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自己好歹是大圆满之身,若他人皆已超越,岂不显得寒酸?
多难堪!
本不愿启齿,可太上的进境实在骇人。当初太上不过初入十二重天,按理还需借助大功德渡劫,六圣空位本就是为他准备的机缘。
谁知他未用半分外力,自行突破不说,竟一口气冲到第七重天!
这还能叫修炼?
分明是乱了规矩!
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差距之大,近乎绝望!既然已被打击至此,再多听一句又有何妨?
元始咬牙,非要探个究竟不可……
他敢问,通天便敢答。
其实并无隐瞒必要。
圣人本应超然物外,不在乎高低上下。但如今情势不同,盘古四圣之中,谁的根脚、悟性、气运都不弱于自己。
尤其关键的是——大家几乎同时证道。严格论来,通天与平心尚在自己之后迈入圣境。
可眼下,二人皆已反超。
元始怎能不问?
“平心道友比太上师兄略高一线。”
“她如今已是天道境圣人第八重天。”
呵!
元始心中冷笑连连。
太上已让人震惊,平心更是凌驾其上!
“简直是骇人听闻!”元始心头一震,六道轮回尽在平心掌握之中,那是真正执掌天地循环的存在。这般修为,已超乎寻常认知,哪怕通天如今展现出更惊人的境界,似乎也不再难以置信。
元始深吸一口气,终于将藏在心底的问题吐出:“师弟,你的道行到了何等地步?”声音微颤,并非恐惧,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波动。他曾与太上、通天同出一源,若差距越拉越大……
他不愿多想。
可问题必须问出口,没有目标,修行之路便如黑夜行舟。“我的境界略快一步。”通天淡然一笑,“如今已在天道境第十一重天。”
寂静。
元始瞳孔猛然收缩,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他早知通天进步神速,却未曾料到竟已达此高度。这才多少时间?一步登天也不过如此!
荒谬吗?可转念一想,太上的突破难道不令人咋舌?自己的进境,在外人眼中岂非也是奇迹?
倘若佛教那两位圣人得知他们几人的成长速度,恐怕连站都站不稳。
元始忽然笑了。他之所以觉得缓慢,只因身边站着的是盘古四圣。放眼洪荒,谁又能与他们比肩?便是鸿钧知晓,也会动容。
心中阴霾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豪情与欣慰。盘古四圣越强越好!若有朝一日通天踏入合道境,面对鸿钧的大因果劫数,他们也将无所畏惧。
元始胸怀广阔,谋的是万古大局。纵然自己目前居于四圣末位,略有不甘,但见整体之力日益鼎盛,喜悦仍油然而生。
这时,通天继续说道:“太上师兄已在地仙界执掌治世之主权柄。”
“平心道友也已统御轮回。”
“地仙界天道复苏,已达天道境第八重天。”
“眼下亟需圣人之力稳固根基。”
元始眉头骤然紧锁:“治世之权我懂。”
“但太上师兄此举,是否太过仓促?”
“那治世之主本就是他的命格所定,命中注定之物,迟早归其所有。”
“何必急于一时,而不去争夺更高的位置——天道掌控者之位?”
天地权柄分明:合道者为天道主宰,元始为创世之主,太上掌治世,通天司毁灭,平心主轮回,女娲司造化。
除合道者与造化之主外,其余四大权柄皆属盘古四圣固有。无论太上是否亲自证道,治世之权终归于他,不会旁落他人之手。
既然如此,何不分出精力,合力冲击那最终极的“掌控者”之位?
这才是元始不解之处。
通天面色凝重,“师兄,鸿钧的力量变强了!”
他将五大至尊法则汇聚于洪荒、借此突破合道境壁垒之事一一道来,又提及鸿钧正借助天道化身重塑圣体,言语间透出紧迫。
“什么?!”
元始猛然一震,喜悦顿时烟消云散。
他曾以为盘古四圣已今非昔比,尤其是通天、平心与太上三位天道境大能,足以对鸿钧形成压制之势。可现实却是——己方虽强,对方亦未止步。
合道境的门槛竟被抬高三倍!
那是凌驾于天道十二重天之上的境界,如今竟再度拔升!元始只觉寒意自脊背升起,仿佛苍穹压顶,难以喘息。
通天语气平稳:“眼下局势,太上师兄当务之急是先夺治世之主权柄。”
“即便他在地仙界成就天道掌控者,也不影响后续回归洪荒争夺权位。”
“有了地仙界的根基,时机成熟便可出手。”
“一旦成功,鸿钧之力自然被分而削弱。”
元始缓缓点头。
这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天道权柄越分散,每位圣人所得越多,鸿钧所能调动的本源便越稀薄。玄门诸圣的压力随之减轻,仿佛前路豁然开朗。
通天轻笑:“师兄,别落下太远啊。”
“咱们四人,终究都得踏上天道境才好。”
“……”
元始脸上的笑意僵住了。
这是首领在提醒?还是无声的鞭策?但细想之下,其余三十位盘古后裔皆为天道境圣人,且无一低于七重天。
唯独他,卡在十二重天圆满已久。
这确实说不过去。元始心中轻叹,大道漫漫,谁曾想昔日并肩之人早已遥遥领先?
当初众人修为相仿,如今却被甩开如此之距。追,怎么追?
自从踏入十二重天圆满,天道便不断向他灌输海量信息——那些曾无法触及的“隐秘天机”,如今如潮水般涌来。
天道在催促:该渡劫了。
晋升天道圣人,唯有两条路:一是积下惊世功德,二是掀起滔天因果。
后者,便是逆天而行,在洪荒中制造巨大动荡。不论所行善恶,只要引发足够震荡,便符合破劫条件。
天道无情,不分正邪。修仙也好,炼魔也罢,化妖成鬼亦无妨。
只要达到标准,皆可踏阶而上。
大因果破劫,本是为那些不走寻常路的玄门修士或逆天而行的圣人所设的一条险径。
一旦有人能引动天地间巨大的因果牵连,并在随之而来的天罚中存活下来,便算真正跨越了那一道生死界限。
每当有圣人迈向天道境时,几乎无人会选择这条道路。
天罚之威,岂是轻易可挡?
那可是直接撼动自身存在根基的雷霆之怒,敢于直面者,无异于自寻灭亡。
多数圣人宁愿耗费漫长岁月积累功德,以稳妥方式渡劫。
教化众生、安定天下、挽救苍生,皆是常见手段,既能顺应天意,又可保全自身。
但这条路,对元始而言,行不通。
鸿钧不允许。
他注定要走大因果之路,从一开始就与诸圣对立。
鸿钧怎会容许他通过增强天道之力的方式完成晋升?
更关键的是,一旦元始成功踏入新境,将有机会执掌片刻天道权柄——这是鸿钧绝不愿看到的局面。
通天此前获得的机会至今未用,犹如一把悬顶之剑,让鸿钧始终心存忌惮。
他又怎能再放任另一位圣人登上同样的高度?
若元始公开宣称以功德证道,背后必遭鸿钧暗中阻挠。
在合道境的鸿钧眼皮底下突破,难度如同逆流登天。
想到此处,元始只觉寒意从头顶蔓延至全身。
他的修为进展太快,快到连天机都未曾预警。
按常理,当圣人修至天道第十一重天时,天道会悄然示警,提醒其开始布局破劫之事。
此后历经万载岁月打磨,方能在第十二重天圆满之际顺利渡劫。
可元始不同。
他的进境如星火燎原,超出了洪荒运转的预期。
尚未准备,已然登顶。
结果便是,气运未聚,时机不利,步步受制。
偏偏此时,鸿钧正欲推动大因果之劫降临。
元始若顺势而为,则正中其下怀;若另辟他径,则与鸿钧意志相冲,必遭压制。
进退两难,如陷泥沼。
反复思量之后,元始终于明白:自己唯一的出路,只能等鸿钧之事落幕之后。
他的破劫时机,已不由己定,而系于鸿钧一身。
鸿钧何时渡劫,他才能在其后寻得一线生机。
否则,不过是为人作嫁,送上把柄。
这般局面,令人窒息。
元始岂甘如此?可现实无情,鸿钧道行暴涨,压得他难以喘息。
此情此景,实属困局。
元始目光微凝,望向通天:“师弟可有良策?”
通天微微颔首,神色略显凝重:“寻常功德,的确难成助力。”
“但并非全然无路可走。”
“鸿钧若要牵制我等晋升,不如主动设局,逼他先动。”
元始默然不语,思绪翻涌。
作为盘古四圣之首,元始素来执掌大局。他所欠缺的,并非智慧,而是那些隐藏于天地深处的秘密。如今混沌未明,线索纷乱,他对许多根本之道仍是一知半解。纵然在凡俗眼中近乎无所不能,实则其道行尚不足以窥探终极真相。
全局之谋,遥不可及。
他心中轻叹,“通天劝我速速突破,恐怕正是为此。”
“其余三圣皆已踏入天道境,若我不进,何以继续担当四圣中枢?”
天道境一步差,万劫不复。稍有闪失,便是崩塌之局。元始焉能不忧?
通天忽然一笑:“不妨敲山震虎。”
“嗯?”元始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