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谢暗香特有的“逆时空呈现”战技
博美吩咐谢暗香等三人:“你们放松,集中注意力,我将在双轮星系发现的71种物质的星脉烙印以‘逆时空呈现’的方式传递到你们的第四星脉。”
谢暗香等三人躬身行礼,齐声说道:“我们准备好了,请师祖施展!”
博美点点头,三缕淡蓝色光晕注入到三人的星脉之中。
三人闭眼片刻,卡吉尔乐仪、黄博林率先开口:“谢谢师祖,我们已将71种物质烙印融合进第四星脉!”
此时,谢暗香仍旧闭着眼,博美暗自吃惊,这不合常理!按谢暗香的天赋,理应先于卡吉尔乐仪、黄博林完成融合才对。
片刻之后,谢暗香睁开眼,向博美躬身行礼:“谢谢师祖,我六条星脉已接收星脉烙印完毕!”
卡吉尔乐仪、黄博林并未领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谢暗香领悟任何一种战技都比他们快,他们觉得,过段时间自己也能将“逆时空呈现”而来的星脉烙印顺利融合进其他星脉。
只有明定星瞪大双眼看着谢暗香,谢暗香看了明定星一眼,有些不自在,不禁缩了缩脖子,以为自己说错了话,低着头不敢看博美。
博美赶忙说道:“你们做得很好!特别是暗香,这么短时间就将烙印融合进六条星脉!”
明定星看着博美,一脸茫然。
基于星脉特性规律,“逆时空呈现”是第四星脉独有的战技。博美以为谢暗香是在第四星脉接收“逆时空呈现”的71种物质星脉烙印后,通过第四星脉将其全部映射、融合进其余星脉。
因此,博美并未领会谢暗香所说“我六条星脉接收星脉烙印完毕”的真正含义。
实际上,谢暗香的星脉具有一种特异功能,六条星脉能够相互配合各自的战技!
二、“博美1星”建立临时基地
博美说道:“张乐得星系极为庞大,这是我们当初未曾料到的。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仅靠一个舰队去探索,否则不知何时才能探测完毕。”
博美接着说:“下面进行编组。我将与10位逻辑人组队,驾驶一艘补给舰前往亮星。对于亮星的探测,你们的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我和10位逻辑人独自前往。
明定星与卡吉尔乐仪组成一个探索小组,由明定星担任队长,该小组由10个逻辑人、两艘组合战舰和一艘运输战舰组成,其中一艘运输舰同时承担运输与指挥的功能,以此组成一个分队,从‘博美2星’开始按照星球偶数编号进行探索。
谢暗香与黄博林组成一个探索小组,谢暗香为队长,此小组由10个逻辑人、两艘组合战舰和一艘补给运输战舰组成,同样有一艘运输舰兼具运输与指挥的功能,组成一个分队,从‘博美3星’开始按照星球奇数编号进行探索。”
“你们四人注意,我会将我的量子体植入你们的第四星脉。若遭遇未知风险,要立即撤退,并及时激发我的量子体。”
博美说完,便将一缕淡蓝色迷雾植入4人的星脉。
最后,博美强调:“探索内容分为四大类:一是天文数据,涵盖运动特征、星球形状、大小、直径等;二是星球地表地貌、地脉构形等;三是星球地理构造、地壳构造、地心构造;四是物质构成及新物质发现等。你们要尽量按照规范性目录采集数据,尤其是在新物质感应方面不能疏忽!”
四人躬身行礼,齐声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西米尔博美转身吩咐博一凡、罗成礼:
你们两人指挥余下舰队降落‘博美1星’,寻找合适的位置建立临时基地,并将基地七维运动数据映射给我们。
博一凡、罗成礼两人回应道:“是!”
四个舰队朝着三个方向,隐匿消失!
三、博美探索“博美亮1星”
年13月10日下午6点,形如碗口大小的“博美亮1星”缓缓升上中空11点钟方位;而上午如酒杯大小、悬挂在10点钟方向的“博美亮4星”以及下午位于15点钟方向的“博美亮6星”,则缓缓沉入地平线。“博美亮2星”宛如一轮月牙,藏在“博美14星”的后面。
依据空间运行轨迹,此时“博美1星”与“博美亮1星”相距1.6光年。在指挥运输舰的“逻辑星脉网点星眼空间”内,一个亮点经过两次“空间”跳跃,便抵达“博美亮1星”外围5000公里处悬停。
博美安排10名逻辑人留守运输舰,自己只身前往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1000公里处。检测显示:环境温度为61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基本为“0”(无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为0.31。
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500公里处,检测到:环境温度为108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为0.18(标准离子风压力),空间应力场系数为0.52。博美用肌体感受了1小时,并无不适。
当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400公里时,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环境温度为1910摄氏度,环境压力指数为2.8(标准离子风压力),应力场系数为0.86。此时,西米尔博美体表呈现暗红色,“星脉意识”开始离散,封闭在肌体组织分子间的少量水分子压力剧增。如果继续前进,可能导致星脉崩裂,于是西米尔博美放弃前进。10名逻辑人察觉不妙,迅速闪现在博美前方,挡住炙热冲击波,博美卷起10名逻辑人退至500公里处。
博美启动第六星脉,全身一震,烧焦的衣物和头发瞬间焕然一新。博美看了一眼逻辑人焦黑的机体,说道:“你们也重新换装吧!”
“是!”逻辑人同样启动量子物质技,全身一抖,换上了各种款式的衣物。
其中支队长红秋叶说道:“南夫人,让我再尝试一下如何?”
他在学习期间,读完了地球人2万8千册小说,喜欢上了地球的秋天,便给自己取了这个带有几分萧瑟的名字。
博美回应道:“不行!如果我的星脉受损,我自己还有机会修复;但如果你的逻辑星脉受损,我们只能抬你回去了。我总不能毁掉你比我强大10倍的逻辑星脉,再重新给你构筑弱小的人类星脉吧,那样就失去了你存在的意义!我们先稳固一下星脉,就在此处进行物质探测。”
红秋叶与众逻辑人点头表示认同。
博美合眼片刻,启动“熔炉”清理肌体组织,稳固星脉。逻辑人同样梳理逻辑星脉、检测机体功能,结果显示无恙!
博美示意红秋叶开启网点星眼空间进行探测。
只见红秋叶启动逻辑星脉,在虚空映射出“逻辑星脉网点空间”,一个四维运动的“博美亮1星”的景象呈现在众人眼前。具体数据如下:
1、“博美亮1星”结构、温度探测,新物质以及光量子产生机制
经过逻辑人红秋叶网格测量,该亮星直径约661万公里,是一颗巨大的高温星球。
光量子是由三种气态物质在极高温度下发生原子对撞,产生物质湮灭,湮灭能产生激波,而高能激波激发“离散”的气态原子从而产生光量子,在气态物质内部则是“黑暗体”。
这是星空人类首次发现光量子无法穿透的“黑暗体”气态物质!这三种“黑暗体”气态物质属于新发现物质。
“黑暗体”气态物质是高质量、高密度的高温气体,由此形成的外层被称为“黑暗气态层”。
经过测量,黑暗气态层厚度约为2万2千公里,温度分布规律如下:距离星球表面150公里处为物质湮灭区,温度高达10亿摄氏度;往内1000公里,温度降低到5亿度;再往内约3000公里,温度反而降低到3亿度;再往内约5000公里处,温度再次降低到2亿度;再往内1万公里处,温度降低到1亿度;最后的气态层温度稳定在8800摄氏度。
“黑暗气态层”以内是高密度固态层,厚度约142万公里。固态层是由17种新物质构成的聚合态物质,温度由接近“黑暗气态层”的8800摄氏度基本保持恒定,到里层约145万公里处温度仍有约8100摄氏度。
固态层之内是“恒温虚无球体”!与南小平在双轮星系“亮1星”发现的“虚无体”一样,不可探测、不可感知!
经红秋叶逻辑星脉感知测量,“虚无球体”直径约373万公里,温度约5300摄氏度。本来“虚无体”不可探测,温度也无法测量,但固态层与“虚无体”的接触界面,有一层5公里厚的薄薄固体薄层,温度从8100度急速下降到5300摄氏度。由此,博美和众逻辑人推测“虚无体”的温度在5300摄氏度左右!
这种星球构造现象,前所未闻!
2、“博美亮1星”的物质密度特征
星空人类理论推定“业力”物质的密度最高,系数为1(类似于材料的硬度系数)。经过密度设备探测,气态层密度从表面0.8倍业力物质密度指数逐步升高到2.2万公里处的3.2倍业力物质密度指数;固态层的密度则基本稳定在3.3左右。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密度则探测为无!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首次发现气态物质密度高于“业力物质”3倍的气态物质!如果用这种气态物质喷射博美的肌体,那么就如同筷子插豆腐!
3、“博美亮1星”的空间应力密度特征
“星空应力”是星空人类用来检测星空应力场的重要指标。星空天体运动包含各种成因“力”的作用,如引力、感应力、冲击波、离子风、射线场、粒子流等等。这些“力”作用于“宇宙空间”,我们将其统称为“宇宙空间应力”。虽然8万年后的星空人类难以精准测量千千万万来自各种成因的“力”,但可以探测应力“力场的扰动”。
如果“扰动”应力超过“宇宙空间”的应力场,那么可以认为这个宇宙空间就会崩塌。换个说法解释,如果一个人站在虚空,周围一切皆虚无,那么“应力密度探测设备”检测出的“空间应力密度”指数应当为“0”;如果“空间应力密度”指数突然显示为1,那么说明一个星球已经撞上了这个人,其所在空间已经崩塌。
如果一个战技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攻击自己,而“应力密度探测设备”恰好在旁边,那么“应力密度探测设备”的密度指数也会显示为1,因为自己的存在空间已经消亡。因此,“应力密度探测设备”常被用于远距离探测未知星系,因为星系的运动会产生“应力场扰动”。
博美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400公里处实际检测到的应力场密度系数为0.86。经过应力密度探测设备探测,气态层应力场密度系数从表面0.98逐步升高到内层2.2万公里处的1.0;固态层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基本稳定在1。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并非虚无,而是1!这太离奇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厚达150万公里范围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升高到1,而星球自身却不崩碎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虚无球体”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并非虚无,也是1呢?
西米尔博美感到十分迷茫!
博美启动自己的“星眼空间”,发现与红秋叶的网点星眼空间无异,这说明并非红秋叶的网点星眼空间出现问题。
4、“博美亮1星”的空间压力特征
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400公里处,环境压力为2.8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气态层环境压力指数从表面层的1000倍标准离子风压力逐步升高到内层2.2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标准离子风压力;
固态层的环境压力指数则从2.2万公里处的5000万倍逐步升高到内层145万公里深处的2亿倍标准离子风压力。再往内的“虚无球体”的环境压力指数则探测为无!
问题来了,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145万公里深处测得压力指数为2亿倍,如果“虚无体”的压力突然为“0”,是什么样的固体物质能支撑如此强大的负压呢?
在当前的材料力学理论下,任何物质的分子键都将被撕裂!
因此,博美认为,星球内部的“虚无球体”压力指数也是2亿倍标准离子风压力,甚至更高!
博美与红秋叶各自记录下全部探索成果。接下来就是“攫取物质”。
5、物质探测与攫取
博美与众逻辑人经过商议,决定先尝试利用逻辑人强大的攻击能力冲击表层气态,然后尝试“攫取物质”。但又担心1万亿等级强大的攻击能力会击穿“固态层”而产生宇宙崩塌,于是采用分级攻击测试的办法。
首先用十分之一的攻击力尝试。红秋叶向“博美亮1星”表面气态层打出5万亿等级的攻击,在博美的“心眼空间”以及其余9位逻辑人的“逻辑人星脉网点空间”里,5万亿等级的量子能攻击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5公里处被冲击波击溃,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表层气态物质激发的冲击波太过强悍!
红秋叶再次向“博美亮1星”表面气态层打出10万亿等级的攻击,攻击量子能在距离“博美亮1星”表面1公里处依然被冲击波击散,“博美亮1星”气态表层未起一丝波澜!
红秋叶再次向“博美亮1星”表面气态层打出50万亿等级的最强攻击,攻击量子能未抵达亮星表层,依然被冲击波击散!
博美决定由10位逻辑人同时向一点发出50万亿等级的攻击,博美再启动“意念攻击”技,将10股50万亿等级的攻击加持于一点,准确攻击气态表面。只见被击中之处发出耀眼的光芒,仅仅一点炽白的光亮一闪,便消弭于冲击波中,气态表层仍然未起一丝波澜!
这三种气态物质是何等强大!
物质探测与攫取失败!
四、“博美亮1星”探索成果
西米尔·博美震惊不已!一向自恃天下无敌的逻辑人,在“博美亮1星”面前,首次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西米尔·博美与红秋叶不得不终止“博美亮1星”的探索。此次探索收获颇丰,但也留有诸多遗憾:
首次发现由气态物质、固态物质和“虚无体”构成的星球;
首次发现“亮星球”,其因物质湮灭产生激波,激发气体原子进而产生光量子;
首次发现能隔绝光量子的“黑暗体”气态物质;
首次发现物质密度比“业力”物质高3倍的气态物质!
是什么原因致使145万公里处的温度从8100摄氏度骤降至5300摄氏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厚达150万公里范围的应力场密度系数为1?
是什么原因使得“虚无球体”的应力场密度系数并非虚无,同样为1?
究竟是何种气态物质能够承受500万亿等级的攻击而不留痕迹?
最为遗憾的是,如此神奇的3种气态物质以及17种构成地壳固态的聚合体物质无法被“攫取”!
博美与红秋叶团队返回补给运输舰,花费一天时间整理完“博美亮1星”的所有数据资料后,将其映射给“博美1星”基地的留守专家团队主任罗成礼,以及苍钰国和天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