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冲击李维视觉的是郑美娇掌勺的那口巨大的柴火灶!
灶膛里,木柴烧得噼啪作响,窜起老高的火苗,映得依嫲的脸庞红彤彤的。她挥舞着大铁锅,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锵锵”的声响,食材在热油中“刺啦”翻滚,热气蒸腾,场面堪比小型工业现场。
李维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脖子微微后仰,心里嘀咕:“oh, my! this is like a forge!(哦,天哪!这简直像个打铁铺!)这火候控制……也太狂野了吧?” 这跟他印象中精确控温的电磁炉完全是两个世界。
他的目光被依妈曹浮光那边的操作吸引住了!!
只见依妈从水盆里捞出一条还在使劲扑腾的大鲈鱼,那鱼尾巴“啪”地甩起一串水珠。依妈面不改色,用刀背“咚”地一下精准敲在鱼头上,鱼瞬间不动了。然后刮鳞、去鳃、剖腹、清理内脏,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旁边还有一盆张牙舞爪的螃蟹,正试图越狱。
李维看得嘴巴微张,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仿佛能感受到那条鱼的“最后挣扎”。这种处理食材的“直接”方式,对他这个习惯了超市里处理得干干净净、包装在保鲜盒里的食材的人来说,冲击力不小。他小声对身边的林凛说:“they are so… brave!(她们真……勇敢!)”
让他心里打鼓的,是灶台上那一碗颜色极其鲜艳、红得像颜料一样的糊状物。他看见依嫲舀了一大勺放进锅里,瞬间染红了一锅肉。李维眉头紧锁,内心的科研警报拉响了!他悄悄拉了下林凛的袖子,压低声音,用夹杂着担忧和疑惑的语气问:“Lin, that red stuff… are you sure it’s safe? I mean, the color is so intense! Is it some kind of… artificial food coloring?(林,那个红色的东西……你确定安全吗?我的意思是,这颜色太浓了!是不是某种……人工食用色素?)”
林凛先是一愣,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赶紧解释:“嘿!想哪儿去了!那是‘红糟’!是用红曲米天然发酵的,是我们这儿做菜的特产,纯天然的!不但安全,还对身体有点好处呢!不是化学色素!” 李维将信将疑地点点头,但眼神里还是保留了一丝“科研人员の谨慎”。
妈妈曹浮光 正在处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鲈鱼,手起刀落,刮鳞、去内脏、清洗,动作行云流水,那条鱼还在砧板上弹跳了一下!
郑美娇奶奶坐在小凳子上,用一把小镊子熟练地撬着海蛎壳,旁边盆里满是肥嫩的海蛎肉。
林漺 则在灶台前掌控着大火,锅里热油“刺啦”作响,食材下锅的瞬间,火焰腾起,香气爆炸!
李维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小声对林凛说:“wow… your family… they are like… kitchen ninjas!(哇……你们家人……他们就像……厨房忍者!)”
尤其是当他看到依妈拿起那把厚重的剁骨刀,准备处理一块带骨头的肉时,李维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捂了一下眼睛,又从指缝里偷看。这和他熟悉的、一切食材都整洁地包装在超市塑料盒里的生活,反差太大了!
林凛被他的反应逗笑了:“这叫‘新鲜’!最好吃的食材,就要这样处理。晚上你就知道了!”
终于到了晚饭时间,堂屋的大圆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像一场盛大的宴会:古法佛跳墙散发着浓郁的荤香,荔枝肉色泽红亮诱人,海蛎煎边缘金黄酥脆,太平燕皮薄如纸,还有清蒸鱼、炒时蔬、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汤羹……香气混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嗅觉攻势,李维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然而,第一道难关迅速摆在了他面前——筷子!
李维面对眼前那两根细长的木棍——筷子,陷入了沉思。他努力回忆着看过的教学视频,拿起那两根光滑的细木棍,尝试用他临时抱佛脚学来的姿势去夹菜。试图用正确的方式夹起一块看起来很好吃的红糟肉。结果,那肉片像抹了油一样,在他的筷子尖上打滑、翻滚、跳跃,最后“啪嗒”一声掉回了盘子里,溅起几点油星。
那块看起来软糯的荔枝肉,在他的筷子下像抹了油,滑来滑去,刚夹起一点,又“哧溜”掉回盘子里。他不信邪,瞄准一个看起来老实的q弹鱼丸,用力一夹——鱼丸瞬间从筷子中间蹦了出去,在桌上弹了一下,差点滚到地上!试了几次都失败后,他发现,这远比操作精密的实验仪器难多了!李维的脸涨得通红,有点懊恼又有点不好意思。引得坐在他旁边的调皮鬼林埥“咯咯”直笑。
李维的脸一下子红了,有点手忙脚乱。林漺看着这个平时在实验室里沉稳可靠的博士后此刻笨拙又认真的样子,忍俊不禁,体贴地递过去一个瓷勺,温柔地解围:“李维哥,先用这个,没事的,慢慢来。”
李维如释重负地接过勺子,道了谢,终于成功地将一块荔枝肉送入口中。下一秒,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
外酥里嫩的口感、酸甜适中的酱汁、猪肉的香气在口中炸开!紧接着,他又尝了海蛎煎的鲜香酥脆,佛跳墙的醇厚丰腴,鱼丸的弹牙清甜……每一种味道都层次丰富,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味觉交响乐!他原本那点“红糟”的疑虑,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鱼肉鲜甜嫩滑,海蛎煎外酥里嫩香气扑鼻,红糟肉酸甜软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复杂而和谐的味觉风暴在口中炸开!他顾不得形象了,用勺子大口吃着,嘴里塞得鼓鼓囊囊,还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用含糊不清的中英文混合赞叹:“好吃!delicious! Amazing!(美味!太好吃了!太神奇了!)这个……这个味道……I’ve never tasted anything like this!(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他也顾不得用勺子是否“标准”了,大口吃着,嘴里塞得鼓鼓的,都来不及咽下去,就激动地抬起头,眼睛闪闪发光,对着满桌期待地看着他的人,竖起大拇指,用极其蹩脚但无比真诚的中文大声赞美:
“好!太……太好齿(吃)了!Amazing! delicious!(太神奇了!太美味了!)” 因为嘴里有食物,发音更加含糊不清,但那份激动和赞赏,任何人都能感受到。
他努力咽下食物,继续用中英混杂语表达着震撼:“this flavor… it’s so plex! So balanced! I’ve never tasted anything like this in my life!(这个味道……太复杂了!太平衡了!我一生中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他那夸张又真诚的反应,把全家人都逗乐了。郑美娇依嫲笑得合不拢嘴,用闽都话连声说:“依维~欢喜就好!欢喜就好!多食点!多食点!当自家!”(喜欢就好!喜欢就好!多吃点!多吃点!当自己家!)虽然听不懂,但那份热情李维从老人的笑容里真切地感受明白了意思,也开心地点头。
他放下勺子,努力学着大家的样子,再次挑战筷子,虽然依旧笨拙,但态度无比认真。这一刻,食物成了最好的语言,打破了所有的文化隔阂、语言障碍,仿佛都在这一桌充满烟火气的家常菜面前消融了。继续用勺子“奋战”美食,成了最有效的沟通语言。李维这个来自加州的“洋博士”,彻底被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开始了他在林家老宅的“味觉启蒙”第一课。而这顿晚饭,也让他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产生了更深的好奇和亲近感。
夜幕降临,老宅亮起温暖的灯光。李维坐在院子里的小竹椅上,听着听不懂的方言闲聊,看着远处模糊的山影和近处追逐打闹的孩子,闻着空气中残留的饭菜香和淡淡的蚊香味,一种奇异的、混杂着陌生、困惑、却又无比温暖踏实的感觉得包裹了他。这趟“文化冲击”之旅,虽然开局“惊险”,过程“懵圈”,但结局,似乎……还不错......