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因为天幕一同播放了独孤伽罗和薄姬,宋朝人还把二人做了对比:
认为→_→
政治角色 | 独孤主动干政,与君“共治”
VS
薄姬远离朝堂,以母教间接影响 |
道德争议方面:
| 独孤因“妒忌”与废太子遭儒家诟病
VS
| 薄姬以隐忍、孝道成为道德典范 |
历史结局方面:
| 独孤被指间接导致隋亡,功过并存
VS
薄姬|子创盛世,善终且陵墓尊荣(近文帝霸陵) |
评价倾向自然是两极分化:贤后 vs 妒妇 |
很多人一致褒扬薄姬,认为她是:智慧母亲与天命象征~
这种两级评价主要是受到了时代价值观的影响:独孤伽罗的鲜卑背景使其坚持平等婚姻(“妇持门户”),但儒家框架下被斥为“妒”;
薄姬的隐忍符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契合汉初思潮。
在权力与性别方面:女性直接参政易受非议,而薄姬以“母德”侧面潜移默化地影响政治更易被接纳。
小作者觉得,独孤伽罗与薄姬的历史评价,映射出古代对女性角色的矛盾期待:
独孤伽罗的“强”挑战了男权秩序,其功绩就被争议掩盖;
而薄姬的“柔”以退为进,最终成为道德符号。
两人以不同路径在权力场中幸存,但历史书写始终受制于性别与意识形态的滤镜——前者在“妒”字中模糊了政治才能,后者在“贤”字中淡化了生存智慧。
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有时候我们看待事情,需要客观理智,多方考量,因为人性都是复杂的。
~~~~
又是新的一天,七玥开启了新的学习。
这次七玥看到的是一个历史牛人,真正的大佬那种…→_→
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猜来猜去也没有猜到的一个人,哈哈哈~
只见天幕缓缓介绍着:
“你听说过他的名字,你也知道圆周率,你更知道3.~
或许你还知道,他是第一个在数学领域获得国际命名权的中国人~
他创制?《大明历》,制造指南车,设计水锥磨,研发千里船……
他多项世界级成就,至今让人望尘莫及~
他就是公元5世纪地表最强的科技狂人————“祖冲之”。
让我们一起来深度了解祖冲之吧。
一,圆周率~
公元462年,建康城的石板路上一辆马车缓缓驶过……车轮滚过之处,祖冲之蹲下身,用绳子丈量车辙的长度,他的手里攥着刘徽留下的?《九章算术注》,上面记载着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祖冲之的算盘珠子在指尖翻飞,他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从192边行增加到边形,最终得出π在3.与3.之间~
这个结果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3.1418早了700年~
比托勒密的3.1416精确了0.000006。”
(☆_☆)
七玥很是佩服:“实在是太厉害了,这究竟是怎么算的??(●.●)”
视频还在一一列举祖冲之的发明创造。
“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才打破这一纪录~
而欧洲人直到16世纪才追上这个精度…
更绝的是,祖冲之还给出了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22\/7和密率~
密率直到1573年,才被德国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比祖冲之晚了1100年~
日本学者三上一夫为此提议,将π称为“祖率”,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数学领域获得国际命名权~
二、?《大明历》(? ?_?)?
公元462年,祖冲之捧着?《大明历》跪在朝堂上,他的面前是宋孝武帝和满朝文武。
“臣测算,现行历法为19年置七闰,200年后会差一天。”
祖冲之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
他提出的新闰周是391年144闰,误差仅为1739年1天…
更惊人的是,他首次将“岁差”概念引入立法~
测得岁差值为45年11月退一度,这个数值虽然与现代的71年8个月退一度有差距,但比哥白尼1543年提出的岁差理论早了1000年。
比第谷的观测精确了500年~
?《大明历》还将回归年长度定为365.日,与现代测算值仅差50秒~
月亮的交点月周期为27.日,指误差不到1秒……
这些数据让同时期的欧洲历法相形见绌~
直到1582年,格里高利历颁布,欧洲才达到类似精度。”
天幕下的众人看得聚精会神,这个确实无法反驳←_←
“三,指南车
公元479年,南齐的皇宫里,一辆装饰华美的马车缓缓驶来,车上的路人手持铜剑,无论马车如何转向,剑尖始终指向南方,这就是祖冲之重造的指南车~
这辆车的内部,是一套精密的铜质齿轮系统,当车轮转动时,齿轮通过差动装置自动调整方向…
这种结构,比达芬奇1500年设计的自驱式汽车早了1000年~
比古希腊的安提基特拉机械复杂得多。
更神奇的是,祖冲之在没有现代测绘工具的情况下,仅凭肉眼观测和数学计算,就实现了这一壮举。”
七玥:“所以这位科学大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_→”
猫猫好奇.jpg
(^_^)\/
在南北朝之后的一些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有的有点怀疑人生,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天文等奇术已经如此先进了吗?
虽然不知道西方那些人究竟多出名,但早了一千多年,那可真是……不可思议,震惊.jpg
(☆_☆)
突然,视频上弹幕闪过一条:
“华罗庚评价他“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称?《大明历》为“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
“?《南史》记载其“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ˉ??ˉ??)”
七玥也不禁发了一条弹幕:“科学全才~●)o(●”
然后不禁暂停了视频,看起了网友评论,主要是这个视频还挺长的十分钟呢~
先看看网友的科普,再继续…
“我给你们科普一下他的学术地位:他的算经失传了,好可惜!那可是被唐代列为“十部算经”之首,其研究方法影响了后世数学发展~~”
“最牛的是他的国际纪念吧~”
“什么?说来听听!”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月球环形山、小行星命名、银币以及道路以他命名~”
“他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