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景德镇格外热闹,许辰站在一家玻璃工坊的参观通道里,隔着透明玻璃看着工匠们制作艺术玻璃器皿。只见一位老师傅手持长长的铁管,管头蘸取熔融的透明玻璃液,在旋转台上轻轻一吹,玻璃液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膨胀起来,再经过塑形、雕花,很快就变成了一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
“太神奇了!”许辰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镜头里,刚出炉的玻璃高脚杯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杯壁薄如蝉翼,透过杯身能清晰看到对面工匠的身影。工坊讲解员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传统玻璃制作以铅玻璃为主,透明度低且易碎,而现代玻璃采用石英砂、纯碱等原料,经过1500c高温熔融,不仅透明度提升80%,硬度也比传统玻璃高3倍,可用于制作光学仪器、精密器皿等。”
许辰盯着视频里“透明如无物”的玻璃制品,突然想起去年去故宫参观时看到的清朝琉璃器——那些被称为“亮琉璃”的物件,虽然色彩艳丽,但透明度远不如现代玻璃,连清晰映照人影都做不到。要是让对西学充满兴趣的康熙看到这玻璃吹制术,看到能“透字”的透明玻璃,他会不会立刻下令在宫中设立玻璃工坊,甚至用玻璃来改良天文仪器?
“系统,定位康熙当前的时空坐标。”许辰快步走出参观通道,找了个安静的咖啡馆开始剪辑视频,“我要确保投射时,他正在和传教士讨论西洋器物,这样能让他更快理解玻璃技术的价值。”
【时空定位中...当前为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康熙在畅春园与法国传教士白晋讨论西洋光学仪器,因现有琉璃透明度不足,望远镜观测效果不佳,康熙正为此发愁。投射时机匹配度99%。】
“简直是天作之合!”许辰眼睛一亮,立刻开始调整视频内容。他特意剪掉现代玻璃的化工原料制备环节,重点保留“工匠吹制玻璃”“玻璃器皿透光”“玻璃硬度测试”三个核心片段,将“石英砂熔融”简化为“特殊砂石经高温炼制”,“光学玻璃应用”改为“可制高清观星镜”,还在视频里插入了“玻璃透字”的特写——将一张写有汉字的纸放在玻璃后,透过玻璃能清晰看到纸上的字迹,直观展示玻璃的高透明度。
为了贴合康熙对西学的兴趣,许辰还在视频里加入了传教士讲解玻璃原理的片段(由AI合成清朝传教士形象),用拉丁语和满语双语解说,语速放缓,重点强调“透明玻璃可改良望远镜”“玻璃器皿易清洁”“制作成本低于玉器”三个优势,确保康熙和身边的传教士都能听懂。
“定向投射到畅春园澹泊宁静殿上空,目标人物锁定康熙。”许辰点击投射按钮,指尖悬在确认键上停顿两秒,“对了,把视频色调调整成偏暖的琥珀色,避免现代工业场景过于突兀,背景音乐用宫廷雅乐,符合清朝的氛围。”
【投射参数已确认...时空通道稳定...开始传输视频信号...投射成功!】
手机屏幕闪过一道柔和的白光,视频文件瞬间消失。许辰靠在咖啡馆的座椅上,望着窗外景德镇的蓝天白云,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畅春园里,一道巨大的天幕正缓缓展开在康熙头顶,将改变时代的玻璃技术送到他眼前。
***清朝,畅春园澹泊宁静殿。
康熙穿着一身石青色常服,坐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宝座上,手里拿着一架西洋望远镜,眉头微微皱起。法国传教士白晋站在殿下,手里捧着一块透明琉璃,脸上满是歉意。
“白晋,你说这西洋琉璃能看清百里外的景物,可为何朕用这望远镜看西山,还是模糊不清?”康熙放下望远镜,指了指镜片,“你看这琉璃,里面满是杂质,连近处的字都透不过去,怎么能观星测影?”
白晋连忙躬身解释:“陛下,这已是西洋最好的透明琉璃,因制作工艺复杂,琉璃中难免有气泡和杂质,若想制作更纯净的琉璃,还需更精密的炼制之法,只是目前欧洲的工匠也尚未掌握。”
康熙沉默着,心里泛起一阵遗憾。他自登基以来,一直对西学充满兴趣,尤其喜欢天文历法和西洋器物,可无论是望远镜、钟表还是琉璃器,都因工艺限制存在缺陷——就像这望远镜,因镜片透明度不足,每次观星都要反复调整角度,费时费力。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望远镜,心里暗暗祈祷:“若能有纯净如水晶、透明能透字的琉璃,朕定能编出更精准的历法,也能让将士们更早发现边境的敌情。”
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亮起一道柔和的白光,紧接着,一个巨大的天幕凭空出现在澹泊宁静殿上空,覆盖了整个宫殿区域。殿内的太监、宫女和侍卫们吓得连忙跪倒在地,连白晋也下意识地画了个十字,只有康熙站在原地,眼睛死死盯着天幕——他曾在幼年时听闻过“天幕显圣”的传说,却没想到自己竟能亲眼见到。
天幕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个巨大的熔炉,炉内燃烧着熊熊烈火,火光中能看到一块块透明的“砂石”正在融化,变成晶莹的液体。解说声(由AI合成的满语)响起:“此乃‘透明琉璃’炼制之法,取特殊砂石,经千度高温熔融,去杂提纯,可制出纯净无杂质的透明器物。”
“特殊砂石?千度高温?”康熙眼前一亮,身体微微前倾,紧紧盯着天幕中的熔炉,“白晋,你看这炼制之法,与西洋琉璃有何不同?”
白晋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他盯着天幕中纯净的玻璃液,声音颤抖:“陛下,这...这太神奇了!欧洲的琉璃炼制温度不过八百度,且从不提纯,所以杂质众多,而这‘透明琉璃’不仅温度更高,还特意去杂,难怪能如此纯净!”
天幕画面继续变化,展示了工匠吹制玻璃的场景——一位工匠手持铁管,管头蘸取玻璃液,轻轻一吹,玻璃液就膨胀成球状,再经过塑形,很快就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盘。工匠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放在玻璃盘后,透过玻璃盘,纸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连笔画的细节都能看清。
“能透字!真的能透字!”康熙激动得从宝座上站起来,快步走到殿外,抬头望着天幕,“白晋,你看到了吗?这琉璃能清晰透字,若是用它来做望远镜的镜片,定能看清百里外的景物!”
白晋也跟着走出殿外,盯着天幕中“玻璃透字”的画面,连连点头:“陛下英明!用这种‘透明琉璃’做镜片,望远镜的观测距离至少能翻倍,观星时也能更清晰地看到星体的运行轨迹!”
接下来的画面,展示了玻璃的多种用途——工匠用玻璃制作出透明的杯子,倒入清水后,水的颜色清晰可见;用玻璃制作出镜片,安装在望远镜上,透过望远镜能看到远处树木的枝叶;甚至用玻璃制作出精密的仪器零件,比金属零件更轻便、更耐腐蚀。解说声再次响起:“此透明琉璃不仅透光性好,还不易破碎,制作成本仅为玉器的十分之一,可广泛用于器皿、仪器、建筑等领域。”
“成本仅为玉器的十分之一!”康熙听到这里,更是喜出望外。他一直想在宫中推广西洋器物,可玉器、金银器成本太高,普通官员难以承受,若是这透明琉璃成本低廉,不仅能在宫中使用,还能推广到民间,让百姓也能用上轻便耐用的器皿。
就在这时,天幕中出现了传教士讲解玻璃原理的片段(AI合成形象),用拉丁语说道:“透明琉璃的核心在于高温提纯,需将砂石与纯碱混合,在密封熔炉中加热至千度以上,去除杂质后缓慢冷却,即可得到纯净的琉璃。”
白晋立刻将这段话翻译成满语,康熙听得格外认真,还让太监拿来纸笔,将“砂石+纯碱”“密封熔炉”“千度高温”“缓慢冷却”四个关键步骤一一记录下来。
当天幕渐渐消失时,康熙还站在殿外,望着天空出神。他手里紧紧攥着记录玻璃制作步骤的纸条,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宫中设立玻璃工坊,仿制这种“透明琉璃”,先用它来改良望远镜和天文仪器,再推广到其他领域。
***三天后,畅春园玻璃工坊。
康熙下令在畅春园西侧设立玻璃工坊,召集了宫中最好的铁匠、窑工,还让白晋担任技术指导,按照天幕中展示的方法仿制透明玻璃。
工坊里,铁匠们按照康熙的要求,打造了一座密封的大型熔炉,窑工们则四处寻找天幕中提到的“特殊砂石”(石英砂)。白晋根据自己对西洋琉璃制作的了解,指导工匠们将石英砂与纯碱按比例混合,放入熔炉中加热。
一开始,工匠们对“千度高温”的把握不准确,熔炉的温度不够,砂石始终无法完全融化,就算勉强融化,制成的玻璃也满是杂质,无法透字。康熙没有气馁,每天都要到工坊视察,鼓励工匠们不要放弃,还根据天幕中的记忆,提醒工匠们“密封熔炉才能保持高温”“冷却时要缓慢,避免玻璃开裂”。
第五天,工匠们终于掌握了火候——熔炉的温度达到了1500c,石英砂和纯碱完全融化,形成了纯净的玻璃液。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取出玻璃液,按照天幕中的方法吹制,冷却后,一块透明的玻璃片终于制成。
当工匠们将写有“康熙通宝”的铜钱放在玻璃片后,透过玻璃片能清晰看到铜钱上的字迹时,整个工坊都沸腾了!
“成了!我们成功了!”工匠们激动得互相拥抱,白晋也兴奋地对康熙说:“陛下,我们制成了透明琉璃!比欧洲最好的琉璃还要纯净!”
康熙拿起玻璃片,对着阳光仔细观察,玻璃片晶莹剔透,没有一丝杂质,透过它能清晰看到远处的宫殿屋檐。他满意地笑了,下令:“立刻用这种透明琉璃制作望远镜镜片,另外,多制作一些玻璃器皿,赏赐给亲王和大臣们,让他们也见识一下这上天赐予的宝物!”
半个月后,用透明玻璃制作的望远镜完成了。康熙带着望远镜来到观星台,透过望远镜,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连山上的树木、岩石都能看清,比之前的望远镜清晰了不止一倍。他还用来观星,能清晰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这让他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与此同时,康熙赏赐的玻璃器皿也在王公大臣中引起了轰动。这些玻璃器皿透明纯净,轻便耐用,比玉器更适合日常使用,大臣们纷纷请求康熙允许民间开设玻璃工坊,让百姓也能用上这种“透明琉璃”制品。
康熙欣然同意,下令在景德镇设立官办玻璃工坊,教授民间工匠制作透明玻璃的技术,还制定了相关的税收政策,鼓励玻璃产业的发展。很快,透明玻璃制品就传遍了全国,从宫廷的精美器皿,到民间的普通杯子,再到天文仪器的精密镜片,透明玻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白晋在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信中写道:“中国皇帝通过‘天幕’获得了神奇的玻璃制作技术,这种技术比欧洲的琉璃制作工艺更先进,现在中国的透明玻璃制品已经远销海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玻璃技术将引领世界。”
***现代,许辰的房间。
许辰正坐在电脑前,看着系统界面上“透明玻璃在清朝推广进展”的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从康熙设立玻璃工坊,到仿制成功透明玻璃,再到推广至全国的全过程,甚至还附上了康熙用玻璃望远镜观星的记载,以及景德镇玻璃工坊的生产数据。
“叮!”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
【检测到透明玻璃在清朝成功推广,改良了天文仪器,丰富了器物种类,推动了手工业发展,百姓受益显着,信仰值+!】
【检测到康熙、白晋等人为推广透明玻璃技术做出重要贡献,历史进程优化度提升,奖励“透明玻璃迷你模型套装”一套!】
许辰点击领取奖励,一个精致的玻璃模型套装出现在桌面上——里面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高脚杯、一个玻璃望远镜模型、一块能透字的玻璃片,还有一个微型的玻璃熔炉模型,细节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块玻璃片,透过它能清晰看到桌面上的文字,就像天幕中展示的那样。
“太精致了!”许辰拿起玻璃望远镜模型,对着窗外观察,虽然只是迷你模型,但透过镜片,远处的景物确实比肉眼看更清晰。他掏出手机,对着模型套装拍了张照片,配文:“从畅春园的天幕,到景德镇的工坊,透明玻璃用了半个月走进清朝人的生活。康熙用它改良望远镜观星,百姓用它制作日常器皿,这大概就是科技的魅力——不分时代,不分阶层,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发完朋友圈,许辰又开始琢磨下一次的投射内容。他翻看着系统里的历史人物列表,目光停留在“汉武帝刘彻”的名字上——汉朝的铁器制造虽然发达,但采矿技术相对落后,若是把火药爆破采矿的技术投射过去,说不定能大大提升铁器的产量,增强汉朝的军事实力。
“就这么定了!”许辰握紧拳头,打开矿山开采的科普网站,开始搜索火药爆破的相关资料,“下一次,让汉武帝看看‘一炮开山石’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