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大大看到了小嬴政那亮得过分,充满了探究和渴望的眼神,瞬间就猜到了这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
他嘴角几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
这小子,不会现在就惦记上长生不老了吧.....
赵姬一落地,看到周围秦国军队还有秦字旗,赶紧抛开高空飞行的不适感,背过身,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自己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衣裙和发髻、
她是秦国公子之母,决不能在这些将士面前失了仪态。
白起见状,也是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夫人辛苦了。”
这是始皇陛下的生母,能培养出如此雄才大略的帝王,必是德行兼备,教化有方的贤母。
此刻的白起,因为傅璟提供的资料并没有提及赵姬,所以对她满是出于对始皇生母的敬重。
若是让他知道这女人日后能干出那般惊天动地的蠢事,怕是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不直接拔剑就算他克制了。
“武安君,给朕找个清净的营帐,朕和姜老板他们有话要和赵姬说。”
说完,始皇大大顿了顿,看向旁边的扶苏和江淮,“你俩先带着公子政在附近走走,莫要走远!”
他准备和赵姬摊牌!
但是赵姬那点事儿,实在少儿不宜!
他不想让年幼的自己被那些污秽不堪的东西脏了耳朵。
尽管去了时光小筑后,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但他还是想尽力为这个年幼的自己,多保留一刻童年的安宁。
“是!末将领命!”白起立刻应声,让周围的士兵都退下。
士兵们虽然满心好奇,但军令如山,无人敢违。
这几人他们刚刚没眼花的话,是从天而降的!
那可是传说中仙人才会的手段啊!
还有从武安君对这几人的态度来看,足以说明这几人身份极为尊贵。
白起亲自引路,将姜舒窈和始皇大大他们带向自己的主帅营帐。
见父皇离开,扶苏赶紧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拉起小嬴政的手,“父...父皇...”
小嬴政被他这声称呼叫得一愣,小脑袋歪了歪。
“你为何叫我父皇?”他之前就想问了。
这个大人好生奇怪,为何要叫他父亲?
“哈哈哈,小政哥,他没叫错!他是你未来的儿子扶苏!”江淮闻言,忍不住笑出了声。
小嬴政瞬间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高大俊朗的男人....
他.....未来的儿子?
扶苏被自家年幼版的父皇这么直勾勾地盯着,耳尖微微泛红。
小嬴政盯着扶苏看了半晌,难怪这人长得与他也如此相似。
也是,未来的自己都来了,那这人是自己未来的儿子也是合理的。
他想明白之后便很快适应了自己身为父亲的身份。
“扶苏乖!”小嬴政学着母亲安抚自己的样子,伸出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扶苏的头,用还有些奶气的声音一本正经的说道。
他才三岁,就有这么大一个儿子了!
他果然很厉害!
小嬴政在心里生出一丝了奇妙的成就感。
江淮在一旁死死捂住嘴,肩膀疯狂抖动,憋笑憋得满脸通红。
救命,这画面太美他不敢看!
小政哥这适应能力真是绝了!
扶苏则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摸头杀弄得眼眶又红了。
对比起父皇幼年时所遭受的苦难,他简直是生在蜜罐里。
他心中更是酸涩难当。
主帅营帐,白起守在帐外。
帐内,赵姬看着面前这个与政儿面容相似却气势迫人的高大男子,有些局促不安。
“夫人,这次回秦,武安君会安排人护送您安全返回秦国。至于公子政.....他会随我们离开。”姜舒窈主动开口,打破了有些沉默的气氛。
始皇大大在面对赵姬时,心中肯定是不好受的。
“随你们离开?不,不行!政儿是我的孩子,是秦国的公子!他不能跟你们走!”赵姬闻言猛地抬头。
她好不容易和政儿离开赵国,眼看就要回秦国过好日子了,怎能轻易将他交予旁人?
“夫人,您先别激动,听我解释。”姜舒窈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一点。
“我们是来自两千多年后的世界。在已知的历史中,公子政未来会成为结束战国乱世,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的第一人。我们想带他前往我们的地方,学习更多超越这个时代的本领和知识,他未来的成就,会比史书记载的还要辉煌...”
统一六国?千古一帝?
赵姬彻底懵了,脑袋里嗡嗡作响。
她的政...政儿真能成为那般了不得的人物?
这几人....竟是来自两千多年后?
这信息太过震撼,让她一时难以消化。
但是!!!
短暂的震惊过后,强烈的控制欲和私心迅速占据了上风。
就算这几人说的是真的,那也不行!
政儿必须留在秦国,既然他有如此天命,也不需要去学那所谓的未来本领!
这些人留在秦国辅佐他便是,何必要带他走!
“不行,政儿必须待在我身边!”
“待在你身边?待在你身边等着日后被你害死吗?”始皇大大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讽刺。
“你胡说什么?休要在此污蔑于我!”赵姬怒道。
她怎么可能害政儿,政儿是她的心头肉,她怎么可能会害他!
“污蔑?傅经理,把资料给她看看,让她好好看看她都对自己儿子做了什么!”始皇大大眼睛都有些红了。
傅璟从系统空间取出一份资料,递给赵姬。
“夫人,这上面详细记载了您的生平事迹。”
赵姬下意识接过,入手是光滑奇特的触感,她低头看去,只见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整齐的黑色符号。
“这...这上面是秦国的文字?我不认识....”
傅璟一愣,失策了!
这会儿的赵姬还没去过秦国,只认识赵国的文字,还看不懂秦国文字。
姜舒窈偷偷笑了一下,没想到阿璟也会有翻车的时候!
战国时期各国壁垒分明,文字,语言,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
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普通人连本国文字都未必掌握,何况他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