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火!”随着103摩步团团长“扫雷”中校的指令通过加密通讯器传出,前沿阵地的十几辆t-90m主战坦克率先响应——125毫米滑膛炮喷出橘红色火舌。
穿甲弹精准命中1000米外的巨型丧尸(高度约10米),瞬间将其躯体撕裂成碎片,坦克并列机枪随即跟进,对溃散的小型丧尸实施覆盖射击。
此时,13万头丧尸正呈“扇形冲锋”态势,从8公里外的废弃城区涌来,嘶吼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扫雷”中校站在装甲指挥车上,通过“车载战术终端”实时调取战场数据,对着通讯器下令:“龙卷风-S\/2火箭炮分队,实施首轮火力覆盖!目标:丧尸集群前沿500米区域,使用9m549型卫星制导火箭弹!”
隐蔽在阵地后方的龙卷风-S\/2火箭炮分队立即启动——12管300毫米口径发射器迅速完成“射界标定”,基于8x8军用卡车底盘的发射车稳稳停在预设阵地,3分钟内完成“行军-战斗”状态转换。
随着发射指令下达,火箭炮依次轰鸣,7.6米长、850公斤重的9m549火箭弹拖着尾焰升空,在卫星制导下朝着目标区域疾驰。
不到1分钟,火箭弹在丧尸集群中爆炸,高爆战斗部瞬间覆盖约67公顷区域,丧尸成片倒下,冲锋队形被撕开巨大缺口。
“扫雷”中校盯着终端上的毁伤评估数据,继续下令:“第二轮齐射,换用反坦克\/反人员子母弹!压制后续丧尸梯队,为步战车突击留足空间!”
与此同时,部署在坦克后方的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进入“待突击”状态——车载30毫米机关炮完成“弹药装填”,步兵舱内的士兵检查着AK12步枪的弹匣,车长通过“周视观瞄镜”观察战场态势,随时准备执行“步坦协同清剿”任务。
火箭炮第二轮齐射结束后,“扫雷”中校判断时机成熟:“装甲突击群推进!t-90m在前开辟通道,库尔干人-25跟进,清理残余丧尸!”十几辆坦克随即加速,履带碾过丧尸残骸,朝着废弃城区方向推进;
步兵战车紧随其后,机关炮对躲在建筑废墟后的丧尸精准点射,士兵们则从舱门探出身体,用AK12步枪清扫漏网之鱼。
战场后方,龙卷风-S\/2火箭炮分队已完成“弹药再装填”,保持“30秒\/轮”的射速,持续对远处的丧尸预备队实施压制,850公斤重的火箭弹凭借260公里的最大射程,牢牢封锁住丧尸的增援路线。
“扫雷”中校看着逐渐被压缩的丧尸集群,对着通讯器补充道:“注意保持阵型,避免单个装甲车辆脱离掩护,务必一次性肃清这片区域!”
阳光透过硝烟洒在战场上,t-90m坦克的炮管仍在不时喷火,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的机关炮声此起彼伏。
103摩步团凭借“装甲集群+远程炮火”的协同战术,正逐步将13万丧尸的威胁压缩至最小——这场围绕据点安全的“尸潮阻击战”,成为150师扎根大陆后遭遇的首场大规模战斗。
战场的轰鸣声中,一名通讯兵抱着加密通讯器,快步跑到装甲指挥车旁,对着舱内喊道:“报告团长!师长米哈伊尔准将紧急呼叫!”
“扫雷”中校立刻拿起通讯器,按下接听键,语气带着战场特有的沉稳:“师长,我是‘扫雷’,请指示!”
通讯器那头传来米哈伊尔准将的声音,背景里能听到据点防御工事的建设声响:“目前尸潮清理进度怎么样?阵地是否稳固?”
“回师长,13万丧尸已被分割成三块,龙卷风-S\/2火箭炮持续压制外围集群,t-90m和库尔干人-25正在清剿核心区域,情况完全可控。”“扫雷”中校一边汇报,一边盯着战术终端上的丧尸残留标记,“按当前火力密度,预计20分钟左右能彻底肃清这片区域。”
“很好,效率很高。”米哈伊尔准将的声音顿了顿,补充指令,“清理完成后,立即停止向内陆推进,全团撤回原防御阵地休整,等候后续作战命令——总部要根据你们这次的战损和尸潮分布,调整下一步的探索计划。”
“扫雷”中校当即应声:“明白!肃清残敌后,立即收拢部队,返回阵地待命,随时等待师长后续指令!”
挂断通讯器,“扫雷”中校对着车载电台下令:“各分队注意!加快清剿节奏,务必20分钟内结束战斗,之后全员撤回原阵地,停止推进!”
电台里传来各分队指挥员的应答声,t-90m坦克的炮火节奏明显加快,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也开始向核心区域靠拢——103摩步团的清理行动,在接到新指令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随着最后一辆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碾过丧尸残骸,103摩步团的清剿任务正式结束——t-90m主战坦克列成纵队在前开路,龙卷风-S\/2火箭炮分队紧随其后,士兵们或搭乘步战车、或徒步收拢,朝着150师登陆后的驻地有序回撤。
此时的驻地已形成“环形防御体系”,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外围依托港口围墙构建了3层警戒带,内侧按“功能分区”划分出装甲集结区、弹药储备库、临时医疗站与士兵宿营区,ZA-SpN“泰坦”防地雷反伏击车在各分区入口处值守,车顶的pKm魔改机枪保持着警戒状态。
“扫雷”中校率先抵达驻地指挥中心,对着迎上来的参谋人员说:“立即统计战损——包括装备损耗、弹药消耗和人员伤亡,1小时内把报告报给师部;各分队返回后按预定区域休整,装甲车辆开进维修区做保养,确保随时能再次出动。”
参谋人员迅速领命行动,士兵们则在宿营区外卸下装备,医疗分队的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逐一检查归队士兵的身体状况。远处的装甲集结区,技术人员已架起维修设备,开始对t-90m坦克的炮管、发动机进行检修,龙卷风-S\/2火箭炮的发射管也在进行清洁保养。
与此同时,米哈伊尔准将通过驻地监控系统,看着103摩步团有序归建的画面,对着身边的作战参谋说:“通知后勤分队,优先为103团补充弹药和物资,尤其是龙卷风-S\/2的火箭弹和t-90m的125毫米炮弹,必须在24小时内补齐缺口。”
夕阳下,50平方公里的驻地内灯火渐次亮起,归建的士兵们围着野战炊事车领取热食,装甲车辆的维修灯光在夜色中闪烁——经历过尸潮清剿战后,这座临时驻地不仅是150师的“落脚点”,更成了士兵们在大陆上的“安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