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出口的风卷着落叶打在许辰脸上,他紧了紧外套快步走向路边的共享单车停放区。晚高峰的车流像凝固的岩浆,堵在十字路口纹丝不动,喇叭声此起彼伏地撞在高楼玻璃上,碎成一地烦躁的回音。
还是这玩意儿靠谱。许辰掏出手机对着车身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清脆的声后,车锁弹开的轻响混着链条的摩擦音,在嘈杂的街头显得格外清晰。他拍了拍车座上的灰,跨上去时车筐里的落叶被震得簌簌发抖。
车轮碾过斑马线的白漆,许辰灵活地穿梭在非机动车道,把拥堵的汽车远远甩在身后。秋末的夕阳斜斜地打在车身上,镀出一层暖金色的光晕,路过小吃摊时,烤冷面的香气顺着风钻进鼻腔,让他忍不住放慢了车速。
说真的,共享单车这发明太懂打工人了。许辰对着手机支架上的摄像头感慨,这是他刚养成的习惯——随手记录生活片段,没想到真能通过系统投射到古代,三公里内随取随放,比打车便宜,比走路省时,下雨天除外啊,骑快了能溅一后背泥。
手机屏幕上弹出实时弹幕,是系统自动抓取的现代网友评论:
上次加班到半夜,全靠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续命
建议给唐朝长安也安排上,看那些官员还会不会迟到
李世民见了估计会懵:这铁驴没人看着,不怕被偷?
驿站要是有这效率,八百里加急都能提速一半
许辰笑着猛蹬了两脚,单车加速冲过天桥下的阴影:还真别说,唐朝长安那么大,从朱雀门到曲江池得走俩小时,有这铁驴确实能省不少事。
【检测到含城市交通创新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唐朝贞观年间的长安城?】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许辰正停在红灯前,脚撑在满地梧桐叶上。对面的写字楼亮起点点灯光,像落进人间的星子,与手机屏幕里即将展开的盛唐夜色遥遥相对。他仿佛能听到朱雀大街的驼铃声、东西两市的叫卖声、驿站快马的马蹄声——所有声音都在这转动的车轮里,交织成跨越时空的交通序曲。
投射。许辰松开刹车,单车顺着惯性滑过路口,让天可汗瞧瞧,一千三百年后,咱们是怎么在城里跑腿的。
【定向投射启动......正在适配唐朝交通体系......投射开始!】
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映出共享单车飞驰的轮影,像不停转动的日晷指针。许辰仿佛能听到大明宫的更漏声、西市胡商的算盘声、鸿胪寺驿卒的喘息声——所有声音都在这链条的咬合里,交织成跨越千年的效率之歌。
***唐朝,贞观十一年的深秋,长安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
吏部侍郎马周打着哈欠走出坊门,手里攥着块芝麻胡饼,嘴里还嚼着最后一口。昨夜为了核对官员考绩表忙到三更,今早差点错过了卯时的朝会。
快点快点!马周催促着身后的小厮,再慢就赶不上点名了!从崇业坊到皇城得穿过三条街,你这脚程......
小厮苦着脸跟上:大人,小的这已经是最快了,要不咱租辆马车?
租马车?马周瞪了他一眼,从这儿到朱雀门才两里地,租马车的钱够你半个月月钱了!他虽然官至侍郎,却向来节俭,尤其看不惯铺张浪费。
主仆二人沿着坊墙快步疾走,晨雾中渐渐显露出长安城的轮廓:棋盘状的街道横平竖直,坊门的门吏正在核对出入凭证,远处的皇城宫阙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淡墨山水画。
还是太慢了。马周看着越来越亮的天色,心里急得冒火。长安城里坊众多,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从最北的光化门到最南的启夏门,快走得俩时辰,官员们为了赶朝会,天不亮就得起床赶路,迟到更是常有的事。
正走着,前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惊叹:快看天上!是仙人的天幕!
马周抬头望去,只见东方的天空中浮现出一片巨大的光幕,晨雾仿佛都被这光芒驱散了。街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连巡逻的金吾卫都停下了脚步,所有人都仰着头,脸上写满惊奇。
光幕里渐渐浮现出画面:一个穿着短衫的现代人(许辰)站在街边,对着一个铁架子(共享单车)摆弄了几下,就跨上去骑着走了。那铁架子有两个轮子,不用马拉,不用人推,只要蹬脚蹬子就能自己往前走,速度还不慢。
那是什么车?马周身边的小厮张大了嘴,手里的灯笼差点掉在地上,没有马也能跑?是铁做的驴吗?
马周的眼睛却死死盯着画面——那停在路边时,周围根本没人看管,谁想用了扫码就能骑走,到地方了往路边一放就行,简直是闻所未闻!
画面里的(许辰)正在解说:这叫共享单车,全城各处都有停放点,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解锁,按时间收费,用完随便停在路边就行。特别适合短途出行,比走路快,比打车便宜......
随着他的讲解,画面展示了长安城(现代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有的停在写字楼楼下,有的摆在地铁站出口,还有的被骑到菜市场门口。行人们随取随用,用完就放,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看不到争抢或偷盗的情况。
随便停在路边?马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不怕被人偷走?不怕被人破坏?
在唐朝,别说车马,就是一把好点的刀都得锁起来,哪见过这么贵重的物件随便扔在路边的?
画面里的似乎猜到了他的疑惑,笑着说:当然有规矩,乱停乱放会罚款,故意破坏要赔偿。不过最重要的是信用,大家都自觉爱护,这东西才能长久存在。
信用......马周喃喃自语,这个词让他心头一动。他想起自己制定的官员考绩制度,不就是靠着二字约束官员行为吗?
此时的大明宫紫宸殿里,李世民也正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眉头微微蹙起。
这铁驴倒是精巧。李世民手指轻叩御案,不用喂食,不用歇息,比马方便多了。只是......他看向旁边的房玄龄,玄龄,你说这东西真能随便放在路边?我朝长安,就是拴在桩上的马都时有被盗,何况这无人看管的铁驴?
房玄龄捋着胡须,若有所思:陛下,臣倒觉得这法子的精髓不在铁驴,而在那随取随放的规矩。您看画面里,虽然没人看管,但人人都按规矩取用,这背后一定有一套管理办法。
旁边的杜如晦补充道:而且这铁驴只适合短途,正好弥补我朝驿站的不足。现在驿站的马匹主要用于长途驿传,官员在城里办事,还是得靠步行或马车,若是能在城里设些公用马桩,让官员随用随还,岂不是能提高效率?
李世民眼睛一亮:公用马桩?这主意好!
他看着画面里穿梭在街道上的共享单车,突然想起前几天户部奏报,说各部门官员因为往返于不同衙署之间,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政务积压。若是能借鉴这随取随放的思路,在长安城的重要地点设置公用马匹,凭凭证取用,用完归还,定然能提高办公效率。
马周在哪?李世民突然问道,他最懂吏治和民生,让他来拟个章程!
太监刚要应声,殿外就传来马周的声音:臣马周,叩见陛下!
原来马周怕迟到,一路小跑赶到了皇宫,正好听到了君臣的对话。他喘着气进殿,顾不得擦汗就说:陛下,臣刚才在街头也看到了天幕,正想向陛下建言!
李世民笑道:正好,你说说看,这之法,能否用到我朝?
马周定了定神,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可行!不必用铁驴,可用马匹!在长安各坊和衙署附近设公用马桩,由金吾卫看管,官员凭令牌取用,用完归还,登记时间。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不会浪费民力,比人人养马更经济!
李世民拍案叫好,就按你说的办!马周,朕命你牵头,联合兵部和金吾卫,三日之内拿出具体章程!
臣遵旨!马周精神一振,刚才赶路的疲惫一扫而空。
李世民再次望向天空,画面里的还在穿梭,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铁马。他突然想到了更远的地方:不光是长安,全国的驿站都可以推广此法。驿站之间设公用马桩,驿卒换马不换人,八百里加急是不是能更快?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陛下的思路,已经从长安城扩展到了整个大唐的交通网络!
***三天后,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旁竖起了第一排公用马桩。
马桩是用结实的枣木做的,上面刻着官用公用四个大字,每个桩子旁都系着一匹健壮的驿马,马背上还备着简单的鞍具。旁边立着块木牌,写着使用规则:凭吏部签发的铜令牌取用,每次使用不得超过两个时辰,归还时需登记,逾期或损坏照价赔偿。
马周亲自在现场指挥,看着第一个试用的官员——礼部的一个主事,拿着铜令牌在马桩旁的登记薄上写下姓名和事由,然后解下马绳翻身上马,动作行云流水,比平时自己备马快了至少一刻钟。
大人,这马温顺得很!主事骑马跑了一圈回来,脸上带着惊喜,比下官自己那匹老马快多了!
马周点点头,又看向旁边围观的百姓。刚开始还有人担心这些公用马会被偷,可看到马桩旁有金吾卫值守,又听说用马需要令牌登记,都放下了心。
还是当官的好啊,有这公用马骑。一个卖胡饼的小贩感慨道。
旁边的书生却摇头:我看这法子好,省得每个官员都养马,浪费粮食。再说了,官员办事快了,对咱们百姓不也有好处?
很快,长安城里的公用马桩越来越多,从皇城根扩展到东西两市,甚至延伸到了曲江池和芙蓉园。官员们再也不用为短途出行发愁,迟到的人少了,政务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最受益的是负责传递公文的小吏。以前从吏部到户部,哪怕只有一条街的距离,也得靠两条腿跑,现在骑上公用马,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打个来回。
这天,马周正在查看公用马的使用记录,发现短短几天,登记薄已经写满了厚厚一本。他翻看着上面的名字和事由,嘴角忍不住上扬——光是减少官员在路上的时间这一条,就已经值回投入的成本了。
马侍郎,陛下召您去大明宫,说是关于驿站推广公用马桩的事。小厮跑来禀报。
马周整理了一下官服,快步向皇宫走去。他知道,这公用马桩的意义绝不止于长安城,它将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整个大唐的交通节点连接起来,让政令传递更快,让信息流通更畅。
***大明宫的御书房里,李世民正看着兵部呈上的奏折,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奏折上写着,长安的公用马桩试行成功后,已经开始在洛阳、太原等大城市推广。更重要的是,驿站系统也采纳了类似的思路:在原有驿站之间增设换马桩,驿卒不需要再到驿站才能换马,在沿途的换马桩就能更换预先备好的快马,这样一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至少能提升三成。
马周,你立了大功啊。李世民把奏折递给马周,昨天从洛阳传来的急报,比往常快了足足两个时辰,这就是效率!
马周躬身道:此乃陛下英明,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李世民摇摇头,是你从仙人的法子里看到了本质。那铁驴再好,也不是我朝能立刻造出来的,但随取随放的规矩,却是咱们能学来的。这就叫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长安城的轮廓,目光深远:朕要的不是模仿仙人的物件,而是要学仙人的思路。他们能想出共享单车,咱们就能想出公用马桩;他们能让铁驴随取随放,咱们就能让驿站更快更高效。长此以往,我大唐何愁不强?
马周看着李世民的背影,突然明白了陛下的宏图大略——天幕带来的不仅是新奇物件,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种追求效率、注重民生的智慧。
***一个月后,许辰正在整理系统后台的数据,手机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唐朝长安城推广“公用马桩”,行政效率提升25%,信仰值+。】
【检测到驿站系统引入“换马桩”,驿传速度提升30%,信仰值+。】
【触发主线任务:交通体系优化。任务进度50%。】
【奖励:系统积分+,解锁“天幕商城-古代道路修建图解”权限。】
屏幕上的唐朝实况画面热闹非凡:长安城的公用马桩前,官员们有序地取用马匹,金吾卫在一旁登记;驿站的换马桩旁,驿卒飞身换马,动作快如闪电,扬起的尘土都带着风的形状。
最让人惊喜的是,民间也开始效仿——一些富商联合起来,在东西两市设立了商用马桩,供商人短途运货使用,只收取少量费用,大大方便了市井交易。
李世民还下旨,让工部根据随取随放的思路,优化了全国的驿道网络,在险要地段增设了补给桩,存放饮水和干粮,供商旅和驿卒取用,既节省了成本,又保障了安全。
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啊。许辰看着画面里飞驰的驿马,忍不住感叹。唐朝没有造出共享单车,却创造性地发明了公用马桩,这比简单模仿更有意义。
【检测到用户触发“古今交通智慧共鸣”,是否追加投射不同朝代的交通创新?】
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许辰正骑着共享单车穿过城市公园。秋末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地碎金,与屏幕里唐朝的秋日风光重叠在一起。他仿佛能看到各个朝代的交通景象:秦朝的驰道上车马奔腾,汉朝的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宋朝的运河上舟楫往来,元朝的驿站里信使穿梭——所有画面都在这流动的时光里,交织成华夏文明的交通史诗。
追加投射。许辰停在湖边,看着水里的倒影,让每个时代都能从彼此的智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之路。
【内容追加中......已同步至各朝代交通部门。】
手机屏幕的光芒渐渐柔和,映出湖面上的落叶,像一叶叶微型的舟船。许辰知道,从这个秋天开始,共享单车不仅是现代城市的出行工具,更在唐朝催生出了更高效的交通体系。而这份跨越千年的智慧碰撞,还将继续传承下去,让每个时代的道路都更加通畅,让每个时代的脚步都更加快捷。
他骑上单车继续前行,车轮碾过铺满落叶的小径,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与千年前长安城里的马蹄声、驿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永不停歇的文明进行曲——从贞观之治到现代中国,变的是代步的工具,不变的是人类对效率的追求,对联通的渴望。
许辰迎着夕阳加速前进,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一直延伸到历史的长河里,与那些快马加鞭的驿卒、风尘仆仆的商旅、锐意革新的君臣们,在时光的十字路口,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击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