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别院大战的硝烟,在三日后终于彻底散去,但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和城市各处残留的断壁残垣,依旧无声地诉说着那一夜的惨烈。
无双城,这座雄踞离国南部的巨城,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洗牌后,迎来了新的主人。
林震天以铁血手段,迅速整合林家力量,并收编了部分愿意归顺的原城主府及赵、萧两家的残存势力。
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他没有丝毫手软,果断下令清除。
雷霆之势下,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林家便基本掌控了全城的秩序,并顺利接收了三大势力留下的庞大产业,一跃成为无双城独一无二的霸主,以后百年他将培养出更多高手。
顺理成章地,林震天入驻了那座象征着权力巅峰的城主府。
他没有更改城市的名字,依旧沿用“无双城”之称,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也或许是对过往的一种默认。
对于战败者的处置,林震天展现了当机立断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权衡。
萧万山和赵元明,这两个老对手,毫不犹豫被果断处决,以绝后患。而对待聂无双,林震天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他没有杀她,而是废去了她苦修多年的通玄境修为,将她安置在城外一处清净但守卫森严的别院中,与她那身染怪病、同样命运多舛的女儿聂灵儿相伴。
聂无双,这位曾是天纵英才、却命运坎坷、最终称霸一方的奇女子,以这样一种方式退出了无双城权力的舞台。
对于她而言,或许能与女儿了却残生,远离恩怨厮杀,已是乱局之中所能得到的最好结局。她的故事,如同一曲跌宕起伏的悲歌,令人唏嘘。
城主府,会客厅。
昔日聂无双的书房,如今已换了主人。林震天与凌风分宾主落座,侍女奉上香茗后悄然退下。
林震天看着眼前这个面容依旧稚嫩、眼神却深邃如潭的青衫少年,心中感慨万千。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开脉境少年,一手搅动了无双城的风云,将他林家推上了城主之位。
“凌小友,”林震天开口,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感激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此番若无小友运筹帷幄,我林家绝无今日。不知小友接下来有何打算?若是暂无去处,不妨就留在无双城。以你之才,必能大放异彩,林家……不,整个无双城,必以国士待之。”
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他是真心欣赏凌风,但也夹杂着更复杂的情绪。
他深知这少年的可怕,能以开脉境修为将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其心智、谋略、胆识皆非常人所能及。他能扶自己上位,未必不能将他拉下马。对于凌风,林震天又是敬佩又是忌惮,因此,他的策略非常明确:只能倾力交好,绝不可轻易得罪。
凌风闻言,微微一笑,拱手道:“林城主厚爱,凌风心领。只是在下尚有要事在身,需前往楚国云城,寻找一位失散的长辈,不便久留。”
林震天眼中闪过一丝遗憾,但并未强求。他深知强留不住,也不敢强留,此人岂是池中物,他日必将化龙飞天。
他叹了口气,郑重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不便挽留。只是请小友记住,无论何时,这无双城都有你的一席之地。若他日在外遇到难处,尽管回来,林家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多谢城主。”凌风坦然接受这份善意。
他此刻并不知道,今日林震天这句承诺,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成为他反攻翰裕王朝的一个重要支点和桥头堡。
这时,凌风从怀中取出一张略显陈旧的纸张,上面勾勒着简易的山川地形,并标注了几处地点。这正是他从影杀卫据点所得,是墨影在城主府暗中探查到的信息,整理出的无双城周边灵石矿脉分布图。
“林城主,”凌风将图纸推了过去,语气平静,“三大家族与城主府明争暗斗多年,甚至不惜掀起腥风血雨,所为的,可是这些?”
林震天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瞳孔便微微一缩,随即默然点头。
图纸上所标,正是被历任城主严密掌控、也是引发无数争端根源的那三条中型灵石矿脉,一座城市拥有三座灵石矿,还是中型灵石矿,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为之疯狂,就连裕都皇城那位也是如此。
凌风看着林震天默认的神情,心中并无意外,反而升起一种明悟。
他想起自己两世的经历,从蓝星到玄凌大陆,看似世界不同,规则迥异,但其底层逻辑,亦有相通之处。世间皆为利来,不就是一个“夺”字。
他思绪飘远:
人之一生,从呱呱坠地开始,似乎就陷入了一场无形却无处不在的“争夺”之中。
幼时夺母乳吮吸,夺亲人关注疼爱;少时夺学业优异,夺名师青睐;成年后,争夺更是渗透方方面面——夺财富资源,使人富足;夺权势地位,使人显赫;夺机缘造化,使人强大;甚至夺情爱眷侣,使人圆满……
小至个人衣食住行,大至宗门王朝兴衰,无不在“夺”字之中。
这仿佛是一种刻入生命本能的天性,是推动个体前行、社会变迁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动力。
如同道家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天地规则本身,似乎就蕴含着某种残酷的竞争与筛选机制。所谓“损不足以奉有余”,有限的资源,注定需要去争夺。
然而,道家亦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争,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不争一时之短长,不争无谓之意气,是洞悉规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凌风心中渐渐明晰:“夺”是手段,是过程,是生命在天地间求存、求进的本能体现,无法回避,亦不必全然否定。但“为何而夺”,“以何心夺”,“夺之后又如何”,才是区分道心境界的关键。
若为满足一己私欲,不择手段,滥杀无辜,那便是坠入了魔道,纵然一时得势,终将因果缠身,难得善终。如同袁申、赵元明之流。
若为守护珍视之人,追求大道真理,或践行心中正义,那这“夺”便有了意义和底线,可称之为“争”,是逆天改命的勇气,是截取一线生机的智慧。如同他为自救、为师父报仇而一路抗争。
而更高的境界,或许是如水流一般,利万物而不居功,在必要的“争”之后,能懂得“不争”的从容,明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道理。
不将占有视为终极目的,而是在过程中体悟道之运转,最终与道合真。
这一刻,凌风感觉自己的道心更加通透澄澈。
他明白了未来修行路上,既要有一往无前、争夺机缘的锐气,也要有审视内心、持守底线的清醒,更要有功成身退、不滞于物的超然。
这条属于自己的大道,已然在他脚下缓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