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玥很快就划拉到了下一个视频,连给老祖宗们评论的机会都没有。
“他是盛唐余晖下的最后一个诗人~
15岁成为天子近臣,20岁经历安史之乱,从一个官二代,一个街溜子摇身一变成了“爱国爱民”的好官。
他写下的那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让无数网友争相接龙~
但这么一个大诗人曾经却是一个一字不识的纨绔子弟,他就是“诗红人不红”的————“韦应物”。
公元737年,韦应物出生于陕西西安,也就是当时的京兆杜陵。
韦应物的家族是名门望族,“城南韦杜 去天尺五”中的京兆韦氏,说的就是韦应物所在的家族~
而?《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记载,韦氏一族在唐代就有14个人担任过宰相,其家族之显赫自不必多说~
凭借家族的门荫特权,韦应物在15岁就进了皇宫,成为了唐玄宗的御前侍卫~
彼时的大唐正值开元盛世的余晖,长安城内一片繁华,韦应物时常跟随在唐玄宗左右,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甚至也享受了皇帝骄奢生活的一部分,他在后来的?《燕李录事》、《温泉行》、《逢杨开府》等作品中生动的描述了此时的奢华生活: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燕李录事》)
“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温泉行》)”
~~~@—@~~~
与此同时,天幕右侧贴出了???《燕李录事》全诗: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
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飖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
??《温泉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全诗如下:
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命如纸。
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
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幸年。
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
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
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
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
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管从九天。
一朝铸鼎降龙驭,小臣髯绝不得去。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
~~~
?ps:韦应物《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坦诚直率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年少时仗着皇帝恩宠,在市井中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无赖行径。
后半部分则笔锋一转,描述了皇帝去世后自己的境遇变化,开始努力读书学诗,步入仕途却历经坎坷。
最后写与杨开府相逢,回忆旧事不禁涕泪交流。
整首诗情感真挚复杂,既有对自己年少荒唐行为的悔恨,又有对人生境遇变迁的感慨。
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一个纨绔子弟到有所作为的官员的转变过程,读来令人唏嘘。【若大家不喜欢,可跳过此段诗(?ˉ??ˉ??)】
~~~~
“年少时的他意气风发,恃宠而骄~“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逢杨开府》”
这首逢杨开府中的自述,活脱脱的展现了一个富贵无赖子弟的形象~
不仅在家里收留杀人犯,还整天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聚在一起赌钱玩乐~
到了晚上还溜进邻居家找姑娘~
可就因为家里的权势,众人是敢怒不敢言~
如果韦应物真要这样过一生的话,史书上可能就会少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诗人~
从古到今,长辈似乎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思维,只要一个人他成家了,结婚了,有孩子了,他就会成熟起来,变成一个稳重的大人~
而不是先成熟,再结婚生子~
韦应物的父亲,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同样是出身世家名门的千金小姐元苹,或许是元苹,在京城中曾无意间见过韦应物两三面,见过他仗义疏财,急人所难,蠢是蠢了点,但还有几分豪气~
又或许是听了父母之命,总之,是愿意嫁给韦应物了~
而韦应物也只能认命,总不能违抗父母的意思,和同样家世卓绝的元家退婚~
不过此时韦应物不知道的是,这次成婚却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京城之中,成婚后的韦应物仍旧是四处宴饮,醉酒高歌,还时常出手横行,和一群狐朋狗友打架斗殴,生活依然和没成婚之前没什么两样~
只是调戏邻家女孩的事情则是能免则免,晚上带着一身酒气也能撑到回家再昏昏倒地~
直到公元755年,“渔阳皮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的爆发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瞬间打破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也彻底改变了韦应物的人生轨迹~
韦应物没能跟上皇帝逃跑的队伍,在陕西一带四处漂泊,曾经的辉煌如梦幻泡影般瞬间消散~
韦应物也从云端跌入了谷底,丢了“御前侍卫”的饭碗,加上兵荒马乱,这时候再提祖上的门荫、皇上的恩宠,说出来就是个笑话了~
没了玄宗,又有谁会怕个小小的侍卫呢?
从前的朋友,开始绕着他走,曾经替人出头时,又惹过不少仇家,现在一窝蜂的都来讨债,人情冷暖如浮云流水…
从前的横行无赖,如今的过街老鼠,20年来如一梦,此时的韦应物才如梦方醒,偌大的长安城里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元苹劝他离开长安,茫茫江湖,总能找到个落脚的地方~
韦应物看着元苹沉默了片刻,忽然说:
“这些年我对不起你,你家中显赫,何必跟我落魄江湖呢?”
元苹只是淡淡的看着他,眼眸中没有一丝涟漪,平静的说:
“我认识的韦应物,是急人之难时赴汤蹈火,难道没了陛下庇护,没了侍卫身份,你就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了吗?如果是这样,那我走~”
这话一出,韦应物感动的一塌糊涂~
或许是元苹的鼓舞起了作用,或许是残酷时代的催促~韦应物选择重返开学~
但浪荡了20年的韦应物该怎么读书,怎么刻苦呢?”(*′I`*)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