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玥看视频时刷到了好多杨老逝世的消息。(? ? ?? )
不得不说,作为从小就听过华罗庚、杨振宁等人的她,内心多少有些感慨…
她知道,这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是祖国的物理学骄傲,很多浅薄的网友却对他仅仅只是关注情感……
不过,八卦毕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
对于名人的私人情感,大家都会格外关心~
今天,七玥也突然有了很想要了解这位为人的冲动~
于是,她就看到了一个介绍杨老一生的视频~
在七玥看来,杨先生的外貌本身就透着学者特有的儒雅与沉静。
虽然新闻里很多时候的他头发已有些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露出饱满的额头,仿佛蕴藏着无数深邃的物理公式。
那双眼睛深邃而明亮,目光温和却又带着洞悉世事的锐利,看人时总带着浅浅的笑意,让人感受到长者的亲和。
鼻梁高挺,嘴唇线条清晰,说话时语速平缓,透着从容不迫的气度。
他常穿着合身的深色西装或朴素的中山装,衣着虽不张扬,却整洁得体,尽显学者的严谨与低调。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细密的纹路,每一条都像是时光书写的智慧注脚,整体给人一种温和而坚毅、沉静而睿智的感觉。
他与第二任妻子确实是精神契合!
是很多夫妻没有的那种精神追求,很多人却恶意调侃,着实不厚道!o(′^`)o)
各朝各代的老祖宗终于看到了与他们完全不一样的着装,画面中的是AI制作杨老从小到大的变化和成就:
“杨振宁:跨越百年的物理巨匠与时代行者~
(*σ′?`)σ
一、清华园的异禀少年:
基因与时局的双重馈赠~
(?′?`?)
1922年10月1日,安徽合肥的杨家迎来了一个男婴,父亲杨武之在纸上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的字句,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日后成为了改写现代物理学版图的巨人 。
作为美国芝加哥大学首位华人数学博士,杨武之给儿子的启蒙堪称———
四岁时母亲教他认字,一年便掌握三千余字;
五岁入私塾,六岁随父赴厦门大学就读小学二年级,这种超前教育让杨振宁从小就站在知识的高起点。
? ?)?*??
1929年,杨武之应聘清华大学数学系,全家迁居清华园西院十一号。
这座见证了无数学术佳话的院落,成了杨振宁科学梦想的摇篮。
在这里,他白天在教职工子弟学校读书,晚上则在父亲的书房里接触到高等数学知识,这种熏陶让他对数字产生了近乎本能的敏感。
不过这位的校园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933年进入崇德中学后,因年纪小、个头矮,常被同学欺负……”
七玥:“居然有校园霸凌,可恶!”
“直到成绩稳居榜首,才用实力赢得尊重———
这或许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印证知识的力量。
╰(*′︶`*)╯
1937年,日军侵华的炮火打破了平静,杨振宁随父亲与清华师生辗转千里抵达昆明,这段颠沛流离的岁月,却意外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
1938年,仅读了一年高中的杨振宁直接报考西南联合大学,凭借扎实的功底顺利录取。
这所由清华、北大、南开合并而成的学府,虽校舍简陋、物资匮乏,却聚集了中国顶尖的学者:
朱自清、闻一多教他国文,赵忠尧带他入门物理,吴有训讲授电磁学,周培源指导力学,吴大猷更是成为他学士论文的导师 。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杨振宁与邓稼先、黄昆等日后的科学巨擘同窗共读,在茅草屋顶的教室里推演公式,在煤油灯下研读文献,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
1942年本科毕业时,杨振宁已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学术天赋,他获得穆藕初先生奖学金~
随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王竹溪,研究统计力学。
1944年硕士毕业时,他考取留美公费生,但按照规定需先服务一年,于是在西南联大附中当了一年高中数学老师。
这段教书经历让他学会了用通俗语言解释复杂概念,也让他更深刻理解了知识传播的意义。
1945年,23岁的杨振宁告别故土,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年轻学子将在世界物理舞台上掀起怎样的风暴。
(?v?v?)
二、芝加哥到普林斯顿:
物理天才的开挂之路~
( ̄▽ ̄)~*
初到芝加哥大学,杨振宁的目标明确———
师从核物理先驱“费米”。
但恰逢费米忙于曼哈顿计划,他便先跟随“泰勒”做研究,同时旁听费米的研究生课程。
“泰勒”给了他一个关于放射性元素寿命的课题,本以为会耗费数月,结果杨振宁仅用两个月就圆满完成,其天赋让泰勒大为惊叹。
1946年,在“费米”的推荐下,他进入“艾里逊实验室”,两年内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其中与费米合作的《介子是基本粒子吗?》提出了着名的费米——杨模型,成为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文献 。
(*?′╰╯`?)?
1948年,26岁的杨振宁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随即被聘为物理系讲师,与费米成为同办公室同事。
这段经历让他得以近距离接触科学大师的思维方式,费米注重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治学态度,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研究风格。
1949年,杨振宁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这个被誉为物理天才集中营的机构,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的学术环境。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重要伴侣杜致礼———
这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女儿,当时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文学,两人于1950年8月结婚,开启了长达53年的相濡以沫。
(^~^)
1953年,杨振宁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与罗伯特·米尔斯相遇,这次偶然的合作催生了物理学史上的里程碑———
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