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去真传弟子与执律堂副长老之位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再次在青冥剑宗内,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
消息传开后,宗门内的弟子们议论纷纷。有人对此十分不解,认为蒙毅是不识抬举,放着好好的真传弟子和长老之位不做,偏偏要去外面吃苦受累,简直是自寻烦恼。
也有人觉得蒙毅太过固执,道基受损本就难以修复,外出游历更是九死一生,不如留在宗门内安稳度日。
还有些心思不正的弟子,甚至在暗中嘲讽蒙毅,认为他是知道自己前途无望,故意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以此来博取同情与敬佩。
不过,也有一部分弟子在惊愕过后,对蒙毅生出了更深的敬佩。他们知道,蒙毅并非是故作清高,而是真正有着自己的追求与道心。
在道基受损,前路渺茫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沉沦,也没有接受宗门安排的安逸生活,反而勇敢地踏上未知的旅程,这份勇气与决心,足以让许多人自愧不如。其中,反应最为强烈的便是林风。
林风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冲到了蒙毅的洞府,脸上满是焦急与不解:“蒙师兄,你怎么能拒绝真传弟子和副长老之位呢?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留在宗门内,有那么多资源可以用,还能安心养伤,多好啊!你出去游历,外面那么危险,万一遇到什么意外怎么办?”
看着林风焦急的样子,蒙毅心中十分感动。他拍了拍林风的肩膀,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担心,但我已经做出了决定。留在宗门内,虽然安稳,但对我而言,却是在蹉跎岁月。我道基受损,若只是一味地温养,恐怕此生都难以再有进步。外出游历,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即便不能,在红尘中砥砺心境,对我的道心修行,也有好处。”
林风还想再劝,却被蒙毅打断了:“好了,我的心意已决,你就不必再劝了。我此去,或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你在宗门内要好好修行,不要懈怠,将来若是有机会,咱们或许还能在外面相遇,一起闯荡一番。”
看着蒙毅坚定的眼神,林风知道,自己再劝也无用,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好吧,蒙师兄,我不劝你了。但你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一定要记得回宗门求助。还有,这是我攒下来的一些灵石,你拿着,或许能派上用场。”说着,林风从储物袋中取出一个布袋,递给蒙毅。
蒙毅看着布袋,心中一暖,没有推辞,接过布袋:“多谢你了,林风。这份情,我记下了。”
送走林风后,蒙毅便开始为外出游历做准备。他知道,此次外出,前路未知,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尤其是关于修复道基的方法。而宗门的藏经阁,便是最好的去处。
青冥剑宗的藏经阁,位于宗门的中心位置,是一座高达九层的塔楼,通体由坚硬的黑曜石砌成,塔身刻满了复杂的符文,散发着淡淡的灵气波动,守护着阁内的珍贵典籍。
藏经阁内收藏了宗门数千年来积累的各种典籍,既有高深的功法秘籍、凌厉的剑诀,也有记载着奇闻异事、丹道杂论、风水星象的杂书,是青冥剑宗最珍贵的宝库之一。
寻常弟子想要进入藏经阁,需要凭借弟子令牌,而且只能进入前三层,借阅一些基础的功法和典籍。而蒙毅虽然已经辞去了真传弟子之位,但凭借着之前立下的大功,以及宗门对他的特殊关照,获得了进入藏经阁前六层的权限。
这一日清晨,蒙毅便带着弟子令牌,来到了藏经阁。负责管理藏经阁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修士,这位老修士已经在藏经阁值守了数百年,平日里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对宗门内的各种纷争与荣耀都漠不关心。
即便是蒙毅这样的“风云人物”到来,老修士也只是掀了掀眼皮,淡淡地说道:“令牌给我,进去吧。记住规矩,不可损坏典籍,不可私自带出,每日日落前必须离开。”
蒙毅恭敬地将令牌递给老修士,待老修士登记完毕后,便迈步走进了藏经阁。
一进入藏经阁,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便扑面而来。阁内光线略显昏暗,只有顶部的天窗透进些许阳光,照亮了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无数的玉简和书卷,每一本都散发着淡淡的古老气息,仿佛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蒙毅没有急着去上层,寻找那些高深的剑诀和功法。他很清楚,以自己目前的状况,即便得到了高深的功法,也难以修炼,反而可能因为修为不足,强行修炼而加重道基的损伤。
因此,他直接来到了存放杂书的区域,这里收藏着各种记载着奇闻异事、前辈游记、丹道杂论、风水星象的典籍,或许能从中找到与修复道基,或入世修行相关的线索。
蒙毅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间缓缓漫步,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或新或旧的玉简和书卷,感受着它们身上传来的古老气息。他就像是一位在时光长河中淘金的旅人,仔细地翻阅着每一本可能有用的典籍,生怕错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
他首先翻阅的是一本,记载着前辈修士游记的书卷。这本书卷的作者是一位千年前坐化的青冥剑宗长老,这位长老一生喜好游历,走遍了天下名山大川,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记录在了书卷中。蒙毅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着,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奇珍异宝或秘境的记载。
当翻到书卷的后半部分时,一段记载引起了蒙毅的注意。那位长老在游记中提到,他曾在北海游历时,遇到了一位隐居的散修。
那位散修告诉他,在北海深处的极寒深渊之下,藏有一种名为“万年冰髓”的奇物。这种“万年冰髓”是由天地间的极寒之气凝聚而成,历经万年才得以形成,不仅蕴含着精纯的寒气,还拥有冻结一切伤势的神奇功效,即便是道基受损,也能借助“万年冰髓”的力量,暂时冻结伤势,延缓道基崩溃的速度,为寻找修复之法争取时间。
不过,那位散修也告诫长老,极寒深渊内环境极为恶劣,不仅有着足以冻结神魂的极寒之气,还栖息着许多强大的冰系妖兽,而且“万年冰髓”周围还环绕着强大的禁制,想要获取“万年冰髓”,可谓是九死一生,从古至今,鲜有修士能够成功。
蒙毅将这段记载牢牢地记在心中。虽然获取“万年冰髓”的难度极大,但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方向。若是未来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或许可以前往北海,探寻极寒深渊。
随后,蒙毅又找到了一本残破的丹道古札。这本古札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也有些磨损,显然已经流传了很久。古札的作者并未留下姓名,只是在札记中记录了自己毕生的丹道心得,以及一些失传的丹方。
蒙毅仔细地翻阅着古札,当看到其中一段关于“补天丹”的记载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根据古札记载,“补天丹”是一种传说中的逆天神丹,具有弥补道基、重塑肉身的神奇功效,即便是道基彻底破碎,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服用“补天丹”后,也能重新凝聚道基,恢复修行能力。
然而,当蒙毅继续往下看时,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又渐渐熄灭了。古札中提到,炼制“补天丹”需要用到,多种早已绝迹于世的神材,其中最为关键的主药“涅盘花”,更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据说只有在生死交界的“涅盘之地”才能生长,从古至今,从未有修士真正见过“涅盘花”。
而且,这本古札中的“补天丹”丹方并不完整,缺少了最为关键的炼制步骤,即便是集齐了所有的药材,也无法成功炼制出“补天丹”。
尽管如此,蒙毅还是将“补天丹”的丹方和所需药材,牢牢地记在心中。他知道,世间之事,皆无绝对,或许未来某一天,他真的能找到失传的“涅盘花”,并补全“补天丹”的丹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蒙毅几乎整日都泡在藏经阁中。他翻阅了大量关于入世修行的典籍,其中记载了许多前辈修士,在卡在修行瓶颈时,选择离开宗门,进入红尘俗世,体验人生百态,最终或看破心障,突破瓶颈;或偶得机缘,获得逆天传承的故事。
这些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充满了玄之又玄的感悟,比如有的前辈说“红尘万丈,亦是道场”,有的说“心之所至,道之所存”,还有的说“见天地,见众生,终见自己”。
这些话语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蒙毅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
蒙毅拥有两千年的寿命,相较于其他修士而言,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与尝试。或许,这红尘俗世中的王朝更迭、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有可能蕴藏着那“遁去之一”的地方。
在红尘中历练,不仅能砥砺心境,让道心更加稳固,或许还能在不经意间,寻得修复道基的机缘。
随着翻阅的典籍越来越多,蒙毅心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了然于胸的从容。他不再执着于寻找具体的“修复方法”,而是通过这些前人的记载与感悟,不断印证、完善着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他知道,此次外出游历,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沉下心来,在红尘中慢慢历练,慢慢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
当夕阳的余晖 透过天窗洒进藏经阁时,蒙毅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典籍,准备离开。
负责管理藏经阁的老修士看着蒙毅,眼中第一次露出了异样的神色,他淡淡地说道:“年轻人,能沉下心来翻阅这些杂书,难能可贵。记住,书中自有大道,用心去悟,或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蒙毅对着老修士躬身行礼:“多谢前辈指点,弟子谨记在心。”
离开藏经阁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蒙毅走在回洞府的路上,晚风拂过,带来了阵阵竹林的清香。
他的眼神比来时更加深邃和平静,心中的目标也更加坚定。藏经阁中的典籍,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他对未来的游历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前路或许充满了艰险,但只要心中有道,便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