平台,建立一个“信息澄清与共享中心”。
对于外界散布的谣言,第一时间用最直白的语言、最权威的来源(如政府公告、合作银行声明)进行辟谣,并通过App推送、合作社微信群等渠道,直接触达每一位农户。
同时,主动公布与哈布斯堡家族办公室合作的积极进展,强调其对于提升中国生态农业国际影响力的正面意义。
3. 价值共同体深化:苏小倩和永昌爷亲自带队,组成几个“核心价值沟通小组”,分头前往出现动摇的合作社和基地,与农户们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
不仅要讲清楚“丰裕集团”恶性补贴的不可持续性,更要重申“归农”模式的核心——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共同创造、共享品牌、共担风险、共享长期价值的命运共同体。
永昌爷则用他最朴素的道理,讲述“地是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的古老智慧,提醒大家短期的快钱,可能透支的是土地的长期活力和子孙后代的饭碗。
4. 技术壁垒加固:张奕加速推进“数据琥珀”项目在全体系的覆盖,让每一个合作农户都清晰地看到,他们按照生态标准生产所带来的土壤改良数据、产品品质数据,是如何被不可篡改地记录,并最终转化为品牌溢价和消费者信任的。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他们付出的努力,在“归农”的体系内得到了最公正的衡量和最坚实的回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卫战。“归农”能否守住其赖以生存的供应链根基,不仅取决于资金和策略,更取决于过去数年所积累的信任底蕴,以及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否真的能经受住现实利益的残酷考验。
就在“归农”全力稳固后方时,前线的法律战场传来了消息:针对“丰裕集团”提起的反不正当竞争诉讼,法院终于正式立案受理。
而“丰裕集团”针对“归农”的专利侵权诉讼,也确定了首次开庭审理的日期。
两场关乎法律与规则定义的关键战役,即将在庄严的法庭上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隐藏在暗处的“网络黑产”组织,在第一次威胁未果后,也正在策划新一轮、更为隐蔽的攻击。
风暴正在多个维度同时聚集,陈飞和他的“归农”,迎来了创立以来最复杂的多线作战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